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珐琅表盘:温度与色彩的游戏

2015-10-26 11:50

  从古埃及文化开始,珐琅(Enamel)一直被视为高贵的材质。它拥有似玻璃的原料本质——烧制后的珐琅拥有宝石般的独特光泽与透明感,故深受艺术大师的青睐。

  珐琅是一种复合性材质,也被称为釉。由多种矿物质熔炼而成,有矽砂、石灰、氧化铅、碳酸钠等,类似玻璃。在研磨成粉末后,以清水洗净杂质,再用小画刀,或以毛笔将潮湿的珐琅细粉末均匀地铺在雕刻图案的凹入部分。其次,用干布轻轻地将珐琅细粉末含有的水分吸出,放至摄氏 850 至 900℃ 的窑中烧制,以回复珐琅玻璃透明的外观。在烧制过程中,各种矿物质的成分比例控制都需要有非常专业的技术。

  经过烧窑后的珐琅,完全不含水分,再加上固体的密度高于粉末状态,体积自然缩小。因此,先上彩再烧制的过程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数次进行,直到打磨后的珐琅表面与其他金属部分保持同一水平,达到整体完美合一的境界。

  C

  artier 小鱼装饰腕表(半透明镂空珐琅工艺)

  珐琅在中国

  珐琅工艺在我国扎根很久。它于元代引入中国,在明、清时达至鼎盛。珐琅是当初由传教士从波斯国(现金的阿富汗、伊朗等阿拉伯国家)传回的。后经过中国人的发扬光大逐渐演变为具有东方风格的手工艺技术。

  约在元代晚期,掐丝珐琅作为最早引入中国的珐琅技术在北京开始发源。这种珐琅分为“景泰年制”、“大明景泰年制”两种款式。民间广为称颂的“景泰蓝”是明朝景泰年间闻名遐迩的掐丝珐琅器。因为它的产量大,精美,后来就被统称为“景泰蓝”。从北京一直传到广州,至今仍然沿用。

  Blancpain 宝珀微绘珐琅大师

  内填珐琅和书珐琅的技艺相对较晚。直到 15 世纪初,欧洲人把掐丝珐琅发展为书珐琅并于清初进入中国。此举博得康熙大赏,一道谕旨令大内“造办处”成立了“珐琅作”。

  康熙 15 年,工匠们受到来自法国技师的点化,将书珐琅的不足大大改观,一跃使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器超越明代,进入了另一个巅峰。目前故宫博物院对这几个时期的珐琅器均有收藏。

  晶体状的珐琅原料

  将珐琅原料研磨成粉末

  粉末状的珐琅原料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