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乾隆(1736~1795)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在康熙、雍正朝的基础上,制瓷业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品种上,都达到了鼎盛时期。乾隆青花依然是瓷器中的主角,既继承了雍正的仿古风气,又带有了工细新巧的本朝特点。
【器型】
此时的青花瓷造型可谓端庄规整,比例适宜,虽不似康熙时那么浑厚,也不似雍正时的秀美,但是无论大小器物制作都很精致,并且新颖的器型层出不穷,不计工本,风格华丽而精巧,令人叹为观止。除盘、碗等日用器皿外,主要器型有花觚、蒜头瓶、象耳瓶、凤耳瓶、贯耳瓶、天球瓶、灯笼瓶、鹿头尊、牛头尊、灯笼尊、玉壶春瓶、壁瓶、抱月瓶、执壶、扁壶、鸡心碗、高足杯、盘、碗、印盒、笔筒、水盂等。
【胎釉】
胎质精细,胎骨洁白。此时之所以器型规整、厚薄适度,都与胎土的高纯度密切相关。器足圆滑,但与雍正时相比还是略微尖削。釉色白中微泛青,气泡细小,釉面光滑莹润、肥映而坚致。另有一些浆白釉和灰青釉。
【纹饰】
在绘画笔法上,乾隆青花器和雍正的相似,有勾勒平涂和勾勒填色后点染两种,分别应用于不同题材的作品上,勾勒线条流畅娴熟,但缺乏力度和生气。纹饰繁缤华丽,内容丰富,龙凤纹、牡丹纹、花蝶纹、莲池纹、松鹿纹、山水纹、云蝠纹、寿字纹及各种人物纹均可见到。
【款识】
款识较为复杂,有多种字体和形式。在初期的官窑款识中,“大清乾隆年制”既有楷书款,也有篆书款,并以后者为主。其中的楷书款,有与雍正朝相同的六字三行横排式,也有六字双行竖写、外围以双圈栏的,后一种的字体介于楷、隶之间。早期器物中的篆书款为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的,多数无圈栏,个别的围有方框;六字两行的围有双圈,字体柔和。到了中、晚期,器物上流行的款识大多为六字三行无圈栏的,写于足底;但也有六字一排横写于器口、肩部、中腰、足内边沿或底部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