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的大众艺术品消费市场行情已经启动。这是近两年笔者浸淫各地艺博会和一些艺术电商平台得来的直观感受。
不管是从社会关注度,还是从实际交易量来说,以那小先、陈建周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画家,都已经具备相当的流量和能级。资深的买家和消费者,可以在这个名单加上更多的名字。特别是借助了“数码版画”这一可以批量复制的杠杆工具以后,他们获得了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内首先吃螃蟹、靠模仿美国当代艺术起家和爆红的那批先锋艺术家无以伦比的市场活跃度。当然,这只是就展览和交易频次来说的,毕竟在大众消费市场上,这些年轻的网红画家的作品多以一次性交易为主。
这类型艺术家身上也被贴上了“快餐艺术家”的标签。在如今的艺术品消费市场,这一新兴艺术形态在市场仍然是极具争议的。
新生代画家那小先、陈建周在Artand平台的版画销售
流量画家
以再创作方式向经典致敬?
在消费市场上讨饭吃的艺术工作者,只要抓住了流量,就可以快速把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变现为可见的商业利益,因而其最突出的市场特征就是以量取胜。以量取胜并不一定要薄利多销,他们的数码打印作品,在京东和Artand等平台上,可以卖到几千上万元一幅。这类作品因为不需要像传统雕版版画那样经历复杂的制作工序,因而,可以在现代印刷工业流水线上快速生产复制,每一款限量版数从几十、数百或上千不等。
这些流量画家的生产方式也非常相似且具有代表性。他们像早期的一些曾经被评论家吐槽为“卖艺术快餐”的波普艺术家一样,将一些在社会或艺术圈已经有广泛知名度的人物、作品和商业标签“信手拈来”,普遍以模仿、复制、拼贴、改编、演绎、调侃等方式和手法进行加工和再创作,从而可以快速、批量地向市场推出带有自己署名的作品。
京东平台上的版画销售
90后画家那小先原来是一位相对比较平凡的工笔画家,为了成为一名流量画家,并拿到进入消费市场谋生的门票,她先是创造了一个有点类似于作者本人小时候、有点呆萌可爱的肥妞形象,然而再把她代入到无数的现实或虚拟的名人里边。譬如,现实的文化名人有卓别林、达利、梵高、草间弥生、弗里达、张爱玲、唐伯虎等,虚拟的名人有孙悟空、秋香、白雪公主、蒙娜丽莎、小丸子、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
与叶永青、冯锋那类直接复制粘贴或剽窃的手法有所不同,那小先至少创造了一个独有的人物形象,并且非常巧妙地借用名人名作的既有知名度和那些让人耳熟能详、过目不忘的文化标签、艺术元素和风格特征,找到了一条快速被别人接受和认可的办法,并创造出惊人的市场效益。我看到她仅在单个的电商平台几年已卖出一百多幅作品。
陈建周则是比那小先年长几岁的山东老乡。后者作品中的经典形象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他的惯用手法与那小先如出一辙,有所不同的只是用西游记的人物代替了那小先的肥妞,而借用的文化名人则多以男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主。
除了那小先和陈建周两位,我们可以从知名美院或各地画院、画廊的签约画家里边找到许多靠类似的手段在市场上扬名立万并赚得盆满钵满的艺术工作者,有的甚至编造了一个艺名来闯荡市场,但依然不妨碍他们站在艺术消费的风口上快速和大量收割商业利益。
当然,他们自己不会说自己是在模仿、剽窃和改造,而更习惯说自己是以再创作的方式向经典人物和名作致敬。不管以什么样的新鲜概念来包装和美化自己的行为,都逃避不了文化圈对他们是“傍名人”和“搞艺术快餐”的指责。同样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甚至有一些做快销品的时尚科技品牌与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这个年轻的市场。
数码版画
“快餐艺术”需要两面看
值得一提的是,与安迪·沃霍尔等早期的波普艺术家不同的是,中国的新生代“快餐艺术家”普遍放弃“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等综合加工的办法——那样实在太费劲了,复制起来也不方便。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在电脑上制作,或者把自己的手工绘画作品高清扫描之后再进行数码打印。
数码版画,也被称为数字版画、数位版画、电脑版画或计算机版画。说白了,就是用科技含量高一点的高清数码打印机,在一些特制的版画纸上直接打印出来作品。与传统的木版、铜版、钢版、石版、胶版印刷不同的是,数码版画的母版可以电子化,有的直接就是在电脑上绘制的,不像传统雕版那样会自然损坏,因而理论上是可以无限复制的。就算作者第一批进行了限制印刷,但因为电脑打印输出实在太方便了,将来有人如果想超量复制其实非常方便快捷,其制作出来的翻版实际非常难以证伪。
正因如此,这一新兴艺术形态在市场仍然是极具争议的。除了有限量签名以外,它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画册复制品没什么两样。我买过一些艺术家的数码版画作品,不管作者标榜的“打印机”和进口画纸再怎么高级,它在画面上传递出来的那种味道仍然比不上传统手工印刷的作品那么有温度和力度。找一块放大镜,只要放大到几十倍,它就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点阵图。
诚然,任何一个成熟的商业市场,都避免不了投机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投机确实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在促进了艺术消费市场的繁荣,甚至在加快当代艺术对年轻一代的普及教育。不管是那小先,还是陈建周,他们都非常用心且巧妙地把传统和当代的艺术元素融合运用到不同的作品,形成了一系列可以在年轻社会群体中广为流传的艺术形态。必须承认的是,年轻一代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需求,他们成长和生活在一个信息传播和交流比以往更快、而且科技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物质过盛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不可能重蹈我们过去的那种生活方式。
因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快餐艺术的积极一面。但是,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说,一旦这种行为现象成为艺术和商业的主流的时候,又非常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毕竟吃软饭不可能吃成一个艺术强国,仅仅靠消费市场也支撑不了中国艺术从传统走向当代并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