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青年公共艺术家·陈思民:平衡是我追求的生命状态

陈思民

新锐艺术家

代理机构:AART一间宅艺术

公共艺术收藏

2021年 深圳大百汇广场公共艺术品《融》

2020年 恒裕后海深圳湾大堂艺术品 《木本水源》

2019年 宏发大仟里室内公共艺术项目《沐光仙子》

2017年 深圳市深圳湾一号深湾会艺术品《迁徙的鱼群》

2014年 东海国际中心公共艺术《蘑菇童话》

“ 平衡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它是一种生命状态。”

                             ——陈思民

策展人语· Curatorial statement

陈思民一直追求“平衡”的生命状态,作为一位创作者他关注的不仅仅是视觉,更关注城市文化属性,空间关系、人的联系去构建“平衡”的生命状态,并通过公共艺术感染更多的观者。

我们策展团队这次的梳理,希望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同时也借助艺术家的双眼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公共艺术。

创作理念·Concept

艺术家陈思民一直关注着生命的话题,也在探索其中。他认为生命体原本处于平衡的状态,当下人们正面临着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之间的失衡争夺,但每个生命终将走向平衡的境地。因此,艺术家在创作中思考每一个关于生命事物里的平衡关系。

陈思民所创作的平衡是有多个维度的;既是作品本身视觉构成的平衡,又是作品与空间相互关系的平衡,更是作品与人互动关系的平衡。


访问环节·Interview

01

公共艺术项目创作与独立创作,对于你来说有什么区别?

激发我创作更多可能性,创作了自己从未想过的作品。就拿大百汇项目来说,如果是独立创作,我可能不会创作这种尺度,跟项目空间有关。

大百汇广场《融》

作品是基于人与人之间握手的概念,开始创作形体中间是连贯封闭的,我认为还没达到极致的平衡。

于是,我尝试打开握手交汇处的空间,构成虚实关系;与周边水景相生,自然而然形成循通的气场。

具体来说我是从三个维度思考的。单从形体来看;左右比例不同,打开交汇空间可以强化右手向下的势能,与左手更长的比例达成构成平衡。

从空间上看;这个交汇空间打通建筑与道路空间,达成空间的平衡。同时,对于处在空间里人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20米长的作品不能像柏林墙一般有压迫感,必须打破这样的关系,构建与人之间的平衡。

02

在公共艺术项目创作上,除了视觉形式,你更关注什么?

除了形式,我关注很多客观因素。做“沐光仙子“的时候想要打造自然梦幻情境体验场景,但同时也考虑到项目地域文化,业态属性,现场空间、人的参与等关系;这些都是生命的元素,是我在表达“平衡”时一直在关注的内容。

这次,以具象手法表现也是于空间使用者而定。其实,项目面临客观因素都不同,对我来说是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刺激我创作思考的新鲜元素。

宝安大仟里《沐光仙子》


项目选取

2021年 南太陇玺销售中心艺术品《北丫蕉雨》

2020年 恒裕后海深圳湾大堂艺术品 《木本水源》

2021年 金地大百汇广场 城市商务中心 入口《融》

结语·Conclusion

陈思民说:“很多人都说看不懂艺术,觉得艺术距离很遥远。其实,艺术是触手可及的,我想让更多人感受艺术。我希望艺术带给人精神的感受,也许能够让人们去思考些什么。”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