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事在人为,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美与艺术与人,爱此红蕖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12/a9e0c4092b19843eeb2c146cdde1d756.jpg

事在人为,行书、白文印

.

谈论美与艺术,自然离不开人。虽然其它的生物也能感知到美,但行之于文字语言的美,诉诸于深层次的美感,在现在所知的宇宙中任何生物是无法与人类比拟的。至于本身作为人类实践创造事物的艺术,更是不必多言了。

这是人类思维、情感、知识与社会文化的丰富程度所决定的,其它生物所不能超越的基础。美与艺术从产生之初,就与人的意识、情感、意志联系在一起的,脱离这些人类的、社会的基础来谈论美与艺术,就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

“艺术和美,起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仗劫掠、劳动生产之类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

.

.

.

美与艺术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无用之物,即便是装饰美丽巢穴的鸟儿、展现美丽颜色的花瓣都把美的价值发挥到了极限,人类更是让每个角度充斥着美,从吃穿住行,到爱情、商业、政治、战争,正是由于美和艺术的运用的实在太多了,才让美学家和哲学家们头痛不已。

用审美判断来指称审美与美感是不准确的,判断是一个理性的词语,美感却是感性的过程。感官与大脑神经获得美感的过程是直觉与感性的过程,即便是在理性思维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体验,也是因伦理、道德或理性认知的预期及预期得到满足所产生的美感爱憎,这些美感体验也是思维神经直觉感性产生的,不存在由理性思维判断美丑的过程。如果说有,可能就是调侃的所谓理工科的直男审美吧,或者是从错误的美学认知出发,自以为在审美,实际已经自我封闭了正常美感心理过程的个别人。

欲念、利害计较、概念、目的,显然是美感产生的一部分来源,精神期待与满足就是神经系统能够感知到的美感来源之一。审美对象除了形式能引起的美感与快感外,其内容与精神也是能够引起美感体验和共鸣的。至于说审美趣味方面的客观规则,显然没有人拿便溺当美,别提指鹿为马的赵高,谁还能认作了针?!

.

.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人如逢知音的是,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流派也持不认同的态度,这与我在阅读李泽厚《美学四讲》读书笔记中的看法相同:

西方无论是康德还是其后的克罗齐、温斯特堡、缪勒的直觉、孤立、距离学说,或者是反对康德的叔本华、尼采、佛洛依德的意志、酒神、情意等五花八门的流派学说,都是片面割裂的美学理念,只见到了美的一斑,未能窥见其全豹,这些各自争执不下的不同见解和流派,就如盲人摸象一般无意义。

人云亦云,不知所谓,搬运抄写,大言硁硁,要么是蠢,要么就是坏!


.

.

.

.

《折荷有赠》

唐·李白

.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