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整个艺术品市场,清三代瓷器一直是拍卖场上的宠儿,尤其是清乾隆瓷器,一直占据着艺术品收藏品类的版面,市场行情一路走热,无论是交易额还是价格都一路攀升。有数据显示,很早之前清乾隆瓷器的价格标签大概两三年调整一次,而近两三年,几乎一年要调整两到三次。另一组数据亦支持了这观点,自07年以后,清代瓷器的价格涨幅至少在50%-200%之间,黄釉瓷器,涨幅更是接近一倍。并且,目前市场黄釉瓷更是越加稀少。
黄釉为低温釉料,有浓淡之分。于明代初期景德镇官窑创烧,因“黄”与“皇”同音,所以成为皇家至尊之代表颜色,令黄釉瓷器于明清两代只为宫廷内使用。明晚期时,黄釉瓷曾一度停烧,直到清顺治时期才又恢复了烧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黄秞瓷主要是在沿袭明代黄秞的基础上,以仿宣德和弘治黄釉瓷为主,把暗刻、划、印、雕等各种装饰工艺以及釉上彩绘共同运用到黄秞瓷器上,这样既丰富了黄秞瓷器的品种,又体现了创新的色彩,一改之前单色黄釉瓷“素面朝天”的面貌,形成黄釉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乾隆时期的黄釉瓷虽然在技艺上没有突破,但工艺质量优秀,但这一时期的黄釉不如雍正时期的细腻淡雅,有些略显粗糙。这一时期出现一种全新的黄釉―米黄釉,但主要作为彩瓷底色,几乎没有光素的米黄釉瓷器,一般不被归入黄釉瓷器内。乾隆朝之后。黄釉瓷逐渐减少,在清代官窑瓷器中几乎销声匿迹了。
这件乾隆时期的“黄釉穿云龙碗”;口径15.6cm,高7.4cm,底径:6.8cm;深腹,圈足。器形稳重,内部上一周施以蓝釉,绘上白云,外壁遍施黄釉,釉层匀净,色泽娇艳。外壁主体通景描绘五爪行龙雄健有力,穿行于云间;五爪龙张牙舞爪,气势威武。刻工流畅,形象生动,釉水明亮匀净,为乾隆时期之精品。碗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款。此件“黄釉穿云龙碗”保存完好,品相精致,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