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一画·林涛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00a727d831c8a7ef51946845cd7e811a.jpg

本次展览海报

2022年7月16日下午,由浙江树人学院主办,浙江树人学院艺术学院承办的“一画·林涛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c466a04ad50f70816ae39647e6ca99b4.jpg

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浙江树人学院党委书记章清,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树人学院原党委书记毛雪非,浙江树人学院副校长陈新民,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白仁海、孟云生,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何红舟,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浙江油画院执行院长常青,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院长张宏,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奚天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金一德、秦大虎等。还有美术界有关领导、艺术家,媒体朋友及林涛亲友代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458bf0fb8a506db30ba2f560bb007f6d.jpg

浙江树人学院副校长陈新民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f71d5eae779c8c8525448f2374539a59.jpg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何红舟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6b1b932974e29c6a4f6964f51a6e6cdd.jpg

浙江油画院执行院长常青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9cd01e2434c9719f70c15141f49f1cfb.jpg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金一德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3e9a6c094080a2206ca33a0c09196e4c.jpg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秦大虎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3370cca7934a52a07b6e561988b1014f.jpg

林涛致答谢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b74c3bb839e65bff7ea2ed0ca4207613.jpg

浙江树人学院党委书记章清宣布展览开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eb9c878b78859c06514c4162bbd74422.jpg

浙江树人学院艺术学院院长 赵燕主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b2860220f1f3603587486e97fd50c25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e9fbf5cf8f378317b6870becc880504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01517b5a30c772e0d1402dffd5bc1a88.jpg

展览现场

展览展出林涛创作的花鸟、风景写生等油画作品70余件。展现出多年来林涛对重构人文空间的价值追求,和对自然世界的精神皈依。


前言

林涛满世界求学、访学、教学,回国已十三个年头。去国前后,林涛仿佛涉入两个不同的江湖。这之前,是写实性的绘画,这之后呢?是一种图像的诘问,一种画布上日复一日的思考。

林涛的画,简约、单纯、强烈。猛一眼仿佛时尚杂志的黑白封面。林涛画的人体便是典型,形影荟萃,情绪怯魅,方便主题词的留白与切入。但仔细观看,却发现颇多无端的纠结。暧昧的表情,难以琢磨的背影,突兀的身姿等等,在表面的熟悉的时尚气息中,酝酿一种依稀难辨的疏离,一种黑白影调中时隐时显的彩晕。在这里,有一种平,一种偏平的黑白色谱一般的影调,营造着一个平面婆娑的世界。歌星与舞者的身姿,如广播体操的示意图,横空出世,却又全无表情。突兀的体态,带着种种遮掩,面容隐在身体的语言中。看似写实的身体,让人感到某种异样的错位,某种被抽离了情绪的空壳。这种舞者搔首弄姿却又极其冷漠,就如那黑白色调一般,冷冷的、远远的,直若福柯的“异托邦”的风景。

这种貌似正常的风景,却隐着一种颇为严肃的思考:生与死,虚无与真实。林涛在这里真正感兴趣的是生命无常的错位与置换。林涛通过黑白偏平的绘画,把时代的那些时髦风尚的热表情,变作某类博物馆的冷展品,并干脆让舞者换上人面骷髅。这种人面骷髅活生生地将生动的舞姿换作生死交替的架上模特,让我们考察这个自己深陷其中的现世生活。我们所以为的如歌如舞的时代是一个完美的生活吗?我们所拥有的生动躯体是生命的可靠渡筏吗?

中国的花鸟绘画源远流长。到了宋代,在尚意的文化风习中,达到了一种高峰。这种意一方面表现草木鸟虫的栩栩如生的生态,另一方面又将这种生态置于整体的诗意之中,并以笔墨色彩的本身的意趣来表达如诗的意境。林涛近几年,从人体的冷表现中,返身博物馆式的关注,开始了对宋意花鸟的某种“覆活”式的再现。这种看似摹拟复古的方式,与他常用的低彩度的黑白调一脉相承,却让其间近千年的历史时间消失。林涛重启折枝花鸟的方式,这种方法实质上是祥和花园的一个缩影。从这个缩影中,从这个花开花落、鸟翔鸟栖的世界中,我们读到了宋人的意趣,宋人的空间。这实质上是一个宋人的生存空间。林涛用油画的意写,来重建这个静谧的花园,重建这个人文生存的空间。林涛在这里是想叩问和求索中国文化的传统,以建构一种久已有之的世界的秩序,还是对某种人文永恒的存疑与诘问?曾子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林涛不是以放骸的个性方式,而是以这种小心而深情的方式重返宋意,来表达心中的纠结与冥思。在这种补偿式的“覆活”的绘画中,传递着另一种“异托邦”的信息,一种实现了对所在现实的反抗与补偿的空间讯息。

近年来,林涛还画了许多风景。这些风景大多是写生。林涛仿佛是从宋意的追索中返身而回。面对多彩的自然风景,林涛小心地放开画笔的彩度,小心地保持着色素的中调,也保留着某种画面的平面感。但又时而放开画笔,不经意地放出一种异端似的、出奇不意的彩色。调性的控制,异彩的划然出场,不同的方法在这里得以补偿式的交替出现。相对于黑白的人体,或宋意的花鸟,林涛在这里放开反抗与补偿的纠结,听凭手上和眼中的世界洒然开放。林涛骨子里的古典情结,他行走天涯带来的种种思考,在这里叠加一起,诉说自己的空间愿望与理想。这绘画仿佛一种真正的“异托邦”,风景仿佛镜子,照见了主体的精神远游及其皈依。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叔本华的哲言。叔本华深刻洞悉了人的生存痛苦的根源和无法摆脱的折磨。主张节制欲望,反省内求,追求精神的愉悦。并认为:在从生到死的旅程中,唯有艺术才能提供片刻的解脱和意欲的静谧。林涛的艺术让我想到叔本华的这句哲言,他的绘画以优雅的方式,展示生存的纠结。他的独特的空间表达,如若一种“异托邦”,带着时代时尚的表象,在表象的后边,涵着一种绵长的人性的静谧和跨越时代的同情。 

                                      许江

                                 2022年7月4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53357272d3f1d86d74e22a6b437ad2f4.jpg

宋意-5   70x90cm 麻布油画 201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1ab21e7fce2881e2792682df35e568a4.jpg

六和塔  100x120cm 麻布油画 2020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8e27c681d891ac18fc514f32184dcf8a.jpg

层峦  100x200cm 麻布丙烯 2018年


高冷的风格

林涛是一位具有典型知识分子气质的油画家,文质彬彬,  谈吐儒雅,举手投足之间有着一种很绅士的“英伦范”。十年前,我第一次到他的工作室,其画面的简洁与冷峻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的脑海中随即蹦出“高冷的风格”几个字。直到今天我依旧认为,以它来概括林涛的艺术创作,仍然是颇为贴切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林涛在浙江美术学院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学院训练。作为受“85”余波影响的一代油画家,林涛在学生时代即表现出对艺术的早熟。他似乎较少受到新潮美术的冲击,而是专注地投入到对古典绘画的研究,这既与他的恩师马玉如、秦大虎先生的鼓励与肯定有关,也与彼时学成归国的胡振宇、徐芒耀老师所树立的典范有内在联系。林涛入校之际,适逢胡振宇先生从海外归来,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汇报展,展厅前陈列的一批临摹作品,以地道而纯正的古典气质折服了众多学子。油画系的不少青年在历经“无所适从”的迷茫之后,坚定选择了深入研究西方传统的学习路径,林涛正是其中的一员。许多年后他谈到自己的绘画风格时,他仍然毫不掩饰古典主义对他的深刻影响。

毕业创作《莫朴先生》是林涛向古典大师学习的一件重要作品,尽管原作早已遗失,但即使是透过照片,我们依然会被画中饱满而真挚的情绪所打动。那时的林涛,不仅具备了坚实的造型基础,更显示出对古典法则的良好悟性,这种悟性也同时体现在他的《洛神赋》系列创作中,画面的虚实节奏及黑白构成耐人寻味,与当时一些一味追求细腻的作品相比,林涛最为值得称道的,是他对于古典性与古典气质的理解。二十年后,他再一次把这种古典精神带到了宋代花鸟题材的当代转译。很显然,林涛是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中建构了自己的古典体系与绘画谱系。

生活中的林涛热爱阅读,尤喜阅读哲学著作。在我所接触过的油画家中,林涛或许是最具有哲学家气质的一位。这一点,我在十年前初次认识他时即有这种感觉。他也把对维特根斯坦的研究带入到绘画创作,当远赴英伦负笈归来后,林涛褪尽了古典时期的色彩系统,进入到他最具代表性的黑白灰时期。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界限即世界的界限。他进一步说,“不能根据视野里面的任何东西推出它是为眼睛所看到的”,人并没有“真正地看见眼睛”,语言不过是世界的逻辑图像。林涛应该对维氏的语言学有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他回国任教后的漫长创作实践,无不是建立在探讨图像与文字、或者说图像与语言的关系之上。只不过,林涛似乎并没有选择用写作来表达,而是把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带入到油画创作。正是在这批系列作品中,林涛真正建立了个人艺术创作的高冷风格。

索绪尔认为,倘若把语言符号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而声音是反面。但问题是,人们不可能在切开正面的同时而不切开反面。例如,在诗歌创作中,其语言所建立的结构,一方面是由声音(能指)构成,而另一方面则是由含义(所指)所构成。诗歌正是在能指和所指的不对称中建构意味(诗性)的表达系统。林涛的绘画正有如对索绪尔语言学的回应。一方面,林涛充分借用了公共图像的表意资源(海报、时尚杂志),并通过文字(能指)等符号予以强化,但另一方面,艺术家又对这一系统进行了解构。他所借用的仅仅是“语言”的躯壳,林涛借助它完成了自己晦涩而多义的象征性辞典。从艺术语言上看,林涛已尽可能将一切多余的东西剔除,甚至不惜对色彩的舍弃,画面唯一剩下可以辨识的,只有面孔和形体的轮廓。与其说林涛是在建立绘画风格,倒不如说他是在把玩语言的游戏。所谓“高冷的风格”,不过是林涛的一件外套,他真正在意的还是语言自身的逻辑。这就是我对林涛作品的理解或者说解读。

或许,再这样走下去将失去绘画的乐趣和意义。大约从七、八年前开始,林涛又重拾写生的熟悉技艺,并逐渐恢复了对色彩表现的敏感。经过十余年黑白的沉浸,林涛的风景写生依然呈现出冷峻和孤傲的风格特征,古典时期的暖色系已彻底演变为冷色系。或许,我们很难从这些写生中寻觅到作者的激情,画面高度节制,图式的简约和理性的克制构成了林涛稳定的绘画状态及语言方式。因而,哪怕是“追求”色彩的写生作品,林涛还是我们所熟悉的“高冷的风格”——这就是林涛的悖论。

以“高冷的风格”统摄林涛的艺术创作,也许未必精确。但对一位始终追求极简表达的艺术家而言,它或许是一种较为贴切的比喻,至于林涛作品中更丰富、更深刻的“所指”,我想,维特根斯坦说的再明白不过——凡不可言说者,我们都应保持沉默。

 

封治国

2022.6.29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df7f0e0ef4d71d31eb707973d99712f2.jpg

宋意-15   100x100cm 麻布油画 201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6d1bd661f6d4ddfa6d7b9349f16c5503.jpg

江上  100x120cm 麻布油画 2020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fe1c49f9c0958fe9114e2c1062e69b56.jpg

夏  160x100cm 麻布油画 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7/7900e06dd96c8ef3a2255d323bdea01e.jpg

艺术家简介

1968年生于山东栖霞

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油画家协会会员

现任浙江树人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

1992年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6年国家教委公派赴博茨瓦纳(Botswana),先后任教于Moeng 学院和 Molepolole教育学院

2000年任教于新加坡(Singapore)南洋美术学院 (NAFA)

2002年英国(UK)Kent 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获硕士学位

2008年英国(UK)University for the Creative Arts获博士学位


发表:

Femininity: 中国主流文化审美的性别取向

素描钩沉

并非快速书写的速写——由速写一词引发的思考


个展:

博茨瓦纳国家美术馆

英国坎特伯雷UCA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浙江树人学院美术馆

清元当代艺术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