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自白
“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它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经典题材,也是我多年来的一门必修课。
今将我画的梅兰竹菊整理出部分作品,分四期在网上云展,今展出第二期《咏兰》,还有竹、菊二期待续。敬请老师、朋友们指正。
画兰
随心撇叶狂,
花似霓霞妆。
点蕊开眉目,
娇娇玉女郎。
九畹风姿
馨香小草没蓬蒿,
九畹风姿染管毫。
欲写抱贞归隐意,
千花万叶尽离骚。
习习清香
绿叶紫茎风雅在,
画兰手拙未心灰。
何时洗黑三池水,
习习清香笔底来。
馥满山崖
雨露承天吮,
幽香独自怀。
春风明日里,
芳馥满山崖。
评刘祖鹏题画诗(兰)
文/嵇发根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州市诗词学会原会长)
《兰•九畹风姿》写兰的高洁:
“馨香小草没蓬蒿,九畹风姿染管毫。
欲写抱贞归隐意,千花万叶尽离骚。”
吟着诗,即能品咂其画中意境:格高藏野蒿,馨气作离骚。
向知祖鹏先生作画重意境,就是诗情画意相揉和,追求苏东坡评价王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般艺术高度,其实很难。因为,诗、画各擅其长。诗使用语言,借助想象、联想,通过赋、比、兴塑造意象;绘画以画面塑造直观、可感形象。二者虽不能替代,但意境完全可相互渗透。
祖鹏先生书画一理之自探
文/范斌
(湖州师范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员、湖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祖鹏先生谦逊好学,深谙书画同源之理,习画同时,留心书道。少年时代始,于王、颜、柳、欧、赵等名碑法帖曾有用功,继而钟情孙过庭《书谱》和黄庭坚行书,近年对八大山人的行草用工精勤,甚有心得,认为其圆润遒劲,优雅简练,纯粹恬静,篆隶作底的书风意气,不著一词,尽得风流,线条入画,甚得天机妙用。观祖鹏君水乡四季灵墨,天风海涛泼洒,皆得书法神邃使然。祖鹏先生将书法线条美、节奏美、虚实美、布局美及书法的随意性和浪漫情怀融入中国画,使之提高到一个有书写趣味的境界。
兰为同心
——恭读刘祖鹏兄系列兰花佳作后的点滴想法
文/郑天枝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在静静的夜晚,欣赏祖鹏兄精心创作的系列兰花佳作,无疑是一种无法言表的享受。一个人品茗独酌,一个人赏心悦目,一个人安静地陶醉其中……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明月,都被淡淡的兰香浸染着。此时的我,原本就是一个俗人,在兰花吐露芬芳的氛围之中,似乎也变得高雅起来,成了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自古以来,人们就将兰花视为圣洁、高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许多文人雅士,或作诗,或绘画,睹物思情,借物言志,成为时尚,进而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
祖鹏兄笔下的兰花,飘逸、清雅,又透出某种桀骜不驯的情怀;那朵朵盛开的花姿,那些错落有致的兰叶,有的简约含蓄,有的张扬奔放,有的玲珑洁雅,有的嫣然羞涩。让观赏的人,沉醉于兰花的清香之中而不能自拔。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祖鹏兄兰花佳作最为显著的特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诗歌均为祖鹏自己创作。“绿叶紫茎风雅在,画兰手拙未心灰。何时洗黑三池水,习习清香笔底来。”(《习习清香》)在一幅作品中,诗歌、书法、绘画三者融为一体,且相得益彰,实为不易。
“馨香小草没蓬蒿,九畹风姿染管毫。欲写抱贞归隐意,千花万叶尽离骚。”(《九畹风姿》)细读祖鹏这首诗歌,便会读出不同凡响;作者将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的抱负,寄情于笔下的兰花。兰花似草,又时常隐入蓬蒿之中,但这并不能改变兰花的秉性和品行。作者以兰花自喻,向世人剖析内心世界。“抱贞”、“归隐”、“离骚”几个词,蕴含着颇为丰富的涵义,留待读者细品,进而引起共鸣。
“惠风惹我提笔端,怒画青竿喜写兰。倾盖之交知己缘,云清墨淡隐峰峦。”(《怒竹喜兰》)“兰交”,在古人眼中,就是如今的“知音”;朋友易交,“兰交”难求,是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包括结交许多的朋友,时间是一个沙漏,或者说大浪淘沙,能真正成为知己的朋友不会很多。这或许是祖鹏兄这首诗想表达的“画外音”。
因为我不懂绘画艺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所以就会说一些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的外行话。源于我和祖鹏兄是多年的好朋友,兄之嘱咐,弟岂敢有违?“无知者无畏”,请祖鹏兄和读者诸君宽宥。
多年前,我曾收藏了一方印章,朱文,内容为“兰为同心”,篆书,说是吴昌硕所刻;但也有朋友说是一件“高仿品”,但我依然喜爱。“兰为同心”,一切尽在不言中……
2020年4月22日写于湖州
刘祖鹏
国家高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
上海水乡书画院副院长
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西泠书画院画师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历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第四、五、六届理事
湖州市美术家协会第一、二、三届主席
湖州书画院第二任院长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