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黄运长—2017第三届保利学院之星当代艺术展作品

姓名:黄运长

院校:鲁迅美术学院

专业:雕塑

作品名称:《卧游之云中歌》

雕塑 110x85x80cm 金属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

作品描述:卧游这一观念,最早明确提出的是南北朝时期宋朝宗炳的著作《画山水序》,原文未见,仅见记载在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文中记载“宋宗炳,字少文,善书画,好山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最初的卧游是以欣赏山水画来代替游玩,慢慢就成为人们通过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的方式。这就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活动,体会人与外物的关系,心中有丘壑的内心自由的卧游状态。

在我的创作中呈现的是用具象写实手法,意象表达的形式的风格,是一件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作品。我的雕塑《卧游》系列为三件,其中名字分别为《北冥》、《占山城》、《云中歌》,三件作品都是我的卧游观念的三种情境,同时也可以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场域。整体更多的是一种意象化的表达。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是自我内心精神活动。

作品《云中歌》,对于一种超脱的自由状态的方式,最让我倾心喜欢的是如云般的潇洒自在,云可随意飘荡,也可俯瞰山川平原,也可以环绕山间,纵情游荡,我想古人最理想的卧游方式也应该是这种状态。因为卧游观念最早来源于国画,从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与角度看,普遍是一种半俯视的观看方式,半空的视角,在全景山水与手卷中更为明显,尤其是在手卷中,移步换景,本身观看欣赏的过程就是一个卧游的经过。

作品名称:《卧游之云中歌》

雕塑 110x85x80cm 金属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

作品描述:卧游这一观念,最早明确提出的是南北朝时期宋朝宗炳的著作《画山水序》,原文未见,仅见记载在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文中记载“宋宗炳,字少文,善书画,好山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最初的卧游是以欣赏山水画来代替游玩,慢慢就成为人们通过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的方式。这就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活动,体会人与外物的关系,心中有丘壑的内心自由的卧游状态。

在我的创作中呈现的是用具象写实手法,意象表达的形式的风格,是一件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作品。我的雕塑《卧游》系列为三件,其中名字分别为《北冥》、《占山城》、《云中歌》,三件作品都是我的卧游观念的三种情境,同时也可以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场域。整体更多的是一种意象化的表达。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是自我内心精神活动。

作品《云中歌》,对于一种超脱的自由状态的方式,最让我倾心喜欢的是如云般的潇洒自在,云可随意飘荡,也可俯瞰山川平原,也可以环绕山间,纵情游荡,我想古人最理想的卧游方式也应该是这种状态。因为卧游观念最早来源于国画,从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与角度看,普遍是一种半俯视的观看方式,半空的视角,在全景山水与手卷中更为明显,尤其是在手卷中,移步换景,本身观看欣赏的过程就是一个卧游的经过。

作品名称:《卧游之占山城》

雕塑 110x85x80cm 金属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

作品描述:卧游这一观念,最早明确提出的是南北朝时期宋朝宗炳的著作《画山水序》,原文未见,仅见记载在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文中记载“宋宗炳,字少文,善书画,好山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最初的卧游是以欣赏山水画来代替游玩,慢慢就成为人们通过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的方式。这就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活动,体会人与外物的关系,心中有丘壑的内心自由的卧游状态。

在我的创作中呈现的是用具象写实手法,意象表达的形式的风格,是一件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作品。我的雕塑《卧游》系列为三件,其中名字分别为《北冥》、《占山城》、《云中歌》,三件作品都是我的卧游观念的三种情境,同时也可以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场域。整体更多的是一种意象化的表达。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是自我内心精神活动。

作品《占山城》从字面理解为侵占山林的城市,上半部分为传统造型的山,中间有云气,下半部分为倒着生长的现代城市,想表达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雕塑上有人或低头沉思,或向上攀爬,试图远离,有一种避世反思的意思。

作品名称:《卧游之占山城》

雕塑 110x85x80cm 金属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

作品描述:卧游这一观念,最早明确提出的是南北朝时期宋朝宗炳的著作《画山水序》,原文未见,仅见记载在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文中记载“宋宗炳,字少文,善书画,好山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最初的卧游是以欣赏山水画来代替游玩,慢慢就成为人们通过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的方式。这就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活动,体会人与外物的关系,心中有丘壑的内心自由的卧游状态。

在我的创作中呈现的是用具象写实手法,意象表达的形式的风格,是一件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作品。我的雕塑《卧游》系列为三件,其中名字分别为《北冥》、《占山城》、《云中歌》,三件作品都是我的卧游观念的三种情境,同时也可以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场域。整体更多的是一种意象化的表达。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是自我内心精神活动。

作品《占山城》从字面理解为侵占山林的城市,上半部分为传统造型的山,中间有云气,下半部分为倒着生长的现代城市,想表达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雕塑上有人或低头沉思,或向上攀爬,试图远离,有一种避世反思的意思。

作品名称:《卧游之北冥》

雕塑 110x85x80cm 金属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

卧游这一观念,最早明确提出的是南北朝时期宋朝宗炳的著作《画山水序》,原文未见,仅见记载在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文中记载“宋宗炳,字少文,善书画,好山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最初的卧游是以欣赏山水画来代替游玩,慢慢就成为人们通过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的方式。这就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活动,体会人与外物的关系,心中有丘壑的内心自由的卧游状态。

在我的创作中呈现的是用具象写实手法,意象表达的形式的风格,是一件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作品。我的雕塑《卧游》系列为三件,其中名字分别为《北冥》、《占山城》、《云中歌》,三件作品都是我的卧游观念的三种情境,同时也可以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场域。整体更多的是一种意象化的表达。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是自我内心精神活动。

作品《北冥》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想表达“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超脱的精神状态,卧游天地间的舒展,其中的卧躺的人也是我自己的化身或者是一种意象。

作品名称:《卧游之北冥》

雕塑 110x85x80cm 金属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

卧游这一观念,最早明确提出的是南北朝时期宋朝宗炳的著作《画山水序》,原文未见,仅见记载在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文中记载“宋宗炳,字少文,善书画,好山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最初的卧游是以欣赏山水画来代替游玩,慢慢就成为人们通过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的方式。这就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活动,体会人与外物的关系,心中有丘壑的内心自由的卧游状态。

在我的创作中呈现的是用具象写实手法,意象表达的形式的风格,是一件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作品。我的雕塑《卧游》系列为三件,其中名字分别为《北冥》、《占山城》、《云中歌》,三件作品都是我的卧游观念的三种情境,同时也可以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场域。整体更多的是一种意象化的表达。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是自我内心精神活动。

作品《北冥》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想表达“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超脱的精神状态,卧游天地间的舒展,其中的卧躺的人也是我自己的化身或者是一种意象。

作品名称:《卧游之北冥》

雕塑 110x85x80cm 金属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

卧游这一观念,最早明确提出的是南北朝时期宋朝宗炳的著作《画山水序》,原文未见,仅见记载在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文中记载“宋宗炳,字少文,善书画,好山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最初的卧游是以欣赏山水画来代替游玩,慢慢就成为人们通过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的方式。这就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活动,体会人与外物的关系,心中有丘壑的内心自由的卧游状态。

在我的创作中呈现的是用具象写实手法,意象表达的形式的风格,是一件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作品。我的雕塑《卧游》系列为三件,其中名字分别为《北冥》、《占山城》、《云中歌》,三件作品都是我的卧游观念的三种情境,同时也可以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场域。整体更多的是一种意象化的表达。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是自我内心精神活动。

作品《北冥》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想表达“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超脱的精神状态,卧游天地间的舒展,其中的卧躺的人也是我自己的化身或者是一种意象。

艺术家简介:个人简历: 1993年出生于江西省赣州; 201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7年参加“艺象-城韵”鲁迅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展; 2015-2016年获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6年获韩国E.LAND奖学金,作品《青绿》被收藏; 2016年作品《子夜》参加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石小镇展览; 2014-2015年获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5年获韩国E.LAND奖学金,作品《因》被收藏; 2015年获学院设计创作奖; 2013-2014年获二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2-2013年获二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阅读原文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