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 郅敏 在美术馆里 “烧造”时空景观

“点”郅敏作品展

“点”郅敏作品展

8

壹美美术馆

已结束 2.0万+

  这是一个从原“点”开始的展览,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周而复始运行的大气温度、湿度,地表矿石,四季更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延绵不息的生命规律,展开艺术家个体生命与创作方法论的视觉篇章。

  这是由不同的工作团队共同协作的机制下,在高强度的布展过程中,梳理、呈现关于艺术家个人观看世界、表达世界的“方法论”现场。

  艺术家郅敏以当代艺术的方式,在言说关于“烧造”的物质演变历史与人文历史宏大背景下,应用不同材料媒介,声光电综合技术的相互精妙支撑中,完成多学科跨界的创造性当代作品。

PIrzgkGZ6588ICpU9XA17Vgowf0XXy7EEpv2c0bO.jpg

《大寒》 陶瓷、金属、LED 210×490×130cm 约1.8吨约 2021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个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一个轮回。在我国一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

Fag2i9Fsmgpx8mXxAAxhax0zakSA7mRT6JI08M86.jpg

《谷雨》 陶瓷、金属、LED 230×450×210cm 约2吨 2021

第六个节气。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样,都是关于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2022年1月23日下午,壹美美术馆的开年大展“点——郅敏作品展”开展,策展人吴洪亮。由于疫情的原因展览开幕式将择期再定。艺术家郅敏与策展人吴洪亮,在展览现场为到场的嘉宾观众系统的介绍了展出的作品和创作观念。此次参展的作品分布于壹美美术馆的一楼和二楼展厅,分为“燃、蒙、时、方、节”五个章节为线索,作品是有交叉相互呼应。此次室内外空间由20组、件作品共同近两年新作品为主线的呈现,展览将持续至3月30日。

bx1gQOw13C10VKNuWXDQwg3XRbTMqQ1T1rzfVEEe.jpg

《舟》 尺寸可变 陶瓷、金属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作品,全球征集提名奖7件落地最佳作品之一

  |回到“原点”跨学科的实验现场

  “这次展出的有些新作品,在七年前已经有了初稿,同期有几个系列的作品在推进。尤其是在今天信息技术,元宇宙这些技术观念即将占据人类所有生活的时候,在疫情影响下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变得尤为可贵。”郅敏在向雅昌艺术网介绍新作品的创作情况时表示。尤其是对他一直倾注精力的关于“母体文化”中抽象概念的解析和建立成型的方法论;另外,如何回到“原点”,获取创造力的可能性与个人生命历程之间的建立连接,是郅敏在建立系统的创作方法时,投入更多的思考研究。回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空间与雕塑之间的关系等等。因此,重新回到原点,寻找新的可能性的“生发点”。

dVssVerqBn2tn81XOslHajD8uBviMNCIsKM9A7Nz.JPG

艺术家郅敏为观众导览

  展览序幕从地球的“烧造史”开始的。“大爆炸宇宙论”(The Big Bang Theory)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如果没有太阳烧造所带来的巨大能量,就不会有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生命形态和星球之间的密切关系最终形成这个神奇的世界。

  郅敏说:“想象一下,如果人的正常体温高一度,或者低一度,将会怎样?如果高5度就生命垂危了。但生命恰好就在这么小的温度区间里生存下来,这是一个生命奇迹。”

  最近汤加火山的喷发,引发“抵消全球变暖影响、减轻减排压力”等话题。人类在地球母体的保护下成为“温室的花朵”。

  在展览现场,郅敏的各种矿石在展厅中陈列:把所有的山石、矿脉都可以看作是过往烧造的结果并把它们分作三大类。由火山岩浆冷却和地球内热所形成的火成岩,代表岩石为玄武岩等。火成岩沉积片刻(这个片刻可能是亿万年),物质之间逐渐产生交换,我们称之为沉积岩,代表岩石为石灰岩等;沉积岩继续受到海水侵蚀或者地球内力作用,又“变质了一会儿”(这一会儿也是以亿年为单位的),被我们称为变质岩,变质岩的代表岩石为板岩等。而变质岩在等待地球燃烧的再次洗礼——三大岩石系统最终形成地球的岩石矿脉循环。

YbtVo6wHqWKK9THdagUMEgsZXmW0DoZ1fFQZTth3.JPG

mDpdMnwg9RV78MBPB7cMBhs6n5zfzhEOKqHyXJqx.JPG

wYgaR0BEEWkvROzBoUg7ROx504Ke7fzAmXLDtKPi.JPG

艺术家郅敏(左)与策展人吴洪亮(右)在展览现场导览

  |

  《温度》

  燃烧宇宙、太阳、地球,无一不源自这炽热的能量。当人类开始领会自然之深意,开始模仿太阳,以燃烧的方式来改变物质状态,才稳固了生命的延续,完成了对泥土的驾驭。漫长的陶瓷之旅从自由运用火的能量开始,而温度,是火与人类沟通的无声语言。10个温度,60个物质,600种状态,是物质与火共同谱写的文明之歌。

sF4re6Ad2V43qfKEAkCyyDcxg4M9CAvfiTNyzfAY.JPG

《岩石循环》 23种瓷土、陶土样本 立面高300×长1000cm×厚20cm,约2.5吨 2021 展览现场

  “我希望观众可以触摸这些瓷泥、陶土,体验它们的质感、温度。”郅敏把取自全国各地窑口的15种瓷泥、陶土以不同的尺度、宽窄形成40个纵向线条,不同颜色整体形成了抽象绘画的印象。在《岩石循环》装置作品的第二部分,由包括龙泉瓷土、汝瓷瓷土、钧瓷瓷土、磁州窑瓷土、耀州窑瓷土、仰韶彩陶土、黑陶陶土、龙泉窑瓷土、德化瓷土、景德镇高白泥(灰白)、景德镇高白泥(青灰色)、景德镇大件土(肉色)、宜兴紫泥、宜兴黄泥、宜兴红泥、宜兴绿泥、宜兴缸料、钧瓷缸料、钧瓷细土、德化白瓷土、德化高白瓷土、红砖土、山东陶土等23种瓷土、陶土样本构成。

mKXBEDZklA5kfYqsb1TWzN8x2Ys9DN6pwnKtlYOu.JPG

《温度》 240×1500×80cm 600件 约600公斤 综合材料装置 2021 展览现场

EThXuKYwyQomAKgLLtdfmomkaPYJCOvvcf1r7ymc.JPG

《温度》 综合材料装置 展览现场

QahFaiKWaQjl2tLWXyB6BTR1QZ54S5fGoVKk8MIW.JPG

《温度》 综合材料装置 展览现场

p6Q4yiYBBdA1oiY8JG2MI0CgyKkAwJt4xusIzM4u.JPG

策展人吴洪亮在展览现场导览

  这个展览不是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而是很有趣味的,就像一个实验现场。”郅敏在半年时间中,一窑一窑的分别用600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以150为一个温度阶梯,从常温烧到1300度以上,展览现场清晰的呈现了这些物质在10个温度阶梯中的不同样态......当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产生了陶瓷史上不同的窑口和釉质,如1300度下草木灰熔化形成的草木灰釉。

8zD3WL5vVIOzdT79xBAEVktGeNdKqvomfFnafV2b.JPG

tqFkgZMICzNzCC7PU1uxgkx1CYBFPguDPSVozqD2.JPG

《大千》局部

t9hwtSM8InGGVn0OPpTkg03o6rfY3loE8RugzcRl.JPG

《大千》 陶瓷、金属 1126cmx169cmx5cm 2021(远景)

《大千》

道,充盈三千大千世界。陶瓷是人类追随道的结果,这结果无穷无尽,无限丰富,自成大千世界。在人类万年的烧造历史中,各种元素在人类智慧的介入下诞生了无尽可能,陶瓷文化中凝聚的不仅是泥土的表现活力,更是人类永不衰竭的创新精神以及对美的追求。

  这个重量300公斤的巨型瓷板作品,由不同釉料烧制形成3000根丰富的线条。大尺幅的瓷板在烧造过程中非常容易变形,而如此巨大的尺幅成功率、难度都可想而知。

  |

  “节”系列雕塑的灵感始于对中国形而上学发端的思考。看天吃饭,等风等雨,必须要认识自然。面对不断变化的春夏秋冬雨露霜雪,先人仰观天象、俯察万物,总结出一套认识天地自然时序的时间框架。同时也是中国人在与天地、自然的沟通中体悟出的对自然与自我关系的认知,孕育出顺应自然规律的宇宙观。

  “我在四季这个抽象时空概念中找到一种阴阳相对的转换和变化,就像两个人的分合聚散中产生的种种状态和印象。”郅敏在创作季节系列的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语言是多元的,涉及大理石、陶瓷、金属等等。

b3iMYTKzqcBArW3jpDT1O8q68AVFh4WkUeLiNFzx.JPG

《秋分》青铜 106cmx107cmx74cm 2021

i3D2fNebmscNUEZfdYhLwBqYfUssKFTgQG0b0kA4.JPG

《白露》 不锈钢 120x100cmx80cm 2021

bk4TzQabO1xYNHWAToBIavfUnsUKp8GlXKa1Bep1.JPG

《冬至》花岗岩 120cmx27cmx25cm 2021

WvZt5Gq6WjyayLft5DpGq56NJMoYRvR1xLtHv52C.JPG

《小雪》汉白玉 80cmx80cmx60cm 2021

tuRKMWTdufiOgBj925dQJ7aM9pLPLv6pGSQmQqrd.JPG

艺术家郅敏(右)与策展人吴洪亮(左)在作品《惊蛰》前为观众导览

ETbhTI48GXBlTkjq0EMIXidQk7G844hqlkc8edJT.JPG

qRmqllhEVUpoCw98h9vSdGmLgUYf4VHQnANVcHB6.JPG

《惊蛰》陶瓷、金属 (局部)

aRjHAP0w1kzEK0B39BK5C7tTRLEqFq1OBsQvCLZh.JPG

8kQYJKDxKucAvMw1daIjCt0wjZCexRCBslXd1Kes.JPG

《惊蛰》陶瓷、金属 200cmx200cmx310cm 2021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综合作用下的景观

  |

《鸿蒙》作品运用了汉字“永字八法”的组合原理,来建构一个可以无限复制的结构,呼应中国文化“重构与组合”的原理。这种文化原理在中国汉字、中国砖木结构建筑等文化承载物中都可以看到。

本次《鸿蒙》作品的每个单体都是依据现代医学蛋白质研究中的“苯环”构造而来,以此象征生命本源的物质性,来呼应本次展览“点”所探求的关于“物”的文化研究。

vt5k7c4S6f9kuxJpuFXyCnrg5VN8F2mqiav61tGX.JPG

CiFVDABke3DFBWQko9lY6CHaf6fw99cAFFWwD30k.JPG

《鸿蒙》 陶瓷、金属、LED、雾机 直径715cm 约1吨 2020

作品中有云雾、有光、有生命的脉动。

光明,不卑不亢,从鸿蒙时代直到今天,也一直到未来。

光明,一直存在而已。

鸿蒙,是中国华夏文明系统中关于创世说的重要部分。

中国文化中,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世界被描述成一团混沌的元气,这股自然的元气叫做鸿蒙。

wZMtcBzOtjlVH4Map2PVWC5e95C69Ji8M9rMbGRx.JPG

KPILCgAkohdtzX5CLs2O5Ok3XFpDUV2MHu9bI0AD.JPG

eZ44JA40iJmWiliSLpL3LVvCVETKFpY5fIbsPvUf.JPG

YgLbF8cmgYj4BEb2vwgzyEvUmPKfSH4Af6eqHtZq.JPG

QmF7YKEvI2DNnatBRp2UNKYNxGRDJWOmpUrrZqPJ.JPG

r5mg8w28mRyPaeYho8It39XIkRAhnE32eEsSm3XH.JPG

《鸿蒙》展览现场

  策展人吴洪亮在《鸿蒙》作品的介绍中讲道:“这件作品的蜂窝状形态来自蛋白质的生成逻辑,在不同的光照下不仅生成金属光泽,重要的是钴蓝的陶瓷所带来的氤氲的光感。”

  “鸿蒙是抽象的概念,是虚幻、动态的。这件作品,我最想表达的是那团光影变化中的雾气。”2020年郅敏的装置作品《鸿蒙》曾获第八届“明天雕塑奖”大奖。在展览现场,这件作品恰当的被安置在有三个高差的一个空间内,也就是从一层可以近距离观看作品的每个局部变化;从一层半空间可以看到变幻的光色照射下雾气随之发生的奇异质感;从二层看这件作品,又产生了一个更加整体的视觉印象和声光电共同作用下的景观体验。

  如果一层更多是对物质形态变化的直接体验。那么进入二层展厅,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在时间、空间的确认中表现出更深入的思辨意识。

  |

陶瓷是人类与自然在“时间”上反复拉扯达成的璀璨结晶,无数代的智者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实验,向未知进发,才能够呈现出如今所见的、瑰丽丰富的中国陶瓷文化。

时间决定了一切,它是陶瓷的根本,也是切的根本。在时间老人面前,所有的事物自有规律,时而急促、时而缓慢,却都充满诗意。

Qbu3HAFeMJm85O9tnItmgwYuVNQKHSTE2LsB1jzj.JPG

PJ42eYufcS2k14cjVXWNADz9EYz1RnVuzKfarRd5.JPG

《立标测影》1 金属、射灯1000×350×100cm 2021

C10PIplY2Xaa8hbLy8R5Js8trm3hQO5Gc6D3oHJQ.JPG

D7SNZ85RbgVUepLROVloFeJpiHmubktrLs9bqrgS.JPG

kyajYRFyQFTxwnq33xvPSnQLgwmqyTumo6xpRD5r.JPG

《立表测影》2 陶瓷、金属 立面1050×365×40cm 约2吨 2021 展览现场

上下四方日宇,古往今来曰宙。

它是古代中国天文学观测天体位置,划分节气,订立时刻制度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表”是测量工具,类似于现在的尺子,把“表”绑在木棍上,以太阳照射后产生的影子为依据,计算出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每天日影最短的时刻,就是太阳上中天的时刻。这一时刻的准确测定不仅可以判断方位,定出午时,也可以定出夏至和冬至。

立表测影的器具和方法发展到后世成为“日晷。

立表测影是对地球全方位直面太阳运动的科学演示,中国古代天文学就建立在时间与空间的依存关系上。

中国原始文明的诞生是从初民有意识地对空间与时间的规划开始的。中国传统的时空关系表现为空间决定时间,先民通过对时空的 规划建立起一整套有关空间、时间的基本概念及表现形式,而且将时空体系与阴阳哲学彼此结合,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古人看到太阳与地球一天中不同的夹角,形成的空间关系的变化确认了时间变化。“人与世界的关系,一个国家的立法,是权威的象征。”策展人吴洪亮。

Zo9UkHOZlp96KEHC5RufrLmcLmPYM1l9gZd1jTPs.JPG

展览现场

ngHf7IPwYUdLNrvNOH77s3DBUIjfd5XbsE5CfAhl.JPG

8BNUEUG25oCkWQ8NF6pZ4lP60JnotsSj6Gxcqq6q.JPG

pt17lsZKTfa7TqO3OOri22xH5x5Z3s2NXRYaLNQo.JPG

KpEawXX5EczUykEe4NxBkhYHxV69iji9ZfW86Kp0.JPG

《星球桌面》陶瓷、金属 装置 2021

  在二层展厅,《星球桌面》也应用了多媒体的综合装置作品,随着表达季节转换,斗转星移的天象变化,表达了作品中人与天地时空的关系。

  “在农耕社会中,掌握四季天时的变化,对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收获非常重要。”郅敏把从地球望向天空的所有肉眼所见的星座排列在这个“星球桌面”上。不同色釉在时明时暗的灯光中。

Sr4hU0XiemjeBMJefRy2n1R18897oMG4QsCghARb.JPG

Rd0RCiJG8Lr1LuOffNvpa8K8VtNcPBx9KEaRFTqg.JPG

MJQANIxbfiH8epABO7aek0swcpDppG2zqykc2yHM.JPG

1gKiDZZSl1JbB5jM3pwE4fcHzPohG3UliB9HjPXI.JPG

《九霄》陶瓷、金属、LED、发生装置 尺寸可变

  汉族古代神话传说天有九重,又叫九重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有“极限之意,指天之极高处。今天,我们对宇宙尽头的认识已可以用数亿光年来丈量。《九霄》将九件星座与(太清玉册〉中的神雪、青霄、碧霄、丹霄、景雪、玉霄、琅宵、紫雪、太雪一对应,展现古往今来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变化。沧海桑田,我们或许永远不能知道天的尽头有多远,但人类对天空、对未知的探索将永不停止。

HIadzhhIMPKHaU1SW99IJ1qvmT7eGgjFLKMCr0AB.JPG

陶瓷、金属《不均衡宇宙》 2021直径135cm

  |

yJsevpQXbgKm0BlQeYziqc9UZvoursHDrZCGJjiW.JPG

陶瓷原矿石、高温釉料、高白泥、牛骨 《五色方位》 (白) 2021 尺寸可变

D6gpRIJYc1qCGxHOOYZ3noBteLZvKBTaHl1f4siT.JPG

金属、火山岩、碳 《五色方位》 (黑) 2021 尺寸可变

G4EK56fkloPVpT9q4Fbi0MXmC4t7qDFVkv9SdmuI.JPG

纤维、高白泥、高温釉料、金属 《五色方位》 (红) 2021 尺寸可变

9K9ryYJvnDogFEBU2FKSi53ZIGBFALHHiSkUAPIR.JPG

海绵、高温色料 《五色方位》 (蓝) 2021 尺寸可变

HafHN6LdZiurazbK8p11vzC7vcGUtUCYvcpNC2IC.JPG

高岭土、高温色料 《五色方位》 (黄) 2021 尺寸可变

中国古人将空间、时间、星象、五行、阴阳等观念相互配伍,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方色理论。

就秦汉以来,将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分别表现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而且可以通过空间与时间、天文与哲学等不同观念的联系,完成以颜色表现相关事务的传统。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富特色的内容。

五方五行五色,色彩包含在对宇宙认识的整体人文框架之中,形成了色彩与万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决定了色彩的多重象征意义。

陶瓷的小片单体类似羽毛、鳞片、亦是果实,细胞,是“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小片单体一个个附着在特定的巨大形体之上,是对自然万物宏大生命力的礼赞。单体与组合,映射着年复一年的节气更迭的循环往复,开启了多个令人兴奋的想象空间。

VSokO5o3HCdfhDRy4Nd6m7xtI68A86aq8orLeEEr.JPG

郅敏在作品《非线性叙事》前 展览现场

lN4LnltvGeKn6F6ykkdfBanscmKIp0YnSiyf7n3A.JPG

qfgXlIiWlzmcbMwUs4JbHxrUHUV0lLEObEc3cCjs.JPG

《1031》陶瓷、影像 尺寸可变 2021年 展览现场

k6GHDBq87yFsp8yWadKlodfaZyZVxzbqr2IEbWdu.JPG

壹美美术馆美术馆馆长路贝(左)、艺术家郅敏(中)、策展人吴洪亮(右)在展览现场

  在展览现场,壹美美术馆美术馆馆长路贝特别介绍了在科学家和科技人才聚集的海淀区,举办这样跨学科的展览,将举办一系列的公教活动。

  关于策展人


TCjIh5z0FCpHKvRFrnvOtTIApCQYrbPnKcJJevyt.png

  吴洪亮

  1973年出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关于艺术家


Wyc52VI2iOlOb4LtkwZDNeXCiy44nKoSKvvfuEYB.png

  郅敏

  1975年出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会委员、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86VmKWKI7zq7nt0FzgnDBZEUx21nu8INtkfLPuBo.jpg

点——郅敏作品展

展期:2022年1月18日-3月30日

策展人:吴洪亮

创意总监:唐胜

总策划:路贝

艺术总监:程辰

展览统筹:杨茹

策展助理:刘晶、何岩青、宋金明

展览执行:张翰涛、邹映桥、窦想、朱滢霏(实习)、梁静(实习)

展览设计:张鸿飞

主办单位: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壹美美术馆

学术指导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会

学术支持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管理处、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鲁迅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

支持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

协办单位:北京市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实创亿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仲量联行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作者:裴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peigang101

      跨学科的方式并不是一种形式的表象,更是从工作方法和从作品内部空间着手的一种思考方式。为作品多向度的打开和纵深的发展提供了知识支撑!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