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一场看似在描述宏观历史进程的展览,实则呈现了当下最前沿、最鲜活的版画艺术全貌,并向观众提示版画艺术走向更公共的表达空间。
从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发起的“新兴木刻运动”,到延安抗战时期古元、李桦、彦涵等木刻版画群体,中国成立后工业版画创作现象,再到近些年来更加丰富的版画艺术形态……
版画,在每一个时代,都鲜活地记录着厚重的历史。
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的缘起
半个多世纪前,工业版画的与重工业的发展相伴而生,在武汉、大庆、鸡西、一冶、塘沽等重工业城市中,工业文明所催生的原创冲动使大批专业版画工作者深入工业建设的现场,用自己的画笔和刻刀见证并记录着自己熟悉的中国城市建设进程。同时,版画艺术与其他“绘画的艺术”不同,其创作过程本身,天然地带有现代工业属性。
雅昌艺术网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工业版画进入发展的兴盛时期,出现了大量工业题材的优秀版画作品,工人版画创作群体如北大荒版画创作群体和武钢工人业余版画组在80年代中后期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版画家协会的重视。仅在1984年第5期的《美术》杂志工业版画专期中,刊发9篇文章及20多件作品;90年代,所有艺术形式中被赋予研究院命名的只有工业版画,证明了它曾经的辉煌与兴盛。
青年精神——2021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展览现场
80年代末期,工业版画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举办了多个工业版画展。1991年,武汉成立了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工业版画理论也开始得到发展。然而90年代到2000年,工业版画淡出大众视野,创作主体也悄然转变,工人群体在工业版画创作中的比重逐渐降低。
湖北武汉,这座中国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城市,也是工业版画发展的重镇,面对新的时代背景,承担起了探讨“工业版画”这一艺术形式的深刻思考和责任。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就这样在湖北武汉应运而生。
自2012年启动,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至今已是第四届展览,主题分别为“工业叙事”、“工业在场”、“工业4.0”、“青年精神”。
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青年精神——2021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在湖北美术馆展出。展览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版画艺术家孔国桥担任策展人,湖北美术馆副馆长胡莺担任学术主持。在新兴木刻90周年的之际,策展人提出“青年精神”为主题,展览由“青年·道路”、“青年·力量”和“工业·青年”三个板块构成。
“青年·道路”板块,邀请当下卓有成就的版画艺术家,将他们的青年时期的作品和当下的作品进行对比展出;“青年·力量”板块则是艺术家推荐的青年版画艺术家,体现了青年艺术的活力,也能够看出青年艺术家在版画创作上的方法更加多元,年轻一代更具有档案意识和文献意识;“工业·青年”板块,则是主办方向全国版画艺术工作者征集的作品,尤其是涵盖了工业版画创作群体的作品,创作题材涉及桥梁、高铁、无人机等不同工业题材的创作。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在现场导览展览
不同于观众认知中的传统意义上的版画艺术,整个展览带给观众的是对版画这门艺术的新认知,展出作品也打破了原有版画的边界。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在展览现场谈及,展览呈现出来中国版画艺术的面貌已经非常多元化、国际化,从二维到三维,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同时,从媒材、技术、尺幅等不同角度也呈现了版画艺术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原有约定俗成的版画概念的认知、概念和定义,走向了一个更加公共的表达空间。
参展艺术家既有专业版画家,又有非专业版画家,作品中传达出的艺术家所思考的问题也扩展开来,关于传统与当代、人与自然、人们的生存状态、环保……这些都是艺术界持之以恒关注的问题。
张洹作品展览现场
张洹《唐14号,唐20号》木刻、手工特制宣纸、羽毛 368x565cmx2
张洹《唐14号,唐20号》局部
艺术家张洹展出了两件尺幅巨大的版画作品,采用汉画像石、画像砖的表达方式,一张画面是采用人体对植物的丈量,另一幅则是将昆虫放大。我们印象中,版画的创作都是非常精巧的,对不同版种进行精心布局和雕刻,但是张洹将这种表达的局限打破了,用巨大的尺幅来完成版画创作时,呈现出来了非常具有张力的视觉震撼,走入的是一个宽广的表达视域。
冀少峰在谈及这两件作品时说:“探讨传统与当代的关系,讨论断裂的文明与活着的传统之间的一个关系。他似乎描写的是一个现代性困境,当我们在迈向现代文明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矛盾,张洹似乎就在表达这种矛盾”。
张炼《残扇之1》 丝网 60cm×60cm 2001年
张炼 《折叠系列》综合材料 2019年
艺术家张炼的版画作品已经脱离了平面作品,展出方式更像一件装置作品,通过亚克力板的综合媒介来呈现,并对亚克力板进行,折叠呈现出来画面就如我们看今天急速改变的城市一般,呈现出似隐似无、若隐若现、虚无缥渺的状态。
宋光智《寻觅者 之二十》 木刻 90cm×60cm 2004年
宋光智《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之二》 木刻 185cm×125cm 2021年
宋光智2004年的木刻版画《寻觅者》系列,是艺术家对当时自身处境和周围环境的表达。而他2021年的作品则变得更加简单、直接,画面发光的螺丝钉的形象单纯、简介,在不断的重复中呈现出来艺术家对当下生动的思考。
周吉荣《北京之一》 丝网 50cm×68cm 1987年
周吉荣《故城 III》 纸浆综合材料 220x320cm 2019年
艺术家周吉荣在青年时期的成名作奠定了他在版画界的重要位置,《北京之一》是艺术家以版画的方式对北京老胡同的情景描述,灰色的瓦,斑驳的墙面,晾晒的被子……今天再回头看这些消失了的老北京胡同,周吉荣用版画记录下的逝去,显得更为重要。再看他当下的创作,首先创作手段上他走向了综合媒介,用纸浆、胶、颜料作为媒介,再去描述已经回不去的“故城”,这是中国现代化转型中遭遇到的冲击,也是传统和当代文明不断碰撞的结果。
▼主题解读及作品精览
青年·道路
展览特邀一批关注工业版画创作,且在中国版画领域较有成就的艺术家参展。其中,既有他们在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有呈现其当下状态和艺术思考的最新创作。展览试图以此时间上的跨度,强调作为一条道路的艺术青年精神,呈现艺术家在面对时代进步和社会变革之时所葆有的独特视角和敏锐觉察。这些作品,既有对于版画技术的深研和淬炼,也有对于版画观念的思考和重建,更有对于版画疆域的拓展和实验。它们从各自的角度,凸显着艺术家旺盛的创作活力与探索精神,这些作品也是中国当代版画创作和研究的前沿成果与学术标杆。
卢治平《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铜版 43cm×77cm 1999年
卢治平《内敛的灰色之三》 丝网 50cm×72cm 2018年
陈琦《梦蝶之二》 木版水印 80cm×58cm 2000年
陈琦《心象·NO2》 木版水印 90cm×120cm 2015年
青年·力量
正像鲁迅先生在1931年为进步青年艺术团体“一八艺社”所撰的《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一文中所言,“现在新的,年青的,没有名的作家的作品站在这里了”;同样的,我们亦怀抱着先生当时的希冀——在这个“不息地进行”的时代里,他们以及他们的作品,能“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出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并以其青春的敏锐与果敢,呈现他们对于历史、现实及其个体生命的青涩而生动的鲜活体验和勇敢担当。
蔡远河《生命的等式-1》 木刻 120cm×80cm 2017-2020年
郭定奋《脚手架上下的生活》 视频、砖头、卷轴 尺寸可变 2021年
夏玉清《贵昆铁路》 铜版 75cm×96cm 2021年
刘福《城镇节奏系列之二》 铜版 60cm×83cm 2015年
韩栩欣《便捷式社交之二》 铜版 70cm×60cm 2021年
工业·青年
本单元展出的作品,基本以中国当下的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为题材,不仅承续了具有光荣历史和斐然成绩的中国工业版画的创作传统,同时更以一种崭新的态度和视角,切入至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人工智能、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种种变化和变革。工业的发展源于技术的演进,技术作为一种推动人类进步的本质性力量——在我们的逻辑中,青年精神同是技术进步与工业进步的源初力量。
曾昭颖《红色的南沙港湾》 丝网 110cm×110cm 2021年
陈述《筑·韵组画系列》 水印木刻 100cm×100cm 2020-2021年
胡贤武《智能预测-18》 铜版 30cm×40cm 2020-2021年
李凡丁《工业现场》 绝版套色木刻 97cm×78cm 2020年
王景芬《启航·雄安高铁》 绝版套色木刻 70cm×110cm 2021年
作者:刘倩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