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传为唐张旭《古诗四帖》草书墨迹,为辽宁博物馆所藏。在明代,此帖的作者原本被丰坊定为谢灵运。后来董其昌定为张旭,并将此帖刻入他的《戏鸿堂法帖》。此后,人们便将《古诗四帖》看作张旭的作品。
近些年,鉴定界专家们仍然在讨论这件事:杨仁恺和谢稚柳两位先生认为《古诗四帖》是张旭所作。
启功、徐邦达、刘九庵、傅熹年等先生持否定态度。
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伪讹考辩》一书中评《古诗四帖》:”我们看到的是狂獗怪异、惊心骇目,有些字甚至点划狼藉,结构松散,其书法艺术水平颇为低下。论笔法,如(字例省略),无不丑恶异常。论结体,如(字例省略),则大都形态逼仄,或脱骱落节,不成章法。论其书体,倒和传刻本《肚痛帖》有些相近,而艺术水平还等而下之,岂能为大书法家张旭所应有。即使以为《淳化阁帖》中所刻的张旭各原帖都不一定是真迹,但从今天看到的刻本来看,笔法结体,还比《古诗四帖》墨迹要好得多,......。“ (因未引用图版,笔者省略原文中三处文字。)
启功先生经过考证,明确指出《古诗四帖》是一件赝品。刘九庵、傅熹年先生都不认为此帖是张旭所作。
《古诗四帖》是辽宁博物馆的藏品,杨仁恺是该馆的老一代馆长,他维护此帖是可以理解的。谢稚柳在鉴定上总是和徐邦达唱反调,产生不同看法也不奇怪。
《古诗四帖》墨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恶俗和杂乱。在用笔方面简单粗暴,侧锋平拖,笔痕如刷,没有丰富的运笔技巧。错字和不规范的写法多处可见。
在章法上基本是直行书写,缺少自然取势,不懂得穿插和避让。行距之间没有照应,造成有的行间拥挤,字与字相互碰撞。通篇一个节奏,没有韵味,格调恶俗,杂乱无章。不像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写的字。
更严重的是,在《古诗四帖》墨迹中发现笔画有多次接笔和描摹的痕迹,而且这种描字有许多。人们正常写字都不会一边写一边描,何况张旭那样的大书法家。可见这是一件初始就造假的赝品。并不是什么一气呵成的草书名篇。
《戏鸿堂法帖》所刻的《古诗四帖》笔画要比此帖笔画流畅。因为在拓稿刻石的过程中还要进行修整,自然不会有描画接笔的痕迹存在。从《古诗四帖》的种种劣迹来看,决非张旭所书,而是一件劣质赝品。
客观的讲,这件草书还不如现代人写的好,更不具备张旭的书法水准。那么董其昌为什么还要将其刻入《戏鸿堂法帖》?这背后的事情,谁能知道?
由于董其昌对《古诗四帖》的抬举,此帖便在文人当中成了”皇帝的新衣“,大家只能赞扬,不可非议,否则就是你不懂。时至今日,人们还将此帖奉为草书宝典、趋之若鹜。
对于古代书画经典的取舍,还要多听当代文物界专家的意见。希望年轻人学习书法不要盲目选择这类名不副实的名帖,否则会误入歧途。
微信公众号:清净居杂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