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探索宋代官窑的历史、技艺及其裂纹瓷的时代特征(下)

发现

发现

6.2

三度半艺术空间

已结束 10万+

三、从藏品可观察到南北宋裂纹装饰瓷的时代特征

因为北宋“官汝”已在参考文献{1}中论述,本节只就南北宋的裂纹装饰瓷进行比较。南宋150余年历史中生产过多种器型、胎釉的瓷器。已有多份资料介绍有关情况,可以参考。本文只着重在宫用级裂纹瓷上进行探讨是因为有图三图四两件标准器,同时裂纹瓷在南宋具有代表性。

1、金丝铁线与紫口铁足     这是用裂纹装饰单色釉瓷器赖以成功的两大特征。宋代官窑显然已经发现,当胎土或化妆土中含有较丰富的铁质时,由于潮湿水汽经过裂缝浸入胎面,导致胎土中铁质氧化,反过来又浸入裂缝并使裂缝染上铁锈色。这一氧化过程不可能同时产生黑色铁线,但可以在裂纹工序后用染色工序产生黑线或用来加深褐红色,即所谓金线。染色过程根据情况可整体浸泡,也可用局部描画使染液浸入裂纹。图三为北宋官窑施行整体强化金线的工艺效果。图四则为南宋官窑以描画法产生金丝铁线的效果。这种染色工艺可能只用在例如宫用的重要而且正品瓷器上。南北宋裂纹瓷在染色工艺方法上并无区别,但在审美观点上可能有区别,因为图三明显采用面积大的牛毛纹裂纹,而图四则选择细碎的百圾碎纹片形式。在本朝与后代的裂纹瓷中有着不少染色裂纹瓷,开片有大有小,或大小结合。它们的出现与审美观和工艺操作有关。如果经过染色工序,表示它有可能是在审美观指导下进行稳定的工艺操作之产物,也是正品,对此可在鉴定朝代品味和窑口上有一定帮助。作者希望今后沿此线索能多做一些研究探索。图五为一南宋弦纹弧形贯耳瓶,鲜明的鳝血纹很可能是胎土和特殊染料结合产生的效果,这种鳝血纹在收藏上也很名贵。

undefined

图五   南宋弦纹弧形贯耳瓶

    紫口铁足现象若发生在黑胎上,由于胎土铁质丰富,可利用黑色胎土的天然效果来产生紫口铁足特征。但在不是口沿,凸棱与足部等薄釉或无釉的部分外,其它大面积胎面部分必须依靠厚釉或乳浊度大的釉来掩盖胎面的黑色,这既多消耗工时,也增加生产成本。上述观点来自对两片残片的观察,一片是宣德朝五彩瓷残片,敲碎后的新断面呈白色,但时间久了就泛出铁锈红色,另一残片是黑胎厚釉残片,其釉面开裂处全部裂纹已渗透铁锈红色,但并无黑色纹出现。

     对于淡色胎土,两宋都有能力在化妆后产生紫口铁足特征。所以在区分两宋的裂纹瓷时,在片纹经过染色工序这一先决条件下,可以通过片纹大小结合下文中的特征差别来帮助鉴定。

    2、釉的色彩与质地(包括泡况)特征对比

    北宋器明显有汝釉特征,即亚光、失透、润泽,而南宋器则有玻璃光、透明,两者同样滋润,南宋器釉面感觉与后朝的用亮清釉相近,但釉无青色,色泽不同也很明显。这是颇易鉴别的时代特征,但北宋官窑也有不具汝釉特征之裂纹瓷,这就要从釉色,结合以下特征来区分。

    3、容重  北宋裂纹釉官窑器容重数据与参考文献{3}统计数据2.27相符,南宋容重数据较小近2.22。表明宋两代裂纹装饰鉴的收缩率有差别。

4、器型  器型均较古朴,差别不易言明,但与以上三点综合来看还是能看出差别的,例如图五之弧形贯耳,低圈足等属于南宋特征。

用上列方法鉴别北、南宋瓷器的方法比用胎土不同来鉴别要方便得多,因为两者都是满釉烧制的。

四、哥窑之谜及南宋官窑与哥窑之区分

传统上解释哥窑有几种说法,作者的观点倾向于:一、哥窑是民窑;二、中国历代对民窑取名首先按照地名,哥窑显然与此不符;其次按人名定窑名,对此若把哥窑理解为哥哥窑的简称,则比较相符。所以龙泉两兄弟分别管理哥窑与弟窑之说也比较易接受。哥窑与南宋官窑都具有开片特征,较难区分,所以容易把南宋官窑器误以为是哥窑器,例如图四若无款,很容易搞错。以往在鉴别中认为哥窑器特征具有“出汗相”似乎不准确,因北宋大开片的官窑器,有的也具有“出汗相”,例如图六。作者感到,“出汗相”是采用有泡工艺而且釉质具有强烈的透明玻璃感时才会产生,当釉色较深时更加明显。考虑到北宋官窑已拥有调整工艺的能力,而南宋官窑又是北宋官窑的继承者,所以“出汗相”很可能倒是南宋官窑的特征之一。作者因此期望,通过胎土成分分析来解开南宋官窑与哥窑的鉴别和解决哥窑窑址是否位于浙江龙泉的疑问。

undefined

图六   乾隆刻款鎏金之裂纹装饰水盂

 

   附录   容重测量法

容重测量法在方法上类似宝玉石类的密度测量。在参考文献{3}中首先完整提出用来鉴定瓷器的生产朝代。作者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廉价而有效的由物理特性鉴定瓷器的方法,但测量原理并非参考文献{3}中提出的类似时效的概念,因为此类概念无法解释测量数据中朝代颠倒的混乱现象,所以作者在另文《古瓷收藏的乐趣与鉴识》中已提出容重与瓷器制作中的收缩率有关的概念,也即与当年窑工采用的整套工艺有关。由于当年的发展水平,基于经验的整套工艺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在细分朝代、釉的品种和器型等工艺因素后建立的细分数据库,有可能对主流产品具有鉴定上的帮助;同时比那些价格昂贵的复杂仪器可能更加廉价和有效。根据作者对北宋官窑瓷器的若干测试来看,除了官汝因存在时间长需要分期分类测试外,裂纹装饰的北宋官窑瓷器基本上可定在E=2.27上,与参考文献{3}相符。南宋官窑裂纹装饰器大致在2.22左右。希望文玩界与收藏界多多报告研究结果,因为个人藏品毕竟有限,而统计学研究却要求统计数据足够多才能判断其精确度。

 

                      参考文献

1、吴志金,从柴窑、汝窑说到北宋宫廷用瓷

2、汪庆正,中国陶瓷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易维谦 易氏四合一鉴瓷方法及微观图谱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