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观物: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坛是2020年浙江美术馆重磅推出的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专题系列学术计划,由浙江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共同主办,从同期举办的齐白石、黄宾虹、吴茀之、张书旂、汪曾祺等具体展览出发,对中国传统迄今的花鸟画创作与理论研究进行深入探究,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邀请三十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齐聚观物,讨论花鸟画的创作及其相关研究,思考与花鸟画密切相关的哲学、美学以及文学等领域的问题。
系列学术讲坛将打破空间阻隔,与公众在线上线下共同展开讨论,构建无墙的学园。系列讲坛还将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名论文集,梳理专家学术观点,并通过浙江美术馆“盒子里的美术馆”项目在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中开展大众美育普及。
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专题
“观物: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坛
第二十一讲
退步与反哺
——黄宾虹花鸟画的革命性意义
时间:2020年9月20日(周日)14:00
主讲人:邵彦(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地点:浙江美术馆1F多功能厅
人数:80人
线上直播入口
主讲人介绍
邵彦,女,浙江杭州人,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硕士、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和人文学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高级访问学者,专长中国美术史、书画鉴定。
本讲概要
拟丰道生笔意 黄宾虹
17世纪以后花鸟画取代山水画成为主流,表现出充沛的创造力,创作数量也有明显提升,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使得清代画史与明代在整体面貌上颇为不同,即明代以山水为优越画科,清代以花鸟为优越画科。
明代后期的徐渭,清初的八大、石涛,清中期的李觯、李方膺,晚清的“海派”,都在大写意花鸟画取得进展。与小写意相比,大写意在花鸟画自身的轨道上走得更远,也更好地建构了花鸟画独特的语言。
黄宾虹的花鸟画不但在他的创作中长期居于次要地位,而且从吴昌硕已经确立的大写意“退步”到之前鸳湖派甚至清中期华喦的小写意,这与他的山水画探索创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深层联系?一种“退步”是否也可以造成深刻的革命?本次讲座着眼于黄宾虹山水与花鸟画的关系,解释黄宾虹何以能为20世纪山水画开拓出独特的创新道路,既保留了笔墨的传统性,又赋予它足够的现代性。
供稿:陆艺儒 杨可涵
编辑:洪子又 庞舒蕙
责编:公共教育部
作者:浙江美术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