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波兰学院派海报之父中国首展:他的“徒手”创作是数码时代的警醒

2017-07-15 11:19

托马耶夫斯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中心psD于2017年7月15日起为公众呈现已故波兰平面设计大师亨利·托马耶夫斯基(Henryk Tomaszewski)在中国地区的首次个展。

psD“Henryk Tomaszewski :托马耶夫斯基原作展”现场

  亨利·托马耶夫斯基是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插画家、舞台美术家和设计教育家,他标志性的手绘式图形表达、凝练笔触后的讽刺态度,独特的视觉语言不仅奠定了战后“波兰学院派海报”的鲜明气质,其影响力更辐射法国、英国、乃至整个欧美现代平面设计领域。

  波兰现代海报发展历史的浓缩展现

  波兰海报艺术的发展和二战后国家复兴与重建密切相关,由于严格的审查制度,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没有为艺术家提供自由的土壤。而海报由于其有利信息传播、适合大众户外欣赏、在物资相对匮乏的时期易于创作和复制等天然属性,在国家文化宣传中拥有重要身份。当权政府甚至大量拨款,鼓励并资助设计师和艺术家们进行海报创作。

  然而国家推行的社会现实主义美学并没有得到艺术家们的青睐,他们寻找到了宣传机器强压之下那一片流动着新鲜空气的缝隙——戏剧、电影、展览等演出的海报创作,这一领域相对宽松并具文化价值,得以实现他们专业而弥足珍贵的艺术实践。

  正如托马耶夫斯基广为流传的那句自我宣言“政治犹如空气,我们必须生存其中”,他和同时代中依旧向往自由波兰美德的艺术家一同,在海报创作中找到了政府容忍和自由创作之间的平衡点,并发展出了其特有的创作风格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其一生可说是波兰现代海报发展历史的浓缩展现。

psD“Henryk Tomaszewski :托马耶夫斯基原作展”现场

  逾两百件原作多方位展现创作脉络

  本次展览共展出逾两百件托马耶夫斯基原作,其中包括四十多件设计师亲手制作的第一版丝网印刷的海报作品,逾百件书籍设计的首版印刷,和全球范围内首次公开展出的一百二十余件插画手稿。

psD“Henryk Tomaszewski :托马耶夫斯基原作展”开幕现场

  这三部分展品足以系统性地窥见这位波兰平面设计大师六十余年创作生涯的风格发展脉络。展览由著名设计师何见平担任策展人,他也是本次展览海报的设计者;展览同主题psD School“手作设计”工作坊作品将在开展期间作为展览的有机组成部分向公众展示。

  波兰国立华沙美术学院就读期间,托马耶夫斯基便开始为讽刺周刊《大头针》(Szpilki)创作插图和漫画,这一时期也为他战后海报创作中鲜明的图形化表达与精辟的讽刺态度奠定风格。

《公民凯恩》

  二战后,托马耶夫斯基从华沙移居到临时首都同时也是战后文化聚集地罗兹(LÓdz),开始接受电影海报创作的委托。在其早期电影海报如《羊脂球》(Boule de suif,1947年)、《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8年)中都可以看到其受到明显的孩童绘画和原始艺术的影响。

《羊脂球》

  这一时期的电影海报多采用拼贴手法,以展示类似电影蒙太奇剪辑式多视角聚焦的视觉符号。

  相对于电影海报,主要基于剧本创作的戏剧海报给予设计师更大的阐释自由。托马耶夫斯基在创作中展现了更为显著的极简主义风格倾向,同时隐喻、关联与幽默的挑衅也成为鲜明特征。

《历史》

  在戏剧《历史》(Historia,1983年)的海报中,托马耶夫斯基难得展现了其对现实政治的立场。用脚趾摆出的造型,巧妙地躲过了当时政府对于象征西方自由主义V字手势的禁令,用脚而不是用手比手势,看似幼稚简单,却传达着老道的揶揄情绪——双手被束缚不能表达反对,只能用上双脚。视觉传达生动凝练,跳出平面载体凸显直接的力量。

《爱德华二世》

  在戏剧《爱德华二世》(EdwardⅡ,1986年)的海报中,同样是单一色彩极简笔触的手势造型,四指合拢食指直立,是爱德华二世质问手下的惯用动作。托马耶夫斯基更借用这一意象隐喻这位君王对欲望、生命、性的复杂态度,画面大量留白却让人心领神会。

《摩尔》

  展览海报是托马耶夫斯基海报创作的第三种委托类型,其中他于1959年创作《摩尔》(Moore,1959年)更被誉为其创作生涯的至高点。托马耶夫斯基以摩尔雕塑特征创作海报上的字母剪贴设计,第二个字母〝O〞同时成为画面中的雕塑底座,平面的蓝色背景和白色线条,巧妙地营造天地间的空间错觉,在完美的尺度间展现摩尔的艺术风格。

《爱 》

  海报《爱》(Love,1991年)是他为自己在阿姆斯特丹美术馆举办的平面设计个展所创作的海报,大胆的笔触蕴含写意气质。

  何见平指出,托马耶夫斯基作为平面设计师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战后之初,国家重建时,当时他的态度是积极支持,他提倡人道主义思想上在专业上的体现十分奏效;冷战时代,他以幽默的姿态,被动地抵制文化和教学;1990年后的社会主义时期,他创作的形象没有偏袒地嘲笑了当时的政治统治。他对社会的观点,对待政治的看法,也是他个人魅力的重要部分。

插画手稿,年份不详

  他说过:“政治犹如空气,我们必须生存其中。”粗读是无奈,细细品味后,才觉察里面的通达和精明世故。那是知识分子对待那个时代采取明哲保身的方法。

《来自伊尔库茨克的传说》

  也正如何见平在画册中所写:“托马耶夫斯基2005年以91岁高龄去世,他的一生犹如完美戏剧的剧终谢幕。他的离去,就像他1967年的作品,戏剧海报《来自伊尔库茨克的传说》(Irkucka Historia,1967年),幕终,却留下一只令人回味和遐想的舞鞋,把我们的记忆封存其中。”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PSA馆长助理、展览部主管黄宓发言

开幕式现场:本次展览策展人何见平发言

开幕式现场:波兰驻沪文化参赞蔡梦灵发言

开幕式现场:嘉宾Lech Majewski发言

开幕式现场:嘉宾Radovan Jenko发言

  托马耶夫斯基的世界性影响

  托马耶夫斯基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其海报创作不仅开创了战后“波兰学院派海报”的鲜明气质,也为开启六七十年代风靡全球的波兰海报风格奠定了基础。他在波兰国立华沙美术学院任教期间建立的“托马耶夫斯基海报大师班”蜚声国际设计界,培养了一大批欧洲著名平面设计师。由于其作品中鲜明的极简笔触和凝练的符号语言,托马耶夫斯基在日本受到广泛关注。

托马耶夫斯基在华沙国立美术学院的课堂上,华沙,1980年,Jerzy Sabara拍摄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将其创作特征与东方美学和日本文化中的书法、俳句的属性相类比,更将其誉为一位禅宗大师:“他是世界平面设计史的大师,垂馨千祀。他的力量神奇无比,为平面设计创作注入创造性的勇气。”

开幕讨论会现场

  开幕活动由一场名为“托马耶夫斯基的设计观和教育观”的开幕讨论会拉开帷幕,讨论会由展览策展人何见平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为Lech Majewski、Alex Jordan、Radovan Jenko、Melchior Imboden以及王序。

  对于托马耶夫斯基所带来的影响,与会嘉宾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何见平在德国学习工作期间受到波兰现代海报的冲击并影响了自己的平面设计创作,相信“托马耶夫斯基原作展”的举办会将其带有普世审美性的视觉语言在中国平面设计界带来多纬度的回响。

  “他的作品简约而在今天看来依然鲜活,并没有受到时间的限制。他的表现形式是绘画形式的,但是他的整个信息的传递,还是经过思考之后,传播给你的平面设计。”

  在他看来,对于托马耶夫斯基的作品,首先是理解:“它是一个设计作品,而不是一个艺术作品。”而他运用“徒手表现图形”的方式,也是对于当下数码化时代的设计的反思与警醒:“现在很少有设计师不用电脑来进行创作,但是因为都运用了数码化工具之后,很多设计师其实更缅怀那段没有工具、徒手创作的时代。托马耶夫斯基的作品这些视觉上你会觉得很吃惊的惊悸图形,其实用徒手用剪刀做出来的,所以今天来推广这样的表现形式,也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王序是第一位向中国的平面设计界介绍托马耶夫斯基和华沙海报双年展的设计师。1992年,日本GGG画廊出版了世界平面设计丛书《GGG BOOKS》,创刊号完整地介绍了托马耶夫斯基。王序通过这本出版物了解到来托马耶夫斯基。王序认为“艺”与“匠”这两个字最适合形容托马耶夫斯基。当我们处于一个电脑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界,再谈托马耶夫斯基以及他对“艺”和“匠”的完美结合,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警示。

  Lech Majewski是托马耶夫斯基的昔日学生,他传承了托马耶夫斯基在波兰华沙美术图形学院制图系教授席位和国际大师班的工作,同时他也是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的主席。Majewski跟随托马耶夫斯基学习了四年,托马耶夫斯基的教授方式更像是一种合作方式,他以一种严肃的幽默和学生们共同讨论与创作。托马耶夫斯基教会了他们3H设计原则,即运用“脑(head)”、“心(heart)”以及“手(hand)”做设计。“脑”代表了我们的传统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手”是我们的绘画能力与其它技能,“心”则是我们的情感表达。

  Radovan Jenko同样也是托马耶夫斯基的学生,现执教于卢布尔雅那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他早年曾在斯洛文尼亚的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托马耶夫斯基设计的海报,深受震撼与启发,所以他追随托马耶夫斯基来到波兰学习。对Jenko而言,托马耶夫斯基不仅是一位教师,还是一个表现者。托马耶夫斯基最早是学习绘画的,所以他的创作方式有点类似于艺术家。托马耶夫斯基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找到自己的设计语言。这种语言是需要易于他人理解,同时也具有明确的传达意义。

  Alex Jordan是法国战后最知名的国际平面设计团体Grapus的创始人之一,现任德国柏林白湖艺术学院教授、视觉传达系主任。Grapus于1970年创立于法国,其创始人之一Pierre Bernard也曾是托马耶夫斯基的学生。Alex Jordan非常认同托马耶夫斯基的3H原则,同时他认为“时间”这个理念对现在的设计师们也很重要。我们现在会花费许多时间在手机上,但设计师需要留出一些时间来放空自己,学习更多的设计风格。此外,Jordan认为托马耶夫斯基以简洁的绘画风格设计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这考验了设计师的把控能力。

  Melchior Imboden是瑞士的著名设计师,瑞士的平面设计较为冷静,更注重文字排版,逐步发展成了闻名遐迩的瑞士国际主义平面风格。而托马耶夫斯基则以绘画、拼贴的方式创作海报,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托马耶夫斯基的作品证实了平面设计与艺术之间是可以没有界限的。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

 (图片来源PSA)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谢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