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于凡早期曾与隋建国、展望组成三人小组进行观念创作,近年来,于凡看似在写实的雕塑中搁置了他对观念的表达,但事实上,他是把对外化观念的追求内化为自我的反对流行化的态度。在大多数的艺术家们都很努力地“做”艺术和试图描述整个时代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到生活的状态,回到安静的内心,回到“好玩”这样一个艺术的起点。他的作品涉及题材广阔,从东方到西方,从革命到宗教,乃至日常和趣味都有涉猎,但表达的不是题材本身的历史原义,而是赋予它们全新的情境和故事感。这才是于凡近年来艺术创作的真正意义。
本次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于凡带来的雕塑作品与他以往的很多雕塑都有不同:除了“好玩”,“解放”是它的另一个形容词。艺术作品《包裹的马》一反雕塑传统的光滑质感,用一层起着褶皱的薄膜包裹住瘦马。对于于凡来说,抛弃光泽感的“包裹”反而是对过往的“解放”和呼吸。同时,该作品将处于武隆自然景观的包围中,面前是大片草坪,背后是远山,拒绝精致感的质感将和户外景观更加搭调,随着周围气候环境变化变幻色彩和质感。我们期待,这场有趣而颠覆的碰撞,将给看到它的观众带来惊喜。
◼︎艺术家于凡与卢征远对谈(左:参展艺术家:于凡 右: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大地的声音”雕塑板块艺术总监:卢征远)
本次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于凡带来的雕塑作品,是一匹正在平静低头观望自己水中倒影的马,它的身上薄薄地贴了一层薄膜,让体型看起来更加完整而又不那么清晰。这是于凡一以贯之的对造型的精神追求,更是他自我的写照。“这匹马本身就是马的影子,艺术也是个影子,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看世界的幻影,如果你眼中的世界是"好玩"的,那作品就应该是"好玩"的,知行合一就是不用头脑造作多余的"观念"。”
《包裹的马》将被安置于懒坝开阔的自然中,背后是远山和云雾,艺术家希望这匹瘦马可以归于自然,给观众一种真假难辨的真实感觉。在远观之时,是一匹被“海市蜃楼”拉长的孤高瘦马,近看的时候,又可以被注意到其被包裹的躯体远离现实的奇幻造型。同时,让这个作品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碰撞,发生新的变化。
◼︎《包裹的马》雕塑/Sculpture 铜着色 270cm×270cm×60cm
2012
艺术家与武隆懒坝
卢征远:如今大地艺术在国内十分火热,可以谈谈您对大地艺术的理解吗?
于凡:大地艺术和公共艺术在国内概念还有些模糊,一种是在大地上创作的地景艺术;一种是类似于建立雕塑公园,汇聚一些大师的作品在户外陈列;一种是订件式的城市雕塑,这些在国内都被称为大地艺术或公共艺术。我个人觉得这些方式都可以诞生好作品、好展览,但是真正的大地艺术不是单单做一个雕塑公园,这次武隆懒坝国际艺术季有一部分雕塑公园的性质,还有一部分国外艺术家和国内年轻艺术家的驻地创作,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卢征远:您认为您这件作品和本次武隆懒坝国际艺术季有没有特别的关联性呢?
于凡:是你的策划让我的作品和这里发生了更大的关联性。正像“把艺术还给人民”的主题一样,我的作品不追求宏大,尤其是这件《包裹的马》,它需要观众远观,就像一匹与自然融合的瘦马,不会给人以压迫感。
卢征远:您在创作时有没有设想过作品的语境?您对作品在武隆懒坝呈现的视觉效果有没有具体的想象?
于凡:我会考虑我作品最终展出的环境,我觉得这是雕塑家和画家最大的区别,也是雕塑最好玩的地方。画廊和美术馆的环境给了作品光环,让观众去瞻仰,但是雕塑本身是应该站立在土地上,应该更接地气,和人产生更密切的关系。这次把作品放到懒坝,近处是草坪背后是远山,我所设想的是,当光很强或者山里有水汽的时候,观众远远地看这件作品,会有一种视错觉,是不是山中的水汽让一匹马变得高高瘦瘦?我希望营造出这种海市蜃楼的感觉。
卢征远:对于本次武隆懒坝国际艺术季有什么期望?
于凡:希望能有更多驻地创作的作品,能够和懒坝的土地发生更多的互动,最好能就地取材,让作品发生一些变化。能够在大自然里工作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也能产生少而精的效果。
关于艺术家
◼︎ 于凡
Yu Fan
于凡,1966年生于中国青岛;1988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并获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并获硕士学位;现工作与居住于北京,任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个展:
2014 邂逅—马语者于凡个展,沈阳,中国
2013 浮墙走音,艾米李画廊,北京,中国
2012 置上—于凡作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0 于凡个展,林大艺术中心,印尼
于凡个展,林大艺术中心,新加坡
2009 灵—1999-2009于凡作品,东廊艺术,上海,中国
2008 于凡作品展,琴山画廊,东京,日本
2000 我住2208,你住哪儿?,中央美术学院通道画廊,北京,中国
群展:
2016 《重塑——21世纪之后新雕塑的探索与转型》艺术品展览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湖北 中国
2015 新东方主义美学——中国当代雕塑名家邀请展 厦门磐基中心 厦门 北京
2014 走进公众——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雕塑家邀请展 北京 中国
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 元典美术馆 北京 中国
我们和它们 昊美术馆 温州 中国
天津东方艺术——中国艺术展 天津 中国
第三种批判——艺术语言的批判性 时代美术馆 北京 中国
夏末小聚艺术展 捷克大使馆 中国
第三届美术文献展 湖北美术馆 中国
华彩奔腾——2014年马年艺术特展 北京 中国
南京国际美术展 南京国展中心 南京 中国
游乐园——798公共艺术邀请展 798 北京 中国
2013 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十人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中央美院油画雕塑师生作品展,凤凰艺都美术馆,无锡,中国
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大同,中国
晏之艺,墙美术馆,北京,中国
空间的肖像—2013芳草地艺术节,芳草地画廊,北京,中国
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周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无常之常,威尼斯,意大利
交互视象—2013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国立台湾美术馆,台湾
艺术北京,艾米李画廊,北京,中国
天工开悟,艾米李画廊,北京,中国
2012 青春对话-—潘德海、于凡联展,杨·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静能—中国当代艺术展,对画空间画廊,北京,中国
记忆的穿越,金鸡湖美术馆,苏州,中国
百年国博:中国百年雕塑作品展,国家博物馆,北京,中国
雕塑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回顾展,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 创作研究所,北京,中国
2011 清晰的地平线,寺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光芒十射—中国当代艺术群展,杨·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0 造型—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教师作品展,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江南—北竿山色 上海雕塑邀请展,上海北竿国际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改造历史—2000-2009中国新艺术展,国家会议中心,北京,中国
2009 时差,林大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其他的因素,其他画廊,北京,中国
中庸的视觉试验,东廊艺术,北京,中国
2008 暗伤,向上空间,北京,中国
第七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移花 接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方式,华.美术馆,深圳,中国
向上—中国当代艺术展,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
逻辑的有限性,根尚国际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对话中国,艾林 伊格尔—史密斯画廊,旧金山,美国
面向东方,罗宾辰画廊,美国
2007 天行健—中国当代艺术前沿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斗山艺术中心开幕展,斗山艺术中心,首尔,韩国
掀起红布,赞善里10号,香港
魅惑与迷乱—中国新艺术,琴山画廊,首尔,韩国
红·热—亚洲当代艺术,休斯顿美术馆,美国
金蝉脱壳—语言的自我拯救,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国
中国当代顶尖雕塑十人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中国制造,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丹麦
新中国,新画廊,休斯顿,美国
中国细语,奥沙画廊,香港
2006 雷达之下—中国当代艺术,罗宾辰画廊,美国
超验·中国,阿拉里奥画廊,北京,中国
写实再发现,索卡当代空间,北京,中国
2005 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进与出,或之间—空间位移的N种方式,索卡当代空间,北京,中国
2004 过去与现实之间—中国新摄影与影像,亚洲协会博物馆,纽约,美国
2003 首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新生代与后革命,炎黄艺术馆,北京,中国
光—于凡、刘鼎作品展,艺术文件仓库,北京,中国
2002 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1 第一届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中国
首届精文艺术大展,上海精文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中国神话,上海易典画廊,上海,中国
中国现代水墨画和雕塑展,奥地利、丹麦、英国
2000 与摩尔对话—中国当代雕塑邀请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当代雕塑邀请展,青岛雕塑博物馆,青岛,中国
中国雕塑邀请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世纪之门,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中国
撰稿|林珊
排版|李呢喃
责任编辑|李呢喃
图片|部分由艺术家提供
版权归懒坝美术馆所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