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90后】刘广隶: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很幸运

【编者按】90后,自出生以来一直处于被标签的舆论风口。事实上, “90后一代”青年艺术家正悄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力量。为此,雅昌艺术网面向出生于1985年至1995年的艺术家,“艺术90后”系列,试图用专访的形式,走近他们的艺术世界。今天带来的艺术家是刘广隶。他给自己的总结是“半路出家”:“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刘广隶,九零年生人,出生于“锑都”湖南冷水江。他名字中的“广隶”是为“康”姓的解构,康为其母之姓。从北方工业大学的数字媒体专业毕业后出国留学,先在安纳西西高高等美术学院获得造型文本科文凭,后来在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阿尔松别墅获得国家造型文硕士文凭,从2018年起进入法国国立当代艺术研究院从事艺术创作至今。他的作品通常围绕跨文化情境中事物的显隐性关系展开,呈现多为绘画装置、影像及多媒体。

如果现在的刘广隶穿越回到学生时代,告诉小时候喜欢绘画的自己,他将来会成为一名艺术家,估计他是不会相信的。他的艺术之路,是从留学法国以后开始的。

rDa8Me0xaTNtZLPx8PTMSRT7atl6db8MCbA1VUcd.jpg

艺术家刘广隶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我从没想过我会以艺术为生】

“从小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都是相对比较传统的人,高中时按部就班地学习了理科,上了大学一开始学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后来发现真的不喜欢,就开始思考自己以后想做什么,于是转到了数字媒体。但是,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从来没想过要成为一个画家,从意识形态上也没有想过会以艺术为生。”

大学毕业后,刘广隶选择了出国留学。那时候的他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并没有清晰规划和认识,只是有些模糊的想法,想要把绘画的爱好变成切实可行的工作。于是,他进入了一个私立学校预科班学习语言,一个老师的建议改变了他的初衷。

“预科班里开设了一些基础的艺术课程,学习一段时间后,有老师建议我去尝试考美院。在此之前我从没想过自己要进美术学院。那年,我去尝试报考了几个学校,都失败了,因为毫无经验,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于是来年又考。在法国的头几年我几乎每年都参加了考试,尝试过不同的学校。在此过程中,想要做什么这个最开始的问题已经被消解掉了。”

QW6VqC6jGuHjehLXIYGWPPO6nsKPHEh9oE7PYpdn.jpg

沙漠咖啡馆 ( 我是他者 ) / I am the Other 

三维动画及混合影像(单通道),10 分 39 秒,2017 / 

3D animation and filmed image, 10'39 '', 2017

经过不懈努力,刘广隶最终进入美院并顺利毕业,毕业作品是一部名为“Je suis l'autre” (我是他者)的实验影片。 影片讲述了一个科幻故事 : 由虚拟信息组成的某段“意识”试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存在”,百般打听后得知,这需要它使得某人放弃自己的“身份”—— 由他者所构建的社会身份。

“许多与身份相关的问题在做这件作品时变得清晰起来,我,是否只是一个永远走向他者的过程?我,究竟改如何相对于其他社会身份而独立存在?从这件作品开始,我愈发地对记录性媒介感兴趣,并尝试用虚拟性实践和虚构的叙事结构探讨真实以及现实性。”回想那段时间,刘广隶直言很难受:“一两句说不清楚…… 整体谈艺术学习的话,不仅学习到了以另一种方式来思考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坚定了走创作的道路,以艺术实践作为存在方式。”

【我的作品与我亲身经历有关】

毕业后,刘广隶选择了留在法国。他先是与国内一家网站签约工作了一段时间,一年后进入Le Fresnoy(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深造”,持续他的艺术创作。刘广隶随身有个小本子,写满了东西,大多是法语的,有艺术计划也有个人想法。一些经常阅读的文本和图像,一些真实经历都会成为他创作的出发点。

AmdC9JEa6s8xIwYv1532Hf4WWyAKlxVsF9Es17ao.jpg

《给菲利普却未曾寄到的信》

xW2Hf1Jm19lM9r2G9jPaPTvQLjxxv7jx3DsEF982.png

信的内容


作品《给菲利普却未曾寄到的信》就与他的一次柏林展示有关。

在参加展示的时候,认识了策展人的一个朋友,是个住在柏林的法国人,叫菲利普。我和他在展览期间很简短地聊过,但是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后来策展人告诉我,他买了我一幅画,我就有了给他写信的想法。不过很遗憾,这封信被退了回来。”在刘广隶看来,无论是绘画还是信件,都是基于物质的“交流”,是用来“看”的。这封信最终被邮局退了回来,是一个“想象中的交流被现实回绝”的物证,它并非被当做作品来制作的,但最终成为物证出现在一个整体的表达里。

从被退回的第一封信开始,刘广隶一共完成了6封信的写作,里面谈到了他对偶像普桑的认识,他的新作《毕先生》的创作想法,还有他在阅读时候的一些心得体会。这件作品后来参加展示,被放在亚克力罩子中,被当做物来展示,和其他作品并置在一起,探讨了许多围绕语言、交流和想象的有趣问题。

de6J9POBR9ZuK2chWaG1oVivHulg7TpQPjqT5fTk.jpg

视频 001:如何塑造一个武慧敏 三维动画(双通道),

5 分 20 秒,2018 

(参加了摩纳哥艺术博览会 米卢兹当代艺术双年展)

az0KzhEbccaJO6gqXNCcHp63UdP8cQbo45Hl0VwY.jpg

视频 002:武慧敏与家庭的一次日常对话 数字视频(双通道),

7 分 20 秒,2018

eE2qqF7pGLVbFtBobC4WeYzABLjMYXOe6raZaxfb.png

视频 003:占卜武慧敏的职业生涯 三维动画(双通道)

3 分 50 秒,2019


作品《武慧敏》系列是他和他的女朋友武慧敏合作完成。

“这系列作品一共有三段,是采用虚拟性媒介和现实素材的混合,并聚焦在特定独立个体上。第一个视频采用三维软件视频教程的形式,视觉上是软件中逐渐‘雕刻-塑造’一个武慧敏的三维模型,文本则揭示了一个艺术家身份是如何被机构和权威话语赋予合法性的,换言之,看似具有批判性的艺术家也不过是社会定向塑造的结果。第二段则是一段武慧敏与家庭成员的视频对话,双方围绕许多‘现实’生活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揭示了“艺术家”身份在中国社会的刻板印象。第三段则源自在巴黎的一个小展览,我们试图将整个展示过程本身当作一个‘祈福’工具,将占卜行为当作创作本身。虚拟性实践始终很重要,它作用于整个语言符号系统,产生通往真实的可能性,但它依托的框架可以是虚构的,最终武慧敏可以不是武慧敏,成为其他个体。”

得益于国内的学习经历,刘广隶的作品多以3D影像方式呈现,专注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回看自己误打误撞走上艺术之路的这一段过程,刘广隶很有感慨:“其实感觉自己还是挺幸运的,有机会半路出家,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他花了几年的时间,让当初不支持他做艺术的父母转过弯来,双方达成了和解。刘广隶表示,目前他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不过他确定的是,“我以后想做职业艺术家。”除了需要一间大的工作室空间,如何解决生计问题也是他现在面对的两大问题之一。刘广隶现在也在筹备一个做影视的工作室,为以后的严肃创作和生活来源做准备。


【访谈】

Q: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

A:艺术家刘广隶

Q:您是到法国留学开始以后才学习艺术的,请介绍一下您的艺术之路。

A:我之前在国内学习的是偏计算机应用的数字媒体技术,去到法国一段时间后,逐渐对当代艺术感兴趣,才开始系统地学习,从而进入到法国美术学院。绘画对我来说始终非常重要,甚至我是因为想学习绘画才选择出国留学,但来到法国且对他们的艺术教育体制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才意识到,绘画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实践媒介在法国美术学院却并不被鼓励。直到现在,我的创作虽不以绘画为主,但其代表的观看和诠释世界的方式和整个知识脉络依旧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创作。

Q:为什么会选择留学?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标准是什么?

A:当时实际上没有太过于清晰的认知,反倒是留学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后知后觉地认识到,距离对于理解自身和世界的重要。很久以来,我们被现代文明镶嵌了对远方的持续幻想,而我们在驶向远方的过程中才意识到,远方将一直存在,它是我们抵达前或离开后的“此处”。因为对艺术学院不了解,起初谈不上选择,几年的求学过程中也参与过许多美术学院的考试,逐渐摸索自己的媒介偏好和创作方法论。最后在2017年于尼斯国立美术学院-阿尔松别墅(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t à la Villa Arson de Nice)获得硕士文凭(DNSEP)。

Q:您对中西学院派进行过比较,最后有什么结论?

A:这种比较的动机并非源自我的亲身经历,相反,是出于某种经历的缺失。虽然周边有许多科班出身的朋友跟我讲述他们的学院生活,但我并未在国内美院学习过,无法从经验出发直接比较。这种缺失让我无法从价值观上做选择,只能回到根本的系统存在问题,任何教育都传递着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言语范式,为了搞清自己身处的位置才开始对整个学院派体系的由来产生兴趣,并扩展到了不同文化下的“比较”。

所谓的“比较”,无非进入到不同的历史叙述中,迂回于围绕不同个体的叙事结构中,我一度对此着迷。例如法国学院派于17世纪中期创立的同时,中国为权力服务的宫廷画家却逐渐沦为小众,画坛则被由“业余画家”创作的“文人画”引导着。这种迂回,也是为了搞清楚自己与世界的相对关系。

YUWtxdebZx5JgCKJhHPYVCuYgrcnyzlGWlSmSe4f.jpg

尼古拉斯•普桑(1594~1665) 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

nFYAAnmhi0E0aaKb97YwYzLfUdJu6hHe9e69Drl7.jpg

尼古拉斯·普桑《穿越红海》,布面油画,155.6×215.3cm,1634

MNkf4zAC5udpAFwIi1DqVdOETbDnYP1LEejf7x3Q.jpg

刘广隶《穿越红海》之四,装置,尺寸可变,2018

刘广隶的作品灵感来自研究普桑的《穿越红海》,整体作品分为几个部分,彼此具有独立性同时又紧密联结。

新一代的艺术家们也在不断地离域过程中,试图传递着伊甸园早已消失的后真相时代里的普遍懊恼。

Q:您研究法国艺术史,在众多法国艺术家中,唯独对普桑情有独钟,并由此产生了创作。有何原因?

A:对普桑的兴趣与当时的求学经历相关。此前我未曾对造型艺术有过多了解,之后想要进入的体系似乎也是自己认知框架中完全不存在的东西。在这个阶段,我接触到了普桑的绘画,并感受到了一种“崇高”,后来才明白这种体验与其制造的经典图像范式和试图诠释的主题并无关系,而是普桑身份所带来的距离感——他即是法国早期学院派美学规则的奠基人,又是大半辈子生活在罗马的异乡人——他代表着对我来说十分陌生的、由西方学院派话语权威制造的封闭空间,对那个阶段的我而言,是“可怖的”。

经由普桑,我的兴趣慢慢顺延到那个时代,顺延到一种观看方式和叙述方式的建立,在整个过程中我之后研究的一些重点也逐渐明晰起来,权威话语、展示体系、刻板印象等,而这些又如何通过个体叙事、去领土化、“流群散居”(diaspora)或显或隐地碰撞着我们当代生活的规则。

QCQJAzqoZaTk7fpHCloWOj4nekD6xrpnMPh32QYm.jpg

Mr. BI / 毕先生 different elements, 2017 综合材料, 2017

作品由五个元素组成,有由艺术家翻译的《张大千传》中记载中国艺术家张大千与二十世纪西方现代艺术标志性人物毕加索会面的场景,还有三维制作的毕加索身着所有曾穿着过的、标志性的海魂衫T台走秀。

Q:您的作品中,很多都与具体的人物有关,从普桑到菲利普,从武慧敏到毕先生,有的是真实的,有些是虚构的。这是为什么?

A:大多数情况下我关注的是围绕这些具体人物(或是事物)的非虚构性表达中的虚构性,如果说事物始终是自显的,只是我们的目光与之发生了相互的攫取,那围绕事物的话语必定是被制造的。我们也许无法解构历史的真实性或虚构性,但我们可以观察围绕某个个体的叙事是如何被建立和传播的(也许)。这样具体的兴趣通常和虚拟性实践(虚拟影像)相结合,这之中,真实性的确定变得没那么重要,因为真实被构造的过程是始终真实发生的。

Q:您的作品多以3d影像为主,是出于什么考虑?

 A:“现实存在这个事实丝毫不能消除它的不现实性”。现实的荒谬使现实性沉默,真实和真相无迹可寻,但虚拟可以作用于现实性无法涉足的领域,它由语言符号系统而构架以数字化的方式真实展现,对于人的感知、试听结构是真实的。它可以是不现实的,但确是真实的,它指向不可能的可能性。对3D影像的应用大多基于此。

NYbxp2xWaH1NqBJHqdgjN4lDpvO38kkFJsKHbJl1.jpg

刘广隶《红海边的尼古拉 》,墙面投影动画(360 度视频),8 分 08 秒,2018

Q:以前国内的学习经验,对于你在艺术创作中有哪些帮助?

A:数字媒体的学习经验对于我目前创作最大的帮助,是建立起了虚拟性实践的基本认识。虽然当时很多问题思考得不通透,专业技能掌握得也一般,但接触了不少计算机科学的思维,对虚拟媒介也有了初步了解,尤其该媒介的内在生成逻辑使今天我在面对愈发数字化的现实问题时能比较敏感。打个比方,这种逻辑体现在很多Forensic Architecture的作品中。我使用了很多虚拟媒介进行创作,对于虚拟性的话题有一点初步的认知。

Q:您在艺术创作中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A:边界问题,艺术表达、展示、消费和传播的边界是如何流动变化的。

Q:目前主要的活动地点在法国还是国内?

A:在法国。因为le fresnoy实际上半类似学校,半发行机构,每年给你一笔钱做一个项目,但是有很多机构性条款又要求时不时得在这边。所以,我一直没法儿有一个固定、安稳的工作室。最近这几年的创作重心放在影像制作上,纪录片,实验短片什么的,可能除了画廊、展览以外也会寻求其他的传播途径。最后会回国,可能还要再待一两年。

MI8odCQGLwbQRFzNBCsh0QwDjTW8OzevWZYQ8Y1u.jpg

来自东南亚的中国男人(进行中) / 

A chinese man from SEA (Southeast Asia) 

三维动画(单通道)

5 分 20 秒,2018-2019 / 

3D animation , 5'20'', 2018-2019

这部进行中的实验性三维动画纪录片,围绕着 70-90 年代从东南亚逃难到欧洲的海外中国人的自述展开将于2020 年 9 月在法国展映。

Q:近期有什么新作和展览计划?

A:目前在法国Le Fresnoy(国立当代艺术工作室)进行“大师班”的最后一年学习,去年制作的纪录片项目也正在Le Fresnoy每年一度的群展“Panorama 21”中展出,持续到12月底。11月份在巴黎有一个小型展览的策划,今年的新影像项目也在制作当中,将持续围绕虚构性、虚拟性、真实性和记忆进行讨论。

Q:谢谢!

作者:江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江静之

      做自己喜欢的事,真的很幸运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