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乾隆为何如此沉迷蝴蝶结?

仿哥釉绶带纹葫芦瓶

乾隆为何如此沉迷蝴蝶结?

高19.2cm 口径2.3cm 底径6.3cm


还有谁不知道乾隆沉迷蝴蝶结这件事吗?


乾隆有多喜欢蝴蝶结呢?喜欢到不止脖子上有蝴蝶结,瓷器上也有蝴蝶结。


这种像是在身上“打”了个蝴蝶结的瓶子,就叫包袱瓶,又叫布袋瓶,清代独有,始烧于清朝康熙年间,流行于乾隆、嘉庆两朝。


包袱瓶的出现,是清朝国力鼎盛的标志。包袱瓶的器形一般是在瓶身上饰一凸雕的包袱巾或者束带,器形独特、纹饰优美,更重要的是,"包袱"与"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


仿哥釉绶带纹葫芦瓶 底款

乾隆为何如此沉迷蝴蝶结?


包袱瓶的出现,改变了唐代以来瓷器光滑无比的审美情趣,开始以一种雍容华贵、柔美婀娜的形态出现在大家面前。


创烧初期,工匠先在瓷胎上贴塑出凹凸的蝴蝶结形状,再在上面画出各种包袱纹后送烧,这种包袱瓶属于“包袱型”,蝴蝶结摸上去也是立体的。


清朝后期,出现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包袱瓶制作工艺——直接在瓷器的面上画出蝴蝶结纹饰。这是受西洋画家影响,中国传统绘画中开始有了透视、光影等技法,画出来的包袱立体、生动,烧成的蝴蝶结是一种纹饰,因而这种包袱瓶属于“包袱纹”。


清乾隆 仿哥釉绶带纹葫芦瓶 细节图

乾隆为何如此沉迷蝴蝶结?


乾隆为何如此沉迷蝴蝶结?


乾隆为何如此沉迷蝴蝶结?



久鼎拍卖的这款仿哥釉绶带纹葫芦瓶,是包袱瓶为了适用于更多人群,出现的衍生品——绶带葫芦瓶。这只葫芦瓶瓶身线条优美,里外及足内满施仿哥釉,手工绘制的“金丝铁线”纹路迂回交错,分割釉面,使平静的釉面产生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画工精细程度足以以假乱真。仿哥釉是明清两朝代因仿制宋代哥窑瓷柚色、釉质和开片纹而产生的一类瓷器。仿哥釉以明宣德、成化和清雍正、乾隆朝制品为最精致。


此瓶身表面绘制了粉红色的绶带包袱纹,葫芦谐音“福禄”,葫芦包袱瓶就意味着“福”“禄”双收,这无疑是清代“好彩头事业”里的又一高峰。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