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他的“光之帝国”刚刚拍出5个亿,但马格利特依然是个谜



4年前,马格利特的最高价纪录不过2683万美元(约1.83亿元),但也正是从那场拍卖之后,马格利特成为超现实主义在艺术市场的王者。

图片

马格利特《光之帝国》拍卖现场

图片来自苏富比官网


北京时间2022年3月2日凌晨,伦敦苏富比拍场中,马格利特《光之帝国》以5942.2万英镑成交(约5亿元),大幅刷新了此前的拍卖纪录,让人惊呼“跳空高开”。

图片

1


马格利特《光之帝国》

油彩画布 114.5×146cm 

1961年作

成交价:5942.2万英镑

约5亿人民币

伦敦苏富比 2022-03-01

艺术家拍卖最高价纪录

图片

2


马格利特《快乐原则》

油彩画布 73x54.5cm

1937年作

成交价:2683.05万美元

约1.83亿人民币

纽约苏富比 2018-11-12



也许真的是那句玩笑话: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光之帝国》之后,再度引发热议:艺术市场又有了新的想象空间。

图片

雷内·马格里特(Réné Magritte)

1898.11.21—1967.8.15


再来说说马格里特,无论你是居住在比利时,还是偶然观光路过,如果你不认识雷内·马格里特,就不算真的来过比利时。

这件创纪录的《光之帝国》,被认为是私人收藏的现代艺术中最令人心往神驰的作品之一,也是超现实主义艺术中一幅精彩绝伦的典范之作。

图片

马格利特《光之帝国》

图片来自苏富比官网


的确,这是一件特别“马格利特”的作品,在马格利特的世界里,绘画就好像巫师手中的魔法一样无所不能,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和因果关系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就是这么天马行空,《光之帝国》就是赤裸裸的挑战观者的常识:谁说日夜不能共存。

夜晚,万物陷入安静舒缓的气氛中,一栋河边的房子亮着黄昏的灯光,水面清晰地倒影轻轻地摇曳着,可是当目光所及屋顶时,彷佛产生了错觉,本该是夜幕如漆的天空却是一片蓝天白云的晴朗景象。

这就是马格利特带给我们的错愕和不解。



#1

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艺术


关于马格利特五花八门的资料中,纷纷指向一个线索:童年经验对马格利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生性孤僻,对一切神秘和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与直觉。尤其是所挚爱的母亲之死,在此后马格利特作品留下深深的烙印。

图片

马格利特 《恋人II》1928年作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1912年,马格利特14岁的时候,母亲溺水而亡,被人发现的时候,母亲已经投河,马格利特看到母亲的尸体时,她的睡衣覆盖在脸上,没人知道是她用睡衣把自己的眼睛遮住,不去看她所选择的死亡,还是水流引起的。

图片

马格利特 《云中裸体》1937年作

私人收藏


在马格利特作品中,那张睡衣覆盖下清晰而又模糊的脸常常出现,白布包裹着的半身女性裸体、遮着脸相拥而吻的情侣、没有头部的形体等等。但马格利特本人并不认同这类作品和母亲死亡之间的关联。

另一方面,马格利特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父母从事服装贸易,生活富足的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但也过着不断迁徙的生活,所以马格利特拥有自由的心性和开阔的视野。

图片

马格利特 《记忆》


对于童年时期的记忆,马格利特后来说自己并未有太多的记忆,只保留了一些生活片段:自己婴儿时期的摇床旁边总是有一个神秘的大柜子,这是他探索未知最初的来源,还有一只总是缠绕在自己屋顶上的气球让他疑惑不解。要说唯一和“艺术”有点关系的片段,是马格列特在一个墓园中偶然碰到正在“施法”的画家,从此认为绘画是一件神秘的事。

婴儿摇床旁的神秘柜子、缠绕在屋顶的气球、墓园里“施法”的画家,这些对童年时期的马格利特来说是未解之谜,也是未来艺术创作最深层的灵感和源泉。

图片

马格利特 《形象的背叛》

59x65cm 1929年作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收藏


世人所熟知的马格利特的作品,除了以《光之帝国》为代表的有悖常理的视觉图像之外,最著名的莫属“那支著名的烟斗”,也是长久以来最具热议的超现实主义代表作《形象的背叛》,纯色底色上画着插图化的烟斗,烟斗下方则用白色手写体写着“这不是一支烟斗”。

图片

马格利特 《两个神秘事物》

60x80cm 1966年作


站在这幅作品之前,每个人都会被搞得一头雾水,眼睛看到的明明就是一支写实的烟斗,但是马格利特用特别直白的词语告诉你“这不是一支烟斗”,曾经看到一个作者这么写到“马格列特就是要把人们从毫不严谨的语言认知习惯中击醒”。

图片

马格利特 《梦的元素》

油彩画布 18.8x14cm 1952年作


如果你愿意,可以试着翻译一下上图中马格利特留在画面上的文字。

可以说,马格利特始终在和观者较量着,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争论中,促使观者重拾对生活中普通食物的关注和思考。

图片

马格利特和达利曾有过短暂的交集


所以,在和另外一位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放在一起来看时,达利是癫狂与不羁的,而马格利特是带有哲学的思辨性。也正是因为此,法国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安德烈·布勒东说道:马格利特是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艺术。

事实上,虽然马格利特虽然是在比利时出生并接受艺术教育,他也曾经来到欧洲艺术的中心——巴黎,并和超现实主义发起者布勒东、达利等人有过短暂的交集,马格利特甚至还受到达利邀请在卡达克斯度假。

正是这短短的巴黎三年旅居生活,也不得不提到马格利特的艺术探索之路。



#2

如何走向超现实主义艺术?


马格利特其实从小就学习绘画,并在18岁的时候移居到布鲁塞尔,进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两年的学习中,马格利特打下了扎实的传统绘画基础,尤其是对场景和物品形象的把握最为精准。

图片

青年时期的马格利特


但也有说法是,马格利特认为这样的学习是在浪费时间,所以1918年马格利特就离开了学校。此后,他短暂地在比利时步兵部队服役,后进入到当地一家壁纸工厂负责花纹设计。1924年,马格利特正式成为一位自由平面设计师,他为许多客户制作广告。

1916年-1925年(一说是1924年),也被称为马格利特艺术创作的初期。此时的马格利特一直在试图寻找新的绘画风格,尝试当时颇为先锋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画风。作为西方艺术史上重要的运动和画派,立体主义主张对物体的形状进行解构,一个物体形成多个面,虽然复杂且不对称,但平面却是相互融合的。

图片

马格利特 《三个女人》 1922年作


可以说,彼时立体主义像是一阵旋风席卷了整个欧洲,马格利特近乎疯狂般的痴迷着和传统美术院校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也让马格利特对绘画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跳脱出了传统技法与观念的束缚,以一种更自由的表现来抒发情感,并以简洁的方式来完成对现实的再现。这一时期的马格利特创作出《三个女人》等为代表的立体主义佳作,并被认为是比利时最值得关注的立体主义画家。


图片

乔治·德·基里科

1888-1978年


也有美术评论家认为,此时的马格利特作品具有明显的模仿性质,例如毕加索作品中的某些元素等,这也恰恰说明马格利特在不断的寻找一个又一个的出口,一个符合他所认为的能够表达的绘画形式,所以马格利特初期的艺术风格是捉摸不定的,直到他看到意大利画家基里科。

1924年,马格利特在一本画册中偶然看到意大利画家基里科的作品《爱之歌》,画面之外的震撼和诗意让马格利特甚为着迷。

图片

乔治·德·基里科《爱之歌》

油彩画布 73x59.1cm 1914年作


“基里科运用美感和想象,完成了《爱之歌》,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外科手术手套和一个头部古老的雕像组合……这胜利的诗歌取代了传统绘画刻板的印象,这对于因受于技法和才智却有着独特审美的艺术家而言是一种彻底的割裂,这是一种新的视野。

这段话来自于马格利特后来对于基里科《爱之歌》的回忆。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马格利特儿时对于神秘和未知的向往顿时找到宣泄口,从此开启了马格利特超现实主义的风格。

1925-1936年,是马格利特艺术创作的逐渐成熟期,此时的马格利特对物体的创作与表现又回到了真实的再现上,旨在追求一种震撼的诗意性效果。

图片

马格利特 《最后的骑士》

油彩画布 39.3x54.2cm 1926年作


《最后的骑士》的诞生也标志着马格利特彻底放弃了对立体主义等流派的模仿,出现了带有“神秘感”的作品。孤独的骑手骑行在带有音符的不知什么形状的“栏杆”一样的丛林中,谁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更不知道他要去往何方。

图片

马格利特 《受威胁的凶手》

油彩画布 1926年作


值得注意的是,1926年,马格利特与布鲁塞尔新成立的人马画廊签下合约后,开始从事全职的绘画工作,包括《最后的骑士》,《午夜的婚礼》、《偶像的诞生》、《受威胁的凶手》等名作均是出自于这一时期。

图片

马格利特 《偶像的诞生》

油彩画布 1926年作


1927年,马格利特在布鲁塞尔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展出了61件作品,但后来的资料显示,美术评论家们在展览上大肆辱骂,马格利特甚至是被“群嘲”,他无法忍受这种失败带来的沮丧,携家带口移居到巴黎。

(但是也有学者研究,马格利特1927年的这场展览之后,他得到了画廊老板兼音乐家凡·赫克的资助,艺术创作没有了后顾之忧,但马格利特不满足于安逸的现状才离开布鲁塞尔,来到巴黎。)


#3

从布鲁塞尔到从巴黎再到布鲁塞尔



1927-1930年,在巴黎生活的这三年,马格利特迎来了艺术生涯的转折期。此时距离超现实主义创始人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已经过去三年了,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吸引马格利特,他很快感受到前卫的艺术气息,并加入到布勒东领导的巴黎超现实主义社团中。

图片

安德烈·布勒东

1896-1966年


谈及到超现实主义绘画,起源于弗罗伊德以梦的解释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新时代,受其影响,在1922年前后的达达艺术内部产生了超现实主义,正是我们所熟知的偏执狂达利。

此时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艺术所强调的是艺术创作的无意识、自动书写的方式,他们认为这才是人类内心最纯粹的和真实的心理活动,才能揭示出人性的善与恶。

图片

达利摄影作品


但达利和马格利特则分别在超现实主义所宣称的“无意识、自动书写”中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达利用自己独创的“偏执狂批评法”进行艺术创作,所以达利的作品中充满了不羁和对欲望、死亡、性幻想、停滞的时间、焦虑不安的主题描绘。


图片

马格利特《错误的镜子》 1929年作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马格利特则是在清醒的状态下,以一种有意识的思考和想象进行创作。例如超越物件的普通属性,用不被关注的方式组合,呈现出某种未知的、不确定的神秘性。所以,布勒东认为马格利特是“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艺术”。

图片

马克斯·恩斯特

1891-1976年


其实,另一位超现实主义大师恩斯特存在于达利和马格利特之间,被称之为变化莫测、耐人寻味的超现实主义综合体。

图片

恩斯特《Loplop介绍超现实主义成员》 1931年作


恩斯特的作品中,经常把不相干的现成物采用剪辑、破坏等手段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个新形象,在随机组合的过程中,不同物体之间的矛盾来表现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无意识情绪。

图片

超现实主义团体

前排左二为布勒东,左三为达利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马格列特虽然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之间关联甚多,并且作品风格亦是如此,但是马格利特从未出现在布勒东所列举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名录中,可以说马格利特在当时并未获得超现实主义画家身份的认同,直到1928年,布勒东收藏了马格利特的四幅超现实主义作品,才更加促进了马格利特和巴黎超现实主义社团的深交。

图片

马格利特的妻子(Georgette)是其一生的挚爱


了解得越深,越是接近本质,对于马格利特来说,也是如此。马格利特的作品在1929年之后由意象趋向于写实,对于物体的描绘也更加细腻,这为日后马格利特的风格打下了基础,但同时也和布勒东所倡导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分歧。加之马格利特的赞助人、画廊主、音乐家凡·赫克的资金链断裂,更为直接的原因是,马格利特心爱的妻子因为佩戴了十字架项链而被公开嘲讽,1930年,马格列特和妻子回到了布鲁塞尔,开设了一间设计工作室,回到了商业创作的道路。


图片

马格利特《人类境况》1933年作


在巴黎期间,也是马格利特艺术的多产期,创作出200多幅作品,此时的马格利特在创作上不再困惑,思路也逐渐清晰。

所以,从1930年之后,马格利特的绘画风格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一直到他1967年因病去世,马格利特的作品所展现出来的面貌都是神秘、诗意和具有哲学性的。



#4

为何“放弃”超现实主义绘画?



可是,你以为马格利特就这么平淡地结束了一生吗?

并不,马格利特在此后的时光里甚至不断的“推翻且否定”自己,当然这和战争、艺术家思考等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图片
图片
马格利特 《Au revoir》
披头士乐队成员Paul McCartney在1966年买下,并以此命名唱片公司,HEY JUDE单曲是披头士第一个苹果封面。


先说回到布鲁塞尔的马格利特,他和弟弟一起经营了这间设计工作室,在他1960年代声名大噪的时候,这位超现实主义大师还在继续着商业设计的工作。前面提到马格利特在巴黎非常多产,但是当他们带着大量作品回到布鲁塞尔时,马格利特突然要在煤气炉中焚烧掉所有使他想起超现实主义的东西,甚至包括他自己。

图片

马格利特 《宝库》

1953年作


此时的马格利特似乎陷入到迷茫中,他开始尝试为特定的“问题”寻找“答案”。而这些问题正是来自于身边的各式各样的物件,比如最为常见的帽子等,马格利特不断的挑战并重建日常生活中这些普遍存在的元素,他希望找到一个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图像。


图片

马格利特《戴圆顶礼帽的男人》

1964年作 私人收藏


“我在一个房间里醒来,有一只鸟在笼子里睡着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把“鸟”看成了“蛋”。这次惊奇的经验,诱发我对两个相似物件的诗兴及神秘性的领略。之前我所看重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物件的并置方式。不过,并不是每一个物体的关联,都能像“鸟\蛋”如此的被预先决定的显现。因此,要找出物件之间的潜在关系,必须通过物体、在我意识黑暗面与之相关联的事物然后伴随物件的曙光便随之出现。”


图片

马格利特《选择的亲和力》


不难看出,通过马格利特的这段描述,正是这次“美妙的误会”,使得马格利特得以领悟到一个惊奇的全新诗意秘密。从此之后,马格利特的艺术开始寻找相关事物间未知未觉的“亲和力的选择”,成为延续其一生的创作主题。

我特别喜欢一个作者对于马格利特的评价:他像是个伪装起来的神秘英雄,怀疑并挑战着世界上的绝对价值。

图片

马格利特 《预谋》 1943年作

布鲁塞尔:艺术家权利协会(ARS)


然后,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德军攻占了比利时,马格利特的艺术风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众所周知,纳粹认为现代主义艺术是“堕落的艺术”,马格利特曾说,我不愿意展示类似于“烟斗”这样的作品,因为这可能会成为把我关进精神病院的借口。

所以,马格利特也有可能是为了避免战争带来的政治迫害而刻意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艺术风格。

图片

马格利特 《通俗小说》

油彩画布 50.2x65.4cm  1944年作


1943至1947年,马格利特一改传统超现实主义神秘、怪诞的风格,以雷诺阿的作品为灵感,采用鲜艳的色彩创作,并自称这一阶段为“雷诺阿风格时期”,2021年时,橘园美术馆和奥赛博物馆共同举办了这一主题的马格利特展览。

也许正如马格利特所说,战争开始之前,画作表达的是焦虑,但经历过战争,才让人明白艺术中最重要的是要表达魅力和美好。“我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如人意的世界中,我的作品要尽力抵挡并反击这种不快。”

图片

马格利特《剽窃 III》 1945年作


“雷诺阿风格时期”的马格利特创作出超过50件的作品,一方面较多是描绘女子感性优雅的线条,另一方面是诸如《剽窃 III》这类作品。

对于这段“阳光下的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尝试,马格利特一度认为是对于超现实主义的改革。



#5

谁说日夜不能共存!



进入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马格利特就放弃了“雷诺阿风格时期”的风格,回归到他标志性绘画的风格中。马格利特将平常熟悉的物体放入到不对等的空间中,让人产生极度的不安,这也是这一时期马格利特作品最大的特点“巨大”。


图片

马格利特《个人价值》

油彩画布 1952年作


例如,马格利特把一个巨大的苹果放置在一个普通房间中,这到底是在一个普通的房间里看一个巨大的苹果还是在一个玩具屋房间看一个普通的苹果?


图片

马格利特 《听音室》

油彩画布 1958年作


再或者是马格利特著名的《人类之子》中,常在他画面中出现的圆顶礼帽,和被青苹果遮住的脸,只有半只眼睛若隐若现的审视着观者,让人不断的想象,这个人是谁?帽子后面的他在想什么?人类之子?难道他是上帝派来的?等等,马格利特只给了观者提问的机会,但并未回答。


图片

马格利特 《人类之子》

油彩画布 89x116cm 1964年作

私人收藏


除了这种让观者不断发问的画作之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光之帝国》系列带来的震撼:谁说日夜不能共存!

图片

“雷尼·马格利特:第五季”特展现场


从1949年到1965年,马格利特创作了超过20幅该系列作品:在一幅画面中的街景中,同时出现白天和黑夜。2018年,在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划的“雷尼·马格利特:第五季”特展中,极为罕见地同台展示了7幅光之帝国系列作品。刚刚以5亿人民币拍出的创作于1960年的《光之帝国》,是这一系列作品中横向构图中尺幅最大的一件。

5个亿的成交价的确是令人震惊,但回想《光之帝国》的特殊性,值得这个价格。


图片

马格利特《夜行者》 1927-28年作

弗柯望博物馆收藏

最早出现白昼与黑夜二者艺术关系探索的作品


首先这是马格利特为赞助人女儿、艺术缪斯安玛莉所作,其次画作完成之后,一直由该家族珍藏,从未在市场上露过面,再次这件《光之帝国》曾经多次被借展到重要展览中,包括布鲁塞尔的马格利特博物馆。

正如苏富比在此前的一篇推文中所写:《光之帝国》正是抓住了心境中的“一个特殊的时刻”,将光明与黑暗、白昼与黑夜的明显对立,呈现为一个单一的连续体,沿着它看似截然不同的现实暂时重叠和模糊在一起,产生了我们视为超现实的诗意时刻。


图片

雷内·马格里特


所以,在雷内·马格利特的夜晚,天空漂浮在我们所有人之上。






END

超400亿!积极求变中的艺术市场焕发向上能量

2022

27亿2021

2亿

640亿NFT

2021

2021

NFT
2021
2020亿
6
20.1亿


10

732.74亿
11








||||


 

    

 


图片







作者:首席艺术官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