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顽童杜尚的“佛系”生活





1917年的一次展览前,杜尚从商店随机买了一个小便池,签上“假名字”后,便托人拿去报名。现在,这个小便池被人当作现成品艺术、达达主义的开端,甚至是当代艺术的开端;而在当时,这个颠覆艺术界的小便池除了引发了几个评委私下讨论,几乎没有掀起任何风浪。展览之后,这件作品就不知所踪,有人推测是被当垃圾扔掉了,后来我们看到的小便池作品《泉》都已不是“首版”。



作品受到的冷落,杜尚一点也不在意,他似乎从不关心别人对待自己现成品的态度。过去,天真的小编推测,一定是因为杜尚习惯了被拒绝,最近了解杜尚的生活后才发现,他压根没想过这些作品需要被接受。这个暗戳戳地搞现成品反传统观念,甚至亵渎艺术崇高性的顽童,实际上是个几乎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用最近的词来形容,就是“佛系”。




“佛系”,意指“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原出自某日本杂志上提出的“佛系男子”一词。“佛系男子”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不信,你仔细看一下佛系青年的表现,再看看杜尚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几乎条条命中:


 杜尚与泉


口头禅
很佛系


当今佛系青年口头禅有“好的,没问题,我没什么意见”、“无所谓,都可以”、“随便”、“都行”。


杜尚常说的话是“没有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不参加争论是他的一贯态度。



秘密声音


打扮
很佛系


佛系青年从来不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在穿着打扮上,能够看得过去就行,衣服哪件干净就穿那件,能不化妆就不化妆。


杜尚没化多少心思在打扮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有一套西装,出远门的时候把两件替换衬衫都套上,就可以上路了。


杜尚


生活
很佛系


佛系青年的生活里,所有的事情都是不紧不慢;公交没赶上就等下一趟;买的东西可能不合身,算了,不退了,能凑合着用就行。


杜尚对生活品质几乎没有追求。极度没钱的时候,杜尚就一天只吃一顿饭。在美国只用5美元就可以过一天的生活,让杜尚觉得很满意。他说“我要的东西不多,棋,一杯咖啡,过好二十四小时。”除此以外,杜尚真的毫无要求。他常年租住在公寓,朋友罗什去过杜尚的寓所,形容它简单得就像船舱。直到67岁的时候,杜尚还是住在一间简朴的公寓里。在积满灰尘的地面上,有两条“小径”,一条通往浴室,一条通向床前。一桌、一椅、一个充当座椅的木箱,是唯有的几件家具。


 父亲


社交
很佛系


佛系青年的手机会群消息免打扰,想不想回信息看自己心情;在路上看到熟人,没有认出自己就不会主动打招呼,不会刻意维护某段感情。


杜尚喜欢独处,只跟为数很少的朋友来往,有时还会从朋友圈内消失两个星期,只自己待在家里。他认为“艺术家必须是孤独的……自己面对自己,就像在一条沉船上一样。”1912年,杜尚请一个德国的艺术家朋友帮忙在慕尼黑租了一间带家具的小房间,在那里待了三四个月,闷声思考如何用非人性的机械代替传统的绘画手法。当时的慕尼黑众多艺术风格正如火如荼,杜尚说“我从未与人交谈过,然而,我过得很好。”


下楼梯的裸女


感情生活
很佛系


英俊随和的杜尚几乎不动手指就能得到众多女子的爱慕,他一生没有缺过女人,但情人们却很少从杜尚那里感受到强烈的情感。曾经有一个与杜尚妹妹同名的年轻姑娘与杜尚同居,杜尚对外就宣称她是自己的妹妹。


杜尚一生只有两次婚姻,第一次是与富商女儿丽蒂亚。结婚以后,杜尚对妻子不怎么关心,常把妻子撇在一边,还是按照以前的单身汉习惯,迷恋下棋、喜欢独处。杜尚“发现婚姻像其他事情一样没劲”,两个人几个月后就离婚了。杜尚的第二次婚姻是67岁时与蒂尼的结合。他们没有举办婚礼,在婚姻登记时正好遇到一个象棋俱乐部的棋友,他的证婚人身份就被杜尚安排上了。


L.H.O.O.Q


工作
很佛系


佛系青年对于工作上的要求,从来都是不反驳、不反抗。


在1912年,年轻的杜尚被立体主义的展览拒绝以后,就决定放弃职业画家这条路。他去图书馆找了一份工作,一天只工作4小时,挣5个法郎。杜尚觉得这足够了,对这份工作很满意,这可以成为杜尚不必在社会上抛头露面的借口,可以不再作画,不再卖画。他说“一个人想成为画家是因为他想要所谓的自由,他不想每天早上去坐办公室。”


创作
很佛系


1905-1910年,杜尚的创作仍在绘画上,还未开始创作“现成品”。长达5年的时间里,他留下的作品只有百十来张,其中有69张速写。据说,这个数量只相当于巴黎一个勤奋的艺术学生一两个月的“产量”。


杜尚说自己从来“没有感到要拿出作品的压力”,也不想有这样的压力。他说“我不是那种渴求什么的所谓有野心的人,我不喜欢渴求。首先这很累,其次,这并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我并不期待任何东西,我也不需要任何东西。期待是需要的一种形式,是需要的一个结果,这个情况对我来说不存在。因为到现在为止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什么东西也没有做,我觉得挺好。我不觉得艺术家是那种必须做出什么东西来的社会角色,好像他欠下大众什么似的,我讨厌这种想法。”

  

杜尚


对未来
很佛系


佛系青年,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但是不会想着改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船到桥头自然直。


杜尚同样对未来没有规划。纽约的一位画商看中了杜尚的风格。画商每年给杜尚一万美元,条件是包下杜尚一年中的所有作品,随便杜尚画什么。这个要求很宽松,但被杜尚爽快地拒绝,因为他早就没了对职业画家的企图心。


杜尚的创作精力大都用在了“嘲笑”艺术、反权威这件事情上。他说“我这点小小的主意,反权威的姿态就是现成品。”即使嘲笑,杜尚也不进行公开活动,因为他从不奢望作品被接受。


他的作品《药房》是一幅从商店买来的风景印刷品加上蓝、红两个点。这是两个原本毫不相关的东西,杜尚用它们的无关性来嘲笑艺术的传统和药店用红色和蓝色药水作为广告的习惯。这张《药房》送去展览时,观众还以为是杜尚画的风景画。同时参展的另外几件作品,是用帽钩子和挂衣钩做的“现成品”创作,它们被观众当作画廊设施彻底忽略。杜尚一点也没有失落,相反还很高兴。他说:“我做的东西从来没有被马上接受。”


药房


Porte Chapeau (帽架)


对于杜尚来说,依靠作品走上人生巅峰不在计划之内,或者说“走上人生巅峰”本就不在他追求的选项里。大部分作品,他都未曾主动展出。耗时八年的作品《大玻璃》一直放在画室里,后来直接就给了朋友。他的作品《给予》,从1944年开始一直默默地制作了20年,无人知晓。


大玻璃/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


给予


杜尚一生最勤奋的事情就是下棋。在早期,对他来说:“我的野心是能成为一个职业棋手”。杜尚在1927年到1933年的这段时间完全沉溺于下棋,几乎不做艺术。杜尚曾经在法国全国棋手的冠军争夺赛中进入决赛圈,名列第11。杜尚给杂志写棋艺专栏,在1932年写了一本棋书。下棋很累,杜尚也清楚自己天赋有限,棋艺不可能达到职业棋手的程度,所以在1933年以后就不再参加高水平赛事,只把下棋当业余爱好。


杜尚下棋


是不是很意外?我们以为颠覆西方艺术传统的杜尚,性格必定是锋芒毕露的;而真实生活里的杜尚竟然是温文尔雅,喜欢安安静静下棋的好好先生。这个颠覆者从来不争论,不辩论,不惹怒任何一个人,也不过分热情。


杜尚


杜尚说“我从某个时候其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做太多事,不必要有妻子、孩子、房子、车子……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生活的主要原则。




1956年 杜尚采访(中英字幕)







-   全 球 在 线 艺 术 课   -

Art  Course Online

学院

LOVE  ACADEMY  RESEARCH  THOUGHT 

微博:@那特艺术学院

网站:www.lart.org

联系我们(特派员微信号):nate_hz



作者:那特艺术学院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