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9世纪初,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发明了一款机械文字复印机。这款文字复印机可以看作是现代复印机的雏形。而早在我国古代,先民们就已经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种能够完美复制经典法帖的技术——钩摹响拓。
“毕”字
“事”字
钩摹响拓又称“影书”“影拓”“摹搨”等,宋赵希鹄《洞天清录·古今石刻辨》:“以纸加碑上,贴于窗户间,以游丝笔就明处圈却字画,填以浓墨,谓之响搨。”说的是在一间暗室里,开一个小窗,将帖紧贴小窗,让阳光照在原作上,并用薄纸覆在上面,用勾线笔精细地描出每一个笔画的轮廓,最后将空心处填满墨,只要功夫细腻,最后就能得到一件与原作极为相似的作品。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是想要得到一幅完美的复印件,对钩摹者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例如:原作出现文字涂抹的现象该如何解决?行草书中墨色的变化该如何表现?这些问题无疑都考验着摹搨者的技术水平。
“因”字
“左”字
而在书法史上,最为著名的复制品就是由唐代冯承素响拓而成的王羲之《兰亭序》。这件响拓之作现藏故宫博物院,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又称作“神龙本”。这件作品将原作的破锋、断笔、涂改的字都摹搨得很细致,墨色的层次感也逐个呈现出来,为我们还原了《兰亭序》的风采,被誉为“下真迹一等”。
钩摹响拓技术的发明,不仅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经典法帖,也为我们学习书法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例如,南宋姜夔《续书谱》称:“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意思是通过双钩填墨,可以很好地把握每个笔画的形状与字形结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是精准临摹的有效方法之一。
《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竖提”
以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竖提”为例。第一行为原帖,第二行为描红,第三行是双钩过后的字形,第四行需要同学们对照临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钩摹响拓吧!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签字笔、纸张(稍透明),如硫酸纸、拷贝纸、拓写纸等。若纸张稍厚,可以将字帖贴于窗户或使用台灯、拷贝台等。
双钩响拓的工具材料
2
把硫酸纸蒙于字帖之上,双钩字的轮廓。
蒙纸
双钩
双钩完成
3
将双钩的字用毛笔填上墨汁,注意要填写完整,体会古人是如何运笔,如何处理字形结构的。
与原帖对照
填墨
4
自行临写,通过双钩练习,反复对比自己的双钩摹本与原帖的差别,进行修改。
成稿
临帖要细致,双钩的学习方法不仅锻炼了我们眼睛的观察力,更提高了我们手的表现力,有利于加强对字形的认知。现在就拿起毛笔,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双钩填墨的习书方法吧!
本文选自《书法教育》2022年第2期
《钩摹响拓——古人神奇的复制技术》
欢迎订阅《书法教育》!
点击图片购买
订阅方式
1 官方微店购买:点击图片进入“人美商城”购买
2 邮局订购:可在当地邮局订购,邮发代号:80-576
人美邀您加入读者交流群
读者交流群
福利发不停
有机会获得书刊等礼品。
活动优先选
有机会参与人美举办的各项活动。
扫码添加人小美进群
人美融媒体编辑平台
责任编辑:刘磊
- END -
扫码关注更多信息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60
邮箱:rm_rmt@163.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