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洪耀、弹线、原创”2009上海个展研讨会(一)

  时间:2009年11月18日 PM3:00

  地点:上海美术馆4楼

  陈孝信:各位新老朋友,“洪耀、弹线、原创”学术研讨会现在开始。请允许我代替鲁虹先生主持今天下午的研讨会。我先介绍一下各位来宾、各位学者朋友。

  出席今天下午研讨会的有: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皮道坚先生。著名策展人、批评家中央美院教授邹跃进教授。著名批评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顾丞峰先生。著名艺评家、策展人四川美院教授俞可先生,他也是当代美术家主编。著名艺评家、策展人、艺术主编、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教授陈默先生。著名艺术家、画刊杂志副主编靳卫红女士。著名策展人、艺评家、艺术国际总编资深媒体人吴鸿先生。著名艺评家、九九艺术网主编、资深媒体人杨凯。青年批评家、独立策展人,来自祖国的宝岛台湾的李思贤先生。著名策展人、批评家上海美术馆典藏部的卢缓女士。前台国画院院长李路先生。

  王月琴:今天要特别介绍一位从美国远道而来的贵宾,他就是前辈艺术家吴学让老师,他的创作受到大家的喜爱。另外,我们还要介绍一位来宾,名书法家,明道大学文学院院长陈维德陈院长。陈院长也是特地从中国台湾赶来参与我们这次的盛会。还有一位在我的右手边,这位是从韩国过来的策展人李丽珍李小姐。

  陈孝信:中国台湾名山艺术馆的同仁们,王女士、林小姐、徐女士、徐先生,我们再继续介绍几位贵宾,上海的两位著名的水墨画家,也是全国著名的水墨画家蔡匡斌先生、著名的水墨画家吴林田先生。最后介绍我们这次的主角,洪耀先生。

  来宾介绍完了,今天下午座谈会研讨会是这样的,我先带头做一点介绍,带头发言抛砖引玉。因为如果马上轮流发言,恐怕有些先生还没有准备好,我先带头抛砖引玉,接下来是皮道坚先生发言,请皮道坚先生准备。

  很高兴今天能和新老朋友在上海美术馆见面,并一起来参加洪耀先生的学术研讨会。我与洪耀先生相识有10多年了,在朋友圈子里应该算是比较早的一位。当然还有更早的,例如这次展览的策划人——鲁虹先生,他曾经是洪耀先生当年的学生(洪先生当年正在湖北艺术学院任教)。洪耀先生一开始留给我的印象是低调的,而且相当低调。我认为他是被雪藏了三十多年的一个艺坛人物。实际上,他从70年代开始就从事抽象和观念艺术的探索。可以说,他是最早在国内探索抽象和观念艺术的艺术家之一。但是,他一直不露面,一直不把他的东西拿出来,一直不告诉别人他在做什么。但他非常欣赏我的另一位朋友——燕柳林。一开始,他就是作为燕柳林先生的“粉丝”出现在我面前的。我认识了他7、8年以后,燕柳林先生不幸作古,这才跟我说他也是做艺术的,当时我感到非常惊讶。2006年春,他第一次邀请我去武汉考察他的工作室。我在看过他积累了许多年的作品以后对他说,你这样干有意思,但为什么一直把自己雪藏起来呢?他便谈了一番他的苦衷。原来他和他的夫人都有这一段相当坎坷的经历。听了他的这番肺腑之言后,我对眼前的作品又加深了一层理解。

  当他把全部作品摊在我的面前的时候,居然又说他对这些作品并不满意,充其量也只是个“零”的突破而已。又说,在“零”的突破以后还有很多想法要去做。所以,我后来给他写的第一篇评论(已经印在画册上)就叫《零的突破》。

  何谓“零”?众所周知,国内的艺术界在改革、开放前几乎就是铁板一块,用他的观念来讲,基本上是一种归“零”的状态。所谓“零”的突破,主要就是打破这种归“零”的状态,然后才能有以下两个方向上的突破:一,突向原创;二,突向观念。

  刚才在开幕式上我也讲了:洪耀的“观念?弹线”是具有原创性的。这里的原创性指的是:一方面他是在利用、改造、转换了我们自身古老的文化资源——据传是鲁班发明的墨盒和弹线;另一方面,他在结构和运用上都对古老的文化资源(还可以包括弹棉花机)进行了新的阐释,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观念?弹线”既和传统的笔墨不一样,也和我们所见到的习以为常的西方的观念艺术不一样,它是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才得以实现的中国原创。“弹线?原创”所留给我们的启发应该是多方面的,也可能是因人而异的,这也正是它的文化价值之所在。

  留给我个人的启发是什么呢?我认为他的创作冲动的原动力是观念。他要突破架上绘画的理念,向着观念的方向猛进。他的创作过程中有着偶发艺术的因素。他用不同规格的弹线机随意地去选择他认为合适的弹线目标,或宣纸,或布面,或实物,或人(身边的朋友、农民工)......对象完全是偶然的,行动也是偶发的。可以设想一下:猛然地弹一根线,完成一个过程,再弹一下,又完成第二个过程......这里面既有了时间的作用,也有空间的效果,还有了平面的踪迹——这就是行为艺术的特征。第三个要点就在于“弹线”所产生的“踪迹”,“踪迹”这个概念曾经有位学者使用过。“踪迹”在洪耀这里,既有可能是架上绘画(油画或水墨),也有可能是实物或人物。从时序上说,前一阶段是油画,后一阶段是水墨作品,最近又是实物或人物。而我个人认为,他做得最出色的是水墨作品。所以,这一次我在布展中把水墨作品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他个人偏爱也是水墨与油画。

  由此可见,“弹线原创”应该有三个要点:观念冲动、偶发行为、架上“踪迹”。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它,也才比较符合他的创作原貌。所以,仅仅讲是抽象艺术或者抽象艺术的“中国方式”,我认为不太全面。从一个宏观的角度看:他在“弹线”的同时审视他的对象,审视周围的人,审视我们的艺术。总之,弹线——就是他的思考世界和艺术的一种方式。这根线实际上代表着的是他对这个世界和艺术的一种态度,一种认识,一种观念,一种精神。

  谢谢大家。下面我们请皮道坚先生发言,李路先生请准备。

  皮道坚:谢谢主持人。刚刚主持人说洪耀先生的艺术是雪藏了30年,我想对这个做一点补充,或者说是提出另外一个说法。我和洪耀应该算是老同事了。他是77年到湖北美院的,我79年考入湖北美院做研究生,81年毕业之后和他做同事有一段时间,直到他84年去了香港。说句老实话,今天参观这个展览,我个人感到很惊讶,有些意外。所以当听到陈孝信说“雪藏”时,我的脑海里马上就冒出了八个字“厚积薄发,大器晚成”。洪耀这次展览给我的就是这么一个印象。在我们做同事的那段时间里,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那个时候还很年轻,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大家在一起交谈的时候,可以看出他有很多很好的艺术见解,而且能感觉到他对某些盲从的艺术态度非常不以为然。记得那时候我看过他画的《魔方》,里面有很浓的抽象意味和观念内容,那在当时是很有新意的。后来他去了香港,以后我们就没有联系。93年我去中国台湾时我们见过一次。(对洪耀)没有听说你的这些想法。所以这次我看了这个展览,就觉得真的是厚积薄发、大器晚成。整个展览给我的印象,在艺术语言上,他已经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语言。这个展览里面有几个系列,刚才陈孝信先生谈到的,有水墨的、油画的,也有综合媒材的,还包括一些装置、行为的语言方式。但是所有这些作品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不光是表面的弹线语言那么简单,而在于它们结合起来体现了艺术家的深厚的艺术素养,可以看得出来有相当的水准,最主要的是展览的所有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艺术家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还有一点,我感到洪耀确实有超越东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的文化视野。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上将东西方文化对立起来,但是洪耀在他的艺术实践里成功地超越了这一观念的误区。

  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通常需要一个很必要的条件,即他对他所使用的媒材的掌握。洪耀扩大了以前的绘画手法,弹线是他独创的,这一点刚才陈孝信的发言里面也强调了。弹线只是一个切入点,从鲁班受到启示或者从弹棉花的工具受到启示,但是这终归只是一个切入点。关键在如何把弹线变成画面上有表现力的、可视的形象,变成一种绘画的语言。我想这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更要有才情和智慧,不是有一个想法就可以画出这样的东西。要做到今天这个程度,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对绘画媒材的掌握,是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的,这才能让我们感到欣喜。

  抽象艺术到今天已有100年的历史了,我看了这个展览以后也同意很多对洪耀艺术的评论,他们觉得他有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在100年的时间里,从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列维奇到波洛克、马克﹒托比,我们看过来,洪耀的作品不是对他们任何一个人的重复,但是他也从所有抽象艺术的前辈们那里吸纳了他认为有用的东西,像这个弹线,我们不能不联想到波洛克,但是他和波洛克又不一样,他这个弹线非常巧妙的是把一种可控制的东西和偶发性的东西,两种元素结合起来,这样画面上产生一些其他的抽象画里面没有的东西,这个弹线既是可以控制的又可以产生偶发效果,这是他值得我们重视的地方。如果我们把抽象艺术100年的历史联系起来看,洪耀的作品也是站得住脚的,而且他的创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想说一点题外话,刚刚在深圳参加了一个抽象艺术的研讨会,会上陈默谈到一个问题,认为在我们这里对抽象艺术不够重视。但我认为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抽象艺术又开始受到重视,在学术上受到重视。这里要说一下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这几年在推进抽象艺术的普及、拓展抽象艺术的土壤方面,我觉得做了一些很好的工作。当然抽象艺术是西方的康定斯基这些人搞起来的,有人说,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里面就有很强的抽象精神,也有很丰富的抽象元素。但实际情况是抽象艺术在我们这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没有一个很成熟的发展阶段。我觉得由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转化,抽象艺术应该是很重要的阶段,抽象艺术的普及对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我认为是重要的。为什么需要抽象艺术?我想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我在深圳的会上也说了。抽象艺术可以发展我们的审美感觉能力,对美的形式的感受能力,马克思说过,人的感觉能力就是全部世界史至今的一个工作,人类所有的艺术创造对于我们的审美感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抽象艺术在这方面尤其能够发展我们人的审美感受能力。但是我认为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抽象艺术对我们的心灵是一个很好的安顿处所。不管我们处在社会发展的什么时期、什么阶段,有时候我们的心灵都需要一个安顿的处所。像音乐艺术一样抽象艺术能超越现实羁绊,它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最主要的还有一点,抽象艺术让我们从现实生活里脱身出来、解脱出来,让我们换一种眼光看我们生活、生存的世界,我觉得这是抽象艺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因为我们通常总是被现实生活的很多东西所束缚,特别是今天这个时代,红尘滚滚、物欲横流,有些人生活得很痛苦,还有一些人生活得很迷茫,我想抽象艺术在这时候能够使我们从现实的很多羁绊中暂时脱身出来,我觉得这才是重要的。因为抽象艺术,就是让我们不用日常的那种思维方式去思考我们现在的生存,康定斯基最开始创作他第一幅抽象画的时候,就是把他的画倒看,他就跳出来了,他第一幅抽象作品,画了一幅风景,不喜欢,倒过来一看,触发了他的灵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洪耀先生的艺术,在今天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值得我们认真地去研究、分析、欣赏的。我也相信洪耀先生大器晚成,后面的大器还可以琢磨得更加好更加精粹。

  最后谈一点我个人的趣味。(对洪耀)我比较欣赏你的那些更单纯的弹线元素的作品。我注意到你的画册上有一篇评论,评论的作者好象是和你同岁的人,他最后谈了一点,我同意他的观点,他说你的基底绘画和弹线语言元素之间的关系,还是要争取一种和谐。他谈到的这种和谐,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但我同意他的观点,你的那些基底绘画和弹线元素,距离比较大、比较生硬地放上去的作品我不太喜欢,供你参考,不一定对。

  陈孝信:请李路先生发言。

  李路:我是从北京来的。刚得重感冒。到了上海以后我一直在宿舍里面也没有出来,下午看了洪耀老师的展览以后有春风扑面的感觉,过去我在北京搞传统艺术,而且是一个组织者,对洪耀老师的艺术我不敢多加评论,我就皮道坚老师的话题说下去。

  关于抽象艺术我也没有深刻地体验过,但是我跟洪耀老师两年前认识,那个时候我对当代艺术有所了解,就是从洪老师这里开始的,昨天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把洪耀老师那本书看完了,我非常同意各位专家对洪耀老师的艺术评论,有一点我想说几句。我觉得当代艺术就是朝一种正本清源的路去走,因为去年搞当代艺术的人一下子有了将近1000多个人,这是为什么呢?这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即当代艺术也是有根据的,我看洪耀老师的当代艺术不但要看他现在的技巧,还要看他以前的,他有一种传统,他是从传统走过的,有些人说当代艺术是不是把学生带坏了,不练习技法。我想这也要正本清源,洪耀老师年轻的时候也是搞传统的,他是逐步逐步转入当代的,当代艺术要有一个传统,就跟我们看北京搞奥运会一样,关于当代艺术,刚才皮道坚老师也说了,他可以给我们一个想象空间,联想起来我们奥运会的水立方还有鸟巢这种建筑,我认为就是一个当代建筑,跟当代艺术分不开的,它们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而且他也迎合了很多的年轻人,现在鸟巢也收门票了,故宫也在收门票,据说鸟巢的门票一年可以达到12个亿,三年完全可以收回成本,这种东西吸引很多人看,我们想象一下,如果鸟巢变成一个大屋顶,我看他不会有今天这个效果,凡是80后与90后到北京都要看这个,我认为这个就是当代艺术起的一个效应。这个时候我联想到当代艺术怎么做一个普及,怎么让大家去欣赏当代艺术?我想在座的一些理论家、专家们应该做一个课题,怎么把当代艺术,让收藏家和观众可以理解,刚才我在会上碰到几个观众,我做了一些解说,说有人看惯了传统艺术,对当代艺术看不懂,但是一解释就豁然开朗了,因为洪耀老师的东西里面有传统的东西,尤其是洪耀老师的东西一看就是有文化内涵的,洪耀老师的艺术是成功的,他是有根基的,我认为我们有义务把这个当代艺术普及一下,我准备下一次组织一个企业家联盟会,让企业家和艺术家结合来想想怎么做这些工作。

  今天我因为感冒也不多说了就说这点,谢谢大家。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