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颜明谈香港2022春拍:中国书画的市场空间收缩

X9qR8LbppOw8377QbA2uq9ui7xhBTScuHdMaTJx1.jpg

原本就在香港市场占比位居第三的中国书画,在2022年春拍的表现更耐人寻味,既有张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3.7亿港元成交,又有乾隆、董邦达《中秋帖子词卷》的遗憾流拍,《石渠宝笈》记为赵孟頫的《洗马图》临时撤拍……诸多迹象让中国书画行情走势扑朔迷离的同时,在收藏家颜明看来,它的市场在被进一步压缩,而且现实的更加残酷,需要引起业界更多的关注。


一哄而上的抢购局面不复存在

Q《艺术市场》: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在香港2022年春拍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造成如此行情的原因有哪些?

颜明:就近现代书画板块而言,张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以3.7亿港元成交,刷新了张大千拍卖的最高价纪录,让人感到非常欣喜。但同时由佳士得重推的张大千泼彩作品《山寺飞泉图》在6000万港元的价位流拍,比较可惜。另外,有些重要的古代书画作品也惨遭流拍,整体价格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我个人认为造成如此市场表现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是张大千极其精彩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件东西是生货。此画落槌的前一口买家是台湾的大收藏家林百里,而最后是由李嘉诚成功购藏。我记得李嘉诚除在多年前竞买过一套康熙玉玺,后来便一直未出手购买艺术品,这次的突然出手,或许跟苏富比的预展放在中环长江集团中心有一定的关联。所以,真正的艺术精品,特别是很少在市场上露面的精品,必然会得到市场的追捧,还能创造新高。

古代书画里有一件《石渠宝笈》记为赵孟頫的《洗马图》,它出自于2017年轰动一时的“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专场,当时拍了3000多万港元,这次又拿出来拍卖的底价是1600万港元,可惜在拍前宣布撤拍了。以往像这一类拍品,即使不是赵孟頫的真迹,只要在《石渠宝笈》著录过,其实是可以高价成交的,毕竟它是清宫旧藏、藤田美术馆旧藏,而且已经放低底价了,但最后撤拍应该是招商不利所致。这也说明现在的藏家买东西更理智,更看重书画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要求越来越高,水平也越来越高。


还有乾隆、董邦达《中秋帖子词卷》的流拍也值得分析。这件东西是世茂集团许荣茂收藏的,出版在《春华秋荣——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文物集萃》一书中。按道理来讲,5000万港元能够出手的,但也拍流了,我分析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近年来藏家对清代本朝的宫廷书画收藏热情略有减退,加上市场比较缺钱,不少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大买家已经停手;另一方面是这件词卷被重新改装过,不是宫廷原装,品相也存在问题。

总体来说,买家的整体水平相较以往更提升了一层,以前那些土豪式的一哄而上的抢购局面不复存在。眼光虽然越来越挑剔,但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品照样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还会创新高。

Q《艺术市场》:在古代和近现代书画中,哪些拍品的高溢价成交让你印象深刻?

颜明:我比较关注古代书画,这部分市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征集困难、资源非常稀缺,但是有好东西出现,一点也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佳士得香港推出的姚允在的《江淮胜景》页,我参与现场竞拍时曾举到540万港元,但它最终以1350万港元落槌,成交价是1665万港元。它之所以能如此高溢价成交,是因为这套名作有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周亮工的题跋,是他的收藏。而当时的大诗人王士祯最爱其中的秦淮一帧,也写了题跋。更为重要的是,姚允在的作品非常少见,而且他的绘画越小越精湛,他对于明末清初的金陵八家特别是叶欣有很大的影响。虽然这套图册不全,少了两开,少了落款,但它仍然是一件重要的古代艺术精品,所以这个价格其实也不算贵。


记得中国嘉德在2021年推出了一套龚贤、傅山、梁清标、纳兰容若等78家的《致高江村同人书画册》,将近7000万元成交。这说明如今的藏家,其书画鉴赏的水平和修养都非常高,而他们要买有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的东西,这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近现代书画我关注的比较少,但个人觉得市场分化愈加明显,像张大千、吴冠中等跟西方接轨的画家,其作品的价格还是很坚挺的,尤其他们的精品,行情不怎么受影响,一般作品的价格也滑落得很厉害;但纯粹追随传统的中国画,境遇就有点令人堪忧。

Q《艺术市场》:在你看来,中国书画板块当下的市场表现,会对即将到来的内地春拍和今后的市场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颜明:如今两极分化愈加严重的中国书画市场,说明现在的买家眼光敏锐、出手精准,大家对于拍品品质高低的判断愈加趋于一致,而且越来越追求有艺术性、文化性的拍品。如姚允在的《江淮胜景》和《致高江村同人书画册》,最后的成交价都远超市场行情,就是非常典型的实例。

另外,估价低的小清新或者好玩的拍品也能获得很好的成交表现,而中间档位的拍品无论是成交率还是溢价都难有惊喜。

值得一提的是,书法板块的整体行情目前仍比较稳定。即将到来的内地春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征集困难、内卷严重。因为疫情,拍卖公司不能去海外征集,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挖掘,海内外市场中的生货越来越少,该挖的都挖出来了,好东西也都被收藏了,能够在市场流通的好东西凤毛麟角。在市场缺少货源、内卷严重的情况下,我觉得不要再奢求什么爆发性的增长、业绩再创新高,这都没有意义。就目前来说,开源节流、维持稳定、共克时艰,努力好好地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要力挺本土优秀的当代艺术家

Q《艺术市场》:在你数十年的收藏经历中,中国书画板块最近一次出现整体大滑坡的状况,是在什么时候?两相对比,中国书画此番的周期性表现有何不同?

颜明:现在因为疫情,市场遇冷,跟2003年非典、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形有点接近。但恰好是在2003年非典疫情以后,中国书画行情井喷,尤其是海派绘画,价格一下子就起来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风声鹤唳、一片萧条,大家都很恐慌,但是没想到随即而来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从2009年开始让中国艺术品真正掀起了第一波大牛市。

当然,这次的情况跟以前完全不一样,所以很难再出现以往那样的黄金时代。在如今的循环周期内,不同点就是当代艺术板块的市场火爆,深刻影响了中国拍卖收藏界的生态——很多买传统艺术品的收藏家也开始买当代艺术,而且既买中国当代,也买西方当代;与此同时,“90后”的新生代年轻藏家,他们更关注当代艺术,而不是中国书画,诸多因素都在严重挤压中国书画的市场份额;而且随着当代艺术板块的市场愈加繁荣,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内地,当代艺术的占比都会超过中国书画。

目前,西方当代艺术的市场受到了全球藏家的追捧,从香港拍卖市场可以看到,西方当代艺术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从中还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年轻西方艺术家,当红者如Cicely Brown、Loie Hollowell、Hernan Bas,不停地在创造纪录,不注意也很难。


在艺术市场愈加全球化的当下,我们反观自己的本土艺术家,也会有更多的思考。此时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热情更高了,让我抛开艺术市场的发展轨迹,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本身去回顾过往,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从周春芽、张晓刚、曾梵志、张恩利等,到年轻一代艺术家贾蔼力、仇晓飞、王光乐、梁远苇等,以及更年轻的后起之秀,他们的发展和未来,他们更有机会表现自己,创作出卓越的作品。

现在连越南都在力捧本国的艺术家。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我们更要力挺本土优秀的当代艺术家,我也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充满信心。


X0xZ8rZu7D7qdHXORIBuO8VhhaGj55G3JKY4lExE.jpg

Q《艺术市场》:在如此大环境下,你认为藏家该如何介入中国书画的收藏,或者说该如何面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颜明:艺术品市场在过去的10余年间产生了巨大的财富增值效应,这吸引了很多圈外人士纷纷进场。如今想把艺术品投资作为短期的获利行为,已经难上加难,一不小心还可能会被套牢,加上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行业流动性不足,投机分子纷纷离场,导致中国书画市场整体估值走低。但真正能够留在这个市场且持续购藏的买家,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顶尖的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从长周期来看,仍然是保值增值的最好手段之一。但归根结底,买家、藏家还需提升自己的审美和鉴赏水平。我们应该对中国书画有信心,毕竟它是国粹、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另外,我对整个中国艺术品行业是充满信心的,因为中国的经济体量这么大,而一年的艺术品拍卖营业额也就两三百亿元,根本微不足道。困难毕竟只是暂时的,中国书画的资源又是稀缺的,反过来说,需求其实是很广阔的,这需要拍卖公司更加努力地去推动、去发掘市场,去吸引甚至培养更多的艺术品爱好者和收藏家。

回望历史,那些兵荒马乱的年代,仍然有一大批像张伯驹那样拯救文物、保护国宝的人;那么在如今这个和平发展的年代,艺术品行业必然会有更好的前景,尤其是古代艺术品,必将是永恒的传承。

作者:刘礼福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