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风格|鲍贤伦:我的书法观

 


狂歌痛饮 胸襟怀古

鲍贤伦是著名书法家、文化学者,当下中国书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创造了近代隶书创作的又一座高峰。

鲍贤伦梦想秦汉,襟怀古风,将隶书回归初始,由汉碑而汉简而秦简,随时捕捉令他心灵悸动的魅影。他以丰厚的文化素养,深究传统,放眼当下,对于书法发展进程中的现象、问题,总有先人一步的独特理解,在入古的同时亦伴随着出古,将古意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解读并转化,带入自己的书写中,并如此入古出古来回反复,不断完善。所以他的书写于当下另辟蹊径、柳暗花明,于隶书审美开启一个新的维度,立体而鲜活。鲍贤伦隶书用笔自然活泼,形体依势而变,写情写意,他可以用隶书将心性宣泄,这是在接续秦汉之后,对隶书的重新演绎。既有金石的浑穆、浪漫,又有书卷的清雅、俊俏,极具表现张力。

他以真挚简约的书写,探求纯正与超拔的气象格局,涤除陈习与腐朽,将传统在创新中尽可能发挥到极致,也将中国式的审美发挥到极致。

〔元〕杨载 能诗分道联

136cmX34cmX2 2021年

〔唐〕孟郊《送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

178cmx97cm 2021年

〔宋〕苏轼《妙庭观》

178cmX97cm 2021年

鲍贤伦的书法观

关于临摹

我认为临摹的根本意义在于获得书法技法的能力,强调的是一种能力的获得。很多人,包括我们这些从事书法的人,比较在乎临摹临得像不像,像就是好,不像就是不好,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是对的,但又不那么简单,如果我们对技、对能(能力)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会停留在一般的模拟上。

关于书写

“书写性”是书法的本质特征之一。大家对它的理解和实践,有很大的差异。我现在尽量体现“手写”的自然性,在书写过程中一笔一笔连贯地写过去。完成后的线条应该是平而不平、直而不直、连而不连、断而不断的。书写性的基础是熟练,不熟练必然会刻意做作,就不可能率意。但真正熟练还要控制惯性,不能油滑,要生涩质朴。

〔南朝〕谢灵运《富春渚》

178cmX97cm 2021年

〔元〕王逢《题黄大痴画》

230cmX53cm 2021年

〔南朝〕吴均《与宋元思书》

178cmX97cm 2019年

关于古意

写隶书有古意很重要,但不要为了求古意而去求古意。古意是对碑、简的忠实临写和悉心体会中才能渐渐悟得。简明地说:初学书,力避印刷体的影响;稍有成效后,力避时人的影响,才有可能与古人亲近。

关于创作

创作依靠什么?一块基石是从临摹中不断获得的技术支撑,另一块就是你的性情。性情一半是先天的,一半是可以靠后天培养的,所以要多读书、多观察,养胸中的浩然之气,养温柔敦厚的书卷气等等。

〔汉〕史游《急就篇·末章》

178cmX97cm 2021年

〔唐〕孟浩然《早发渔浦潭》

178cmx97cm 2021年

〔宋〕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270cmx160cm 2021年

关于风格

关于风格的这个命题,描绘一下基本状态:开始的时候,灵光一闪的时候,如果你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有可能就把它选定了,它是瞬间来的,你也要当机立断,取舍定夺。你要把它变为自觉的立点,这个立点非常鲜活,但也非常地不稳定,通常你的表达会过分,会夸张。过分的表达是风格形成的初期一个必要的阶段,写不好也不要觉得惭愧,没有过分,没有不恰到好处,就没有后面的发展。只有觉得哪里感觉不对,你才会去调整,调整到一个比较坚固、合适的方向去。之后你还会觉得不足,还会用其他的方法来调整,进一步地去突破。

风格之路上总归是免不了要反反复复,曲曲折折。说不好怎么去把握分寸,因为分寸感是动态的,随着你的年龄、见识、经历的增长,甚至随着你的肌肉、神经等等生理的变化,它们合成的状态都会不一样的。关于风格我想说:它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又是主体不断选择、提炼、强化、调整、生成的过程,急也急不得,有了也不要谦虚。

〔元〕诸家《富春八景诗》

240cmx53cmx9 2021年

〔现代〕邵裴子《评江上诸山》

72cmX65cm 2021年

〔汉〕史游《急就篇·末章》

〔唐〕王维《送李睢阳》

高40cm,直径45cm 2021年

〔宋〕李复《杂诗》〔元〕王冕《漫兴》

高43cm,直径40cm 2021年

〔宋〕释普宁《偈颂四十一首》之一

高38cm,直径43cm 2021年

汉砖铭文

高43cm,直径484cm 2021年

〔元〕赵孟頫《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诗经·豳风·七月》

高63cm,直径34cm 2021年

鲍贤伦 隶书“独当只把”七言联138cm×23cm×2 纸本 2015年

鲍贤伦 隶书“破浪叠茅”七言联138cm×23cm×2 纸本 2015年

鲍贤伦 隶书“秋入倦依”七言联138cm×23cm×2 纸本 2015年

鲍贤伦 隶书“农桑榆荚”七言联

138cm×23cm×2 纸本 2015年

鲍贤伦 隶书“孤舟锦石”七言联

138cm×23cm×2 纸本 2015年

鲍贤伦 隶书“长爱始知”七言联

138cm×23cm×2 纸本 2015年

鲍贤伦 隶书“暮云秋日”七言联

138cm×23cm×2 纸本 2015年

/

艺 术 家

鲍贤伦1955年出生于上海,1982年春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1974年起先后从徐伯清、姜澄清先生学习书法。近年来曾在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宁波美术馆、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中华艺术宫等地举办个展。现为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书协名誉主席,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中国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