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談『祁顏藝色』的當代性 ─ 跨域
藝術是時代智慧的展現,藝術史則是時代進化的軌跡,「進化」無關優劣,卻清晰刻畫相異時代的特色與背景。當科技網路改變世界觀念、視野之際,我們所接收與面對的問題已全然迥異於往昔對世界的認知。網際網路加速全球化 (globalization)演進,跨越「界」與「領域」封閉的疆界 ( border ),它更可被視為人們參與世界的方式、解讀國際藝術及符號的途徑,當單位界限越趨模糊,全球大環境輪廓愈清晰,界與界、域與域間的穿越度愈顯自由與寬廣。尤其,當經歷全球新冠狀疫情的嚴厲考驗後,對未來各界的「跨領域」將有一番嶄新的詮釋,藝術展演的變異將更顯著。
跨界藝術的氛圍裡著重本體個人的多元藝術實踐,將自我對於生命體驗當成一種創作的媒材,即是以『我』為媒介進行藝術表現,將自我本體行為、經驗為縱向,時間、空間為橫向,由此交織當下藝術的組成元素。二十世紀初期,未來主義(Futurism)藝術家首次提出複合媒材以及藝術創作中「行為」表現的可能性,表演藝術(Performance Art)則將藝術活動延伸到劇場與街頭,透過實驗電影和舞台表演等形式,藉人與舞台裝置的結合而拓展了新的表演領域,光與空間藝術(Light-and-Space Art)的實驗舞台更整合物體、空間、人物動態、光等各種複合媒材,而將藝術形式推展至更多元的境域,自此藝術早已解除古典主義的纏念徹底將藝術創作解放。於是,公共藝術 ( Public Art )、高科技藝術 ( High-Tech Art )、媒體藝術 ( Media Art )、數位藝術 ( Digital Art ) 脫韁似的在藝術舞台上奔馳展現。西元二千年後一條隱形的光纖穿透國界,甚至複雜多變的人類思維之後,『一日千里』此刻全然寫盡當下的科技與藝術,所以,網路世代的互動藝術 ( interactive art) 與虛擬科技藝術 ( virtual reality art ) 等等,在創作形式上顛覆傳統美感中精神、物體、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鴻溝,也打破了創作領域與創作者間的界線,在科技增大 ( technological augmentation ) 氛圍下促使感官想像能力擴張之際,「藝術」益專注於非一對象的演繹與批判,朝向更自由解放的創作途徑邁進。
祁慶玲新繪畫視界 ─多元領域的當代性
「跨域」 ( crossover ) 即跨越全然相異的領域、行業,甚至文化、意識形態等範疇而產生的新模式、新風格,其融合的特性能突破思維的壁壘,揉雜原本無關聯的元素相互滲透而帶來別緻的美感。祁慶玲『祁顏藝色』個展,似進入個人多重思維與獨特視野的藝術世界,從知名經濟顧問至今日的畫家身份,跨越相異的職場和不同身份,最終皆融解於藝術創作中。在其系列作品中,藝術家個人觀念、經驗、形式、語言等等,都體現辯證著其本體的演譯脈絡,透過不同的藝術實踐、媒材運用,驗證自我存在價值。她面對現今社會的迅速流轉,社會道德價值觀體系的解構與再建構,不斷藉由對社會觀察與無限的想像,依自我辯證與藝術實踐的方式構築了一個新世界 ─ 祁慶玲的藝術「視」界。在她「奇異」的世界裡,將自身全然投入此多元混雜的社會環境,實地以『藝術涵養』為手段參與並介入,作品的深度與厚實始能承載這個受新科技、全球化、環境變異等影響的新世紀、新社會。
藝術家介入自身的當代性
無論自視覺角度,創作意念與表達形式,慶玲作品不僅具備雙重矛盾 ( 經濟顧問與藝術家 ) 的拉扯關係中,她更樂此不疲的在極端的角色之間尋求解套,形式的對立、媒材的對話與理感性思維的對等,試圖自系統化分析角度處理自我感性的區塊,她將自我私密的感性世界轉借於形式、媒材,以對話甚至對立的手段處理而提昇至另一層次的理性世界,從現實存有的世界至想像區塊,揉雜著情緒性的筆觸和理性幾何方塊,充分說明了作者堅信人文精神的怡情,卻也嚮往科學真裡的精確,如此多重媒介介入的矛頓視點顯露了曖昧的詭異美感,更間接隱涉關於美學、哲學甚而心理學的辨證。於是,透過作者刻意交織的創作,它辯證著物質被再現的美學價值,它挑戰著生命危機重重的消逝感,更藉世俗熟悉的符號辯論客體世界和主體的矛盾關係。藝術作品檢視著所謂人類的美感經驗,儘管各家對於藝術的本質、內容與表現媒介上有不同的觀點,但都不能否認藝術創作中經由視覺傳達出美感經驗的獨特性。作品是一種將自身近期的生活經驗與感知,從生活中的矛盾或困頓中,用直覺發洩式的,亦是用第三者抽離式的植入,轉化成作品。慶玲藉由作品的實踐,具體化、視覺化,讓觀者參與、感受、判讀,再經由現實體驗再轉化成難以捉摸、模稜兩可的狀態,以表達出創作作品的初衷指涉與個體的自我定位。藝術家如此抽絲剝繭又抽離的創作態度不僅回歸純靜的自我世界,觀者透過藝術家建構的視覺經驗、觀看模式、思想習慣而集結成的一個場域,一個可反覆沉澱主體情狀,通過複數詮釋而回向指涉潛在自我主體的細膩與純粹,進而刺激『我』自另一角度審慎觀察熟悉的世界。
今日藝術氛圍已非質疑是為藝術、為社會而藝術,抑或為個人、群體而藝術,而是須深入探究如何將藝術植入現實環境中,並進而介入人類生存的生命課題。所以,慶玲步對藝術的深入了解與研究,和對周遭環境的敏銳度是其介入當代藝術的重要因素,創作唯有誕生於整體環境氛圍中始能深具感染力,尤其,全球化的時代,當代藝術能圓滿充分的在存有論的意義上表達自我與世界的相互關係,避開純粹概念思維、科技速度邏輯思維,即使藝術創作者面臨了更多層面的思考和挑戰,仍有決定自我步調的權力,並能自由跨越、切換各種知覺模式的能力,借用藝術手段見證生活、甚至世界,進而因聚焦而折射出繁複、耐人尋味的多重面向。此次,她在『祁顏藝色』的個展中要跨越的不僅是職業的界線,而是自身在時代座標裡的縱橫記憶,藉展覽空間將「主體 - 我」嫁接在年華似水的時間軸裡,希冀借用藝術手法喚醒自身記憶,使『自我主體』顯影,豐厚的生活歷練片斷得以在創作媒介下重組而回返,也因透過身體所經歷的事件、或自我身體所介入的行為,轉譯成一種語言符碼,通過此有形的符語真切詮釋出她豐富卻迂迴抽象的內在風景。(蔡志榮/文)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