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写生蛱蝶图》—细品“写生赵昌”的高清画作

2022-01-12 18:35

图片
图片
点击图片,选购好书

图片
粉翅浓香共扑春,林园仿佛落花尘。谁教草露吟秋思,惊觉南华梦里人。
——《写生蛱蝶图》上题诗
昌花写生逼真,而笔法软俗,殊无古人格致,然时亦未有其比。
——欧阳修


图片
《写生蛱蝶图》(局部)

                                                                                              月雅艺术图书                                 交易担保                                 放心买                                                                       “中国名绘集珍”丛书14本                                        

浙江人美正版图书
“中国名绘集珍”丛书14本
经折装
单本任选,最低仅22.4


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正值晋国公丁谓权势显赫、名震天下之时。不知何由,他却“以白金五百两为(赵)昌寿”。
赵昌无故受禄,惊讶莫名:“贵人以贿及我,非有求乎?”于是亲往丁府谢礼。
丁谓将赵昌延请至东阁,将“生菜数窠,及烂瓜生果等”放置桌上,嘱托他绘制。赵昌铺纸研墨,挥毫创作,“俱得形似”。这段经历使得赵昌声誉更旺。
图片
《写生蛱蝶图》(局部)
有关赵昌生平事迹和艺术思想的史料,以及传世作品都很少,这则记载在刘道醇《宋朝名画评》中的事迹,为我们了解自诩“写生赵昌”的赵昌提供了生动资料。
北宋画家赵昌,字昌之,四川人。擅长画花鸟,注重写生,其画形象准确生动,风格清秀,在宋代画卉画中独具新面貌
虽赵昌为丁谓所作之画现已不存,但我们仍可从其传世作品《写生蛱蝶图》中一窥其艺术风格。
画作描绘的是秋天的田园风光,几朵白色小花在枯黄的杂草丛间,开得略带凄美,即便有远处的绿草和近处的红叶,也遮掩不住大面积枯黄的芦苇带来的秋意。
飞舞的蝴蝶似乎费力地在这深秋寻找着稀缺的花朵,唯一的一株花草被蚱蜢占领着,被吸引来的蝴蝶犹豫着是否要停在花朵之上。昆虫间似乎在争夺秋天所剩不多的生机,蚱蜢很谨慎地注视着盘旋空中的蝴蝶,似乎也在思忖着对策。
远处还有蛱蝶飞来,在秋天的荒芜之中,一场资源争夺战蓄势待发。昆虫间相互的回应给人很多联想。
图片
枯草旁的花朵
这是岸边的一角,水草丛生,荆棘、野菊、霜叶和偃伏的芦苇等,爬满了岸边。小花用笔简率,变化自然,用双钩、晕染法绘近处花卉的阴阳向背,使人看上去,花儿们似乎正在秋风中摇摇曳曳,给人种动态的美感。
蚱蜢和蝴蝶,晕染出不同质感:蚱蜢的翅显得坚硬厚实,像一个盔甲战士,随时会弹跳出去的有力后腿,和灵活的前肢不停地晃动着。相较之下,蝴蝶的翅膀则显得柔软,粉状物布满全身,动作轻盈柔美,刚柔形成强烈对比。
画面表面看上去有一种平和、宁静的意境和格调,其实暗含竞争,竞争从来都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则。
图片
蓄势待发的蚱蜢
在构图布局上,作者将景物集中在下半部,上方留下很大的空白,给人秋高气爽的空旷感,岸边的植物虽然长得繁杂,但错落有致。三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一只蚱蜢正在向上观望。
《写生蛱蝶图》设色明快柔和,线条简练变化丰富,突破了北宋花鸟画院体成熟僵化的束缚,丰富了花鸟画的技法,形成了一种更为贴近自然的新风格
图片
枯黄的芦苇带来浓浓秋意
花鸟画借景抒情,借景言志,一幅好的作品绝对不只是技巧本身,是作品背后传递出来的观察和思考。
这幅花鸟画虽名为《写生蛱蝶图》,但是可想而知,这个写生的过程绝对不是如相机一样瞬息的永恒,而是被编导出来的。
这是赵昌根据其对自然界中的花卉、草虫、粉蝶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写生,把花草、虫蝶的生长规律及习性体味、琢磨得烂熟于胸后所作的。然后根据画面情趣需要,编排了一场蛱蝶和蚱蜢争秋的雅趣图。
图片
蝴蝶细如发丝的根根须脚
作品在构图上压低地面和植物的空间,使得秋高气爽的秋天旷野的感觉更强烈,在物象表现上,作者用双勾填色法画土坡、草丛、蛱蝶。
其勾线富于顿挫和粗细变化,墨色亦有浓淡轻重之分,敷色积染多层,特别是蛱蝶的翅翼更因积染而色彩浓艳厚重,从而与主要以植物色染就的草叶形成“轻”与“重”的对比。

                                                                                              月雅艺术图书                                 交易担保                                 放心买                                                                       “中国名绘集珍”丛书14本                                        

浙江人美正版图书
“中国名绘集珍”丛书14本
经折装
单本任选,最低仅22.4


图片
蝴蝶色彩浓艳
图中蛱蝶的形象最为传神,作者逼真地刻画了蛱蝶之翼薄如绢纱的质感、绚丽斑斓的花纹,以及蛱蝶细如发丝的根根须脚。传神的笔墨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写生功底,使本图成为研究古代蝶种的形象资料。
赵昌作画特别注重观察写生。早年学画期间就常常早起,趁清晨朝露未干之时,边观察边调彩作画,他喜画折枝花卉,技法上妙于敷色,以形传神,能将所画对象的特征、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不愧有“写生赵昌”的美誉
图片

画中三只蝴蝶形象传神




《写生蛱蝶图》流传有序,画卷上无作者款印,但收藏印鉴却极为丰富,留有各朝代收藏印章39枚。清代,《写生蛱蝶图》转入收藏家梁清标之手,旋即又归入清内府,备受乾隆皇帝赏识。
乾隆在画上题诗道:
青虫出菜甲,起复化为蝶。
蝶已不复虫,生灭迅交睫。
翻栩飘秋烟,迷离贴露叶。
炼得长生术,金丹了无涉。 
图片
乾隆御题
图片
左图:鲁国大长公主“皇姊图书”印
右图:梁清标“蕉林居士”印

北宋初年,黄筌父子成为皇家画院一时之标杆,这种“黄家富贵”一统天下的格局,阻碍了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及至崔白、崔悫、吴元瑜出现后,风格大变。
如果说崔白及其追随者改变了当时花鸟画坛因循守旧的风气,并使花鸟画创作出现新的繁荣的话,那么稍早于崔白的赵昌,则以其恢复花鸟画写生传统方面的历史性贡献,揭开了北宋中期花鸟画变革的序幕,成为这次变革的先驱者
图片
赵昌《岁朝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赵昌《竹虫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赵昌《杏花图团扇》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关于《写生蛱蝶图》
北宋花鸟画家赵昌的代表作;
描写的是秋天池塘边的景色;
体现了赵昌注重观察写生的艺术主张;
该作品流传有序上边有39枚收藏印章;
对北宋花鸟画的发展影响巨大。

作者:月雅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