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编者按:张大千友人遍布中外,几乎涉及各个领域,文武官员、社会贤达、各方名人,三教九流,无所不交,并留下无数趣闻、美谈、佳话。雅昌艺术网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朱浩云为此特别撰写《重情讲义 格局大气 —晒晒张大千赠友人的画作》系列文章,并整理张大千的朋友圈及生前送友人的书画,以飨读者。
据笔者梳理和研究,发现在海内外市场上,有很多创下高价的作品是大千赠送给友人的,不仅作品精湛,而且数量极为可观。这里着重介绍张大千分别馈赠海外和大陆朋友的作品。其中在海外方面,下列友人珍藏的张大千作品屡屡在市场上引发热点,拍卖价格令人咋舌。
张大千和张群在赏花
▍张群(1989—1990年)
国民党元老,四川华阳人,与张大千是同宗同乡。张群比张大千年长10岁,张大千称他是老长兄、老乡长,生前在长达近60年的时间里建立了深厚友情,大千曾说过张群多年来都是最照顾他的。张大千1978年定居摩耶精舍后,张群曾提议张大千、张学良、张群、王新衡四人每月聚会一次,轮流坐庄,此成为了台湾最著名的饭局,并在民间流传“三张一王,转转会”的雅号。此外,张群还是张大千遗嘱的四位见证人之一。从两人交往看,张群对张大千一直给与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还通令大千身旁亲友帮忙照护“均宜节省此老之精力,为国家珍惜一代之大师。” 甚至,在大千逝世后,张群还以95岁高龄亲自为老友治丧,并支付丧礼费用、处理遗产。不过,最让大千铭记的是1949年国民党溃败大陆时,张大千准备从成都远走海外,最后还是在张群的帮助下成行。如果张大千那时不能在大陆全身而退,凭张的复杂历史和做派,他的结局极可能比吴湖帆、马连良更惨,自然也就没有张大千后半生的辉煌和风光。所以,像张群这样的救命恩人,情商极高的张大千自然铭记终身,感恩戴德。所以,他把毕生最精彩之作馈赠张群也就在情理之中。张大千去世时,张群的一付挽联颇能反映他俩关系。
五百年国画大师,阅览之博,造诣之深,规范群伦,无忝邦家称瑰宝;
半世纪知交莫逆,忧患共尝,艺文共赏,仓皇永诀,空余涕泪对梅丘。
左:张大千《红拂女》
(2013年嘉德7130万元成交,张群旧藏);
右:张大千甲申(1944年)作《泼墨紫》镜心
(2011年嘉德3392.5万元成交,赠张群夫人)
张大千 1977年作《 雅歌·香草嘉果良木12开册 》
(2017年保利3795万元成交,赠张群)
在海内外市场上,张大千为张群而作的作品有些已经在市场释出,且屡有高价,引发轰动。如张大千《红拂女》镜心在2013年嘉德以7130万元成交,张大千1944年作《泼墨紫》镜心在 2011年嘉德以3392.5万元成交(赠张群夫人),张大千《风荷屏》在1999年佳士得827万港元成交(张群70大寿张大千赠), 张大千 1977年作《雅歌•香草嘉果良木册页 (十二开)》在2017年保利以3795万元成交,张大千1939年作《仿钱霅溪仕女》立轴 在2011年嘉德以1782.5万元成交……未来张群的藏品必将是海内外各大拍卖行竞相寻觅的重点目标。
张大千《风荷 屏》
(1999年佳士得827万港元成交, 张大千为张群70大寿作)
▍张学良(1901—200年)
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少帅——发起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的主将,“三张一王,转转会”成员之一。东北奉天人。张学良与张大千在民国时期多有交集,并留下很多精彩的趣闻轶事,至今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谈资,如果将两张的交往写成一本书,恐怕会相当精彩。
张大千和张学良合影
张大千去世后,张学良受纪念馆之请,为四川内江“张大千纪念馆”题写了匾额。1994年台北苏富比曾举办张学良定远斋藏书画专场拍卖会,18件张大千的画作为专场掀起了拍卖高潮,其中11幅拍价超过100万新台币,《湖山清舟》以高达1050万新台币落槌,《水竹幽居》和《秋声图》也分别以520万新台币和390万新台币分列第二、第三名。
张大千、徐雯波夫妇与张学良女婿陶鹏飞合影
最有趣的是,张学良收藏的张大千菜单引发极大关注,这是81年元宵节张大千家宴张学良与张群夫妇等人的菜单,宴后张学良将菜单裱成手卷,请大千在卷尾补题,并绘有蔬果若干。
左:张大千1976年作《春酒百福》镜心
(2018年中贸圣佳712万元成交,赠张学良);
右:张大千1972年作 《自画像》 立轴
(2014年保利172.5万元成交,赠张学良)
此菜单被台湾著名收藏家林百里以高达258万新台币收入囊中,让人为之惊叹。之后,国内市场也陆续出现过张学良的旧藏,颇受市场欢迎,如张大千1976年作《春酒百福》镜心在2013年北京文津阁获价793.5万元;张大千1972年作《自画像》立轴在2014年保利以172.5万元成交;最值得一提的是,张大千当年赠张学良女儿女婿张闾瑛、陶鹏飞夫妇的佳作——《伊吾闾瑞雪图》在2019年苏富比以高达1.63亿港元成交,轰动海内外。从中也可看出,张大千与张学良的友谊已延续至张学良的后辈。
张大千1969年作《伊吾闾瑞雪图》镜框
(2019年苏富比1.63亿港元成交,赠张学良女儿女婿张闾瑛、陶鹏飞夫妇)
张大千与王新衡及张大千心爱的长臂猿合影
▍王新衡(1908—1987年)
浙江慈谿人,蒋经国同学,最初在国民党内任职,后转入企业界,曾任亚洲水泥公司董事长。王新衡也是“三张一王,转转会”成员之一。在三张一王中,张群和张学良为张大千在大陆时期便已熟识的老朋友,而王新衡则是1951年张大千短暂旅台举办画展时才相识,两人志趣相同,一见如故,结下深厚的友谊。之后,王新衡不仅协助张大千办展或是帮助大千处理在台的事宜,亦对张大千的健康极为关怀,王也是张大千遗嘱的四位见证人之一。
左:张大千 1967年作《丁未泼彩》 镜心
(2021年保利4025万元成交,赠王新衡);
右:张大千戊戌(1958年)作《华岳高秋图》 立轴
(2011年嘉德1058万元成交,赠王新衡)
2010年后,王新衡收藏的张大千作品释出较多,动辄都是数百万元乃至数千万元,代表性的有2011年嘉德推出的张大千1958年作《华岳高秋图》立轴,以1058万元成交;2021年保利上拍的张大千1967年作《丁未泼彩》镜心,尽管那时艺术市场受到宏观经济和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此作却受到众多买家的追逐,最后以高达4025万元成交,轰动一时。
左上:张大千1953年作《水仙》团扇
(2020年佳士得87.5万港元成交,赠王新衡夫人);
左下:张大千1980年作《双清图》镜框
(2020年佳士得187.5万港元成交,为王新衡夫妇双寿而作);
张大千1976年作《 松竹梅》镜框
(2020年佳士得768.5万港元成交,赠王新衡)
1920年代,张大千(右一)与张目寒(中)、刘旭沧(左一,北平摄影家)在上海合影
▍张目寒(1902—1980年)
张大千义弟,安徽霍邱人。早年曾参加北京著名文学团体“未名社”的发起工作,后担任过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等要职,赴台后曾任后“监察院”秘书长.为于右任先生的重要幕僚。他与张大千是情同手足的结盟兄弟,一生乐为大千艺事奔波,而张大千有什么难言之隐或是苦衷,也会毫不保留地向他倾诉,其私密的事也会委托他办理。1971年张目寒收到张大千为他七十寿辰所作《黄山前后澥图》曾对记者说“大千先生就是如此的真诚与重情,他永远记得朋友的生日,永远想着朋友们。”张目寒去世,张大千极为悲痛,亲撰挽联,却多次错写,最后悬于祭堂上的也是错写改过的,曰:“春草池塘,生生世世为兄弟;对床灯火,风风雨雨隔人天。”可见两人手足情深!
左:张大千1967年作《春山瑞雪 行书七絶 (一对)》 镜框
(2018年苏富比8300.55万港元成交,为张目寒68岁生日所作);
右:张大千癸巳(1953年)作《白荷》团扇
(2015年嘉德161万元成交,赠张目寒夫人)
在市场上,张目寒收藏的张大千作品有的已在市场露面,如张大千1967年作《春山瑞雪·行书七絶(一对)》镜框为张目寒68岁时大千送的贺礼,此作在2018年苏富比以8300.55万港元成交,轰动拍场;张大千1953年赠张目寒夫人的《白荷》团扇在2015年中国嘉德以161万元成交;张大千《致张目寒信札(十卷五十通)》在2019年保利以高达1012万元成交。从中可预见:日后张目寒的藏品只要流入市场,必会引发市场关注。
张大千《致张目寒信札(十卷五十通)》
( 2019年保利1012万元成交)
张大千与黄君璧合影
▍ 黄君璧(1898—1991年)
广州南海人。与张大千的关系非同一般,也是了解大千最知根知底的挚友之一。张黄订交于1922年,两人志趣相投,互相激赏,情同手足,黄君璧比大千几个月,大千一直称黄君璧为三兄。在长达60余年交往中,他们时有合作、互赠作品乃至古画名迹,多次同游雁荡山、峨眉山、广元等名川大山。
左:张大千1939年作《金顶佛光》镜心
(2011年翰海1380万元成交,赠黄君璧);
右:张大千40年代初中期《唐人大士像》
(2017年朵云轩2530万元成交,赠黄君璧)
建国前黄去了台湾,大千漂泊海外,1976年定居台湾摩耶精舍,直到1983年大千去世前始终与大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走动,这在大千好友中是绝无仅有的,即便50年代大千定居巴西八德园后,黄君璧还曾远涉重洋去会晤大千老友。大千定居台湾摩耶精舍后,他们之间的走动更勤,时常合作绘画,共同品鉴古画,举办张黄联展。每年重要节日大千都会馈赠书画等。市场上这类作品流出较多,价格不菲。如张大千1939年作《金顶佛光》镜心在2011年翰海以1380万元成交;张大千40年代初中期作的《唐人大士像》在2017年朵云轩以2530万元成交;张大千1947年作《白云堂图》手卷在2019年嘉德香港以3715万港元成交;张大千1947年作《致黄君璧“才子英雄”行书联》在2019年嘉德以889万元成交。这些动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重量级拍品,也是张黄两人交情的见证。
左:张大千丁亥(1947年)作《白云堂图》手卷
(2019年嘉德香港3715万港元成交,赠黄君璧);
右:张大千 丁亥(1947年)作 《致黄君璧“才子英雄”行书联》
(2019年嘉德889万元成交,赠黄君璧)
张大千与台静农合影于摩耶精舍 (黄天才摄)
▍台静农(1903—1990年)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书法家。安徽霍邱人。台与张三十年代中期经张目寒介绍而订交,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张大千寓所门额横匾“摩耶精舍”四字即出自台静农手笔。台氏书斋原为“歇脚盦”,1982年易名“龙坡丈室”,四字横匾则请大千所书。大千寿诞时,台氏屡治印奉贺,同样,台寿诞时。大千也是佳作奉贺,即便张在大洋彼岸,两人仍有往还。大千居台后,走动更密。张大千曾评价台静农:“三百五十年来写倪字的第一人”。让人难忘的是:张大千在临终前,将伴他一生的倪字精品,送给了台静农,为艺坛留下了“宝剑赠英雄”现代佳话。
左:张大千1967年作《灊霍瑞霭》镜心(
2017年苏富比以3103.75万港元成交,赠台静农);
右:张大千戊戌(1958年)作 《楷书临瘗鹤铭 册页(四十八页)》
(2021年嘉德299万元成交,赠台静农)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件台收藏的张大千力作释出,价格极其可观。如张大千1964年作《墨荷图》镜心在2017年上海匡时以1725万元成交;张大千1971年作《椿树千碧图》镜心在2020年中贸圣佳以253万元成交;张大千1961年作 《赠台静农摩诘山园图》镜心在2020年保利以2760万元成交;张大千1967年作《灊霍瑞霭》镜心在2017年苏富比以3103.75万港元成交;张大千1958年作《楷书临瘗鹤铭册页(四十八页)》在2021年嘉德以299万元成交。从中可见大千赠台静农作品有多么的用心和精湛。
左:张大千1950年作-印度仕女图-镜心
(2010年北京传是470万元成交,赠台静农);
右:张大千1964年作 墨荷图 镜心
(2017年上海匡时1725万元成交,赠台静农)
左:张大千1971年作《椿树千碧图》 镜心(2020年中贸圣佳253万元成交,赠台静农);
右:张大千1961年作 《赠台静农摩诘山园图》镜心(2020年保利2760万元成交)
▍李祖莱 (生卒年不详)
上海名士。浙江镇海人。李氏家族与张氏为世交,因此李祖韩、李祖夔、李祖桐、李祖莱、李秋君兄妹皆与张大千交好,感情弥深,他们也是张大千民国时期在上海活动的重要支持者。大千呼李祖韩为“大哥”,唤李秋君为“三妹”, 他在《与祖莱德英书》中直呼李氏夫妇“七弟”“弟媳”,在另一幅赠李德英五十寿的《阆苑山君》题款则径呼其“七娣”,而李家子侄辈则称大千为“八叔”,可见张氏与李氏兄妹之间已亲若家人。
1959年张大千夫妇(前排)高居翰(后排左一)与方召麟(后排左二)、李祖莱(后排左三)
李祖莱夫妇1948年后定居香港,张大千去国后与李家交往则由李祖莱传递,其在香港举办画展皆由李氏夫妇张罗,可以说是张大千作品在香港买卖和展览的经纪人。此外,李祖莱还是张大千遗嘱的四位见证人之一。
左上:张大千 1968年《乔木芳晖》 镜心
(2018年保利471.5万元成交,赠李祖莱夫妇);
左下:张大千戊申(1968)年作《佳人番犬图》镜片
(2013年广东崇正1035万元成交,赠李祖莱夫妇);
右图:张大千1963年作《嘉藕图》立轴
(2011年保利1322.5万元成交,赠李祖莱夫人李德英)
大千馈赠李祖莱、李德英夫妇画作都是精品,也是海内外市场上的抢手货,如张大千1963年作《嘉藕图》立轴在2011年保利以1322.5万元成交;张大千1968年作《佳人番犬图》镜片在2013年广东崇正以1035万元成交;张大千1973年作《晚帆》镜框在2016年苏富比以872万港元成交;张大千 1968年《乔木芳晖》镜心在2018年保利以471.5万元成交。
1970年于美国加州克密尔合照,
左至右:徐雯波夫人、张大千居士、高岭梅先生及詹云白夫人
▍高岭梅 (1913-1993年)
著名摄影师。杭州钱塘人。堂号“梅云堂”。此号取自高岭梅先生、詹云白夫人的名字,是其子女为纪念父母与张大千五十年情同手足所创立。若论近代收藏张大千作品最重要的藏家,梅云堂实在当之无愧。高氏早年在南京从事摄影行业,曾为张大千拍摄画作。
张大千挥毫,旁立为高岭梅子女
1944年初高氏因中日战争自南京前往转徙西南,从昆明到重庆而成都,重遇刚从敦煌回川展出其临摹成果的张大千。两人惺惺相识,在此后他们的书信来往和画上题款中高岭梅称张大千为八哥,而大千先生则称高氏四弟,足见两人的情谊非同一般。
张大千1966年作《招隐图》镜框
(2013年苏富比7180万港元成交,为高岭梅作)
香港苏富比曾在2011年和2013年两次举办过梅云堂藏张大千作品的专场拍卖会,轰动海内外,所上拍的张大千作品有的是大千馈赠给高岭梅和夫人的,有的是高从市场上购买的。其中2011年苏富比隆重推出的梅云堂藏张大千作品专场,实现白手套,总成交额6.8亿港元,2013年再推专场,成交率96%,总成交额3.29亿港元,其中不少大千馈赠画作拍出相当理想的价位,如张大千《自画像》立轴在2011年专拍会上获价374万港元,有趣的是此作当年被北京卓德再次推出时,成交价高达747.5万元,价格翻了一倍。在2013年专拍会上,张大千1960年作《自画像》立轴获价556万港元。张大千1966年为高岭梅作《招隐图》镜框获价7180万港元。
左:张大千《自画像》立轴 ,尺幅58×32厘米
(2011年北京卓德747.5万元成交,赠高岭梅);
右:张大千1960年作《 自画像 》立轴,尺幅 70×47厘米
(2013年苏富比556万港元成交,赠高岭梅)
今天,梅云堂三个字就是张大千画作的市场标杆,只要是高收藏过的张大千作品,往往会引发市场的关注。有专家认为,如果没有梅云堂,张大千可能不会创作出这些意义特殊的作品;如果没有张大千,也无法成就梅云堂在书画收藏史上的地位,更不会有今天拍场上张大千作品的拍卖奇迹。
张大千与罗寄梅、刘先夫妇合影
▍ 罗寄梅(1902-1987年)
民国著名摄影师,有“中国拍摄敦煌壁画第一人”之称。湖南长沙人。罗与张早在30年代初就建立了良好关系。1943年4月,时任“中央通讯社”摄影部主任的罗寄梅偕夫人刘先追随张大千来到敦煌,从此与敦煌及张大千结下了一世的缘分。罗先后为张大千留下很多珍贵影像,目前所见的所有张大千在榆林窟时期的照片,均为罗寄梅拍摄。张生前不仅送字画,而且将很多文房用品赠予罗夫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大千居住在美国加州的“可以居”、“环碧庵”,罗寄梅夫妇多次赴加州探望,为这一时期大千先生的生活留下了一批珍贵的摄影照片;而大千先生不仅将一些私密的事物交与罗寄梅夫妇办理,留下了许多往来信函,也将许多“可以居”、“环碧庵”案头文玩送给“忆梅庵”主人夫妇留作纪念。这是他们几十年的相知相交的积累,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情谊所在。
左:“艺坛主盟”高诚堂、玉川堂特选牛耳毫笔及大千用笔
(2012年嘉德103.5万元成交,赠罗寄梅);
中:大风堂特制“梅瓶”
(2012年嘉德78.2万元成交,赠罗寄梅);
右:砚墨朱砂墨一组
(2012年嘉德32.2万元成交,赠罗寄梅)
牛耳毫笔是张大千最为中意的毛笔,他曾将“艺坛主盟”牛毫笔赠送给毕加索、谢稚柳、黄达云等人,这都是张大千所看重之人,而赠予罗寄梅夫妇的达四支之多,足见两家情意深厚。2012年嘉德曾上拍一批张大千赠罗寄梅的物品,其中一组《“艺坛主盟”高诚堂、玉川堂特选牛耳毫笔及大千用笔》 以103.5万元成交;大风堂特制“梅瓶”78.2万元成交;砚墨朱砂墨一组32.2万元成交……罗寄梅收藏的张大千字画在市场上也不少,如张大千1977年作《夕阳垂钓》立轴在2011年嘉德以161万元成交;张大千1972年作《坐忘册》在2017年保利获价2357.5万元;张大千1941年作《黄山始信峰》立轴在2012年嘉德以207万元拍出。(31—32)
左:张大千1972年作《坐忘册》
(2017年保利2357.5万元成交,赠罗寄梅夫妇);
中:张大千1977年作《夕阳垂钓》立轴
(2011年嘉德161万元成交,赠罗寄梅);
右:张大千辛巳(1941年)作《 黄山始信峰》立轴
(2012年嘉德207万元成交,赠罗寄梅)
▍蔡孟坚(1905 -2001年)
民国时期在国民党军政任职。江西萍乡人。讲义气,重信诺,乐于助人,故而人脉极广。张大千与蔡孟坚深挚的情谊源自于他的敦煌之行。
张大千与蔡孟坚合影
1941年大千在赴敦煌途中,经过甘肃省会兰州,即结识了在兰州任职的蔡孟坚。在其后的两余年中,大千多次经过兰州,蔡氏都照顾有加,尤其是从兰州到敦煌的旅途,风沙千里,崎岖坎坷,匪患众多,是蔡孟坚为他租来了一辆羊毛卡车,并说服西北军阀马步青派出一连骑兵,保驾护航;风俗民情不通,是蔡孟坚为他请来晚清进士出身的陇上文化名家范振绪,一路导览,释疑解惑。
左:张大千1973年作《云山飞瀑》镜心
(2010年嘉德896万元成交,赠蔡孟坚夫妇);
右:张大千 《看山须看故山青》镜心
(2009年佳士得542万港元成交,赠蔡孟坚)
如此关怀备至自然让大千刻骨铭心。难怪1960年大千游台湾时灵感大发,创作了一幅的泼彩山水《看山须看故山青》,观者四座皆惊、连声叫好,大千也颇为得意和自信,当时对这幅革故鼎新的巨作,许多收藏家都亮出重金,但张大千一一婉谢。随后远赴美国,心花怒放地拜会了手足情深的好友蔡孟坚,并深情地说“兄弟呀,请笑纳。”
1949之后,蔡氏渡海去台,其后亦移居美国,两人仍多有相见晤谈的机会。张馈赠蔡的作品不少,并时有在市场上露面,价格不菲。如张大千《看山须看故山青》镜心在2009年佳士得以542万港元成交;张大千1973年赠蔡孟坚夫妇的《云山飞瀑》镜心在2010年嘉德以896万元成交。这些画作见证了蔡与张四十多年的交情。
▍ 蔡克庭 (生卒年不详)
澳门巨商,张大千最初是在重庆与蔡克庭之二子蔡昌銮结识,二人成为至交好友。
左:张大千 1948年作《唐人秋猎图》镜心
(2013年保利4255万元成交,赠蔡克庭);
右:张大千1949年作 《旗袍─芍药》旗袍
(2021年佳士得200万港元成交,赠蔡克庭家族)
1949年春张大千及其弟子、仆人在澳门蔡家豪宅中作客达三月之久,为了感谢蔡家的盛情款待,张大千多有作品相赠,其中将多次参加其画展非常看重并列为非卖品的《唐人秋猎图》送给蔡克庭。此作在2013年被保利隆重推出,成交价高达4255万元。尤需指出的是,张大千一生在旗袍上画画共有11件,每件图案都不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张大千牌”限量版。1949年,张大千绘制了4件白缎旗袍分别赠送给了澳门殷商蔡克庭的两位女儿和两位儿媳。但这4件作品至今没有公开展示过。2021年佳士得觅到了蔡克庭家族释出的一件《旗袍─芍药》旗袍,成交价200万港元。
张大千夫妇、李顺华夫妇与著名厨师娄海云(右一)
▍娄海云(生卒年不详)
四川人。张大千居住巴西八德园时期的御用厨师,追随张大千达七年之久。
左:张大千1972年作《远浦归帆》 镜心
(2016年嘉德1872.5万元成交,赠娄海云);
右:张大千乙巳(1965)年《乙巳泼彩》镜心
(2013年嘉德2702.5万元成交,赠娄海云)
后因大千好友董浩云在纽约金融区开设“四海餐厅”力邀其任主厨,张大千方慷慨礼让。四海餐厅在纽约开张后异常火爆,连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夫人都是座上客。张与娄关系密切,生前多有馈赠。特别是张大千一律视家厨为友人,娄得到张大千精心培养和指教,几年后能做200余种菜肴,能配置十几桌肴各异的宴席。在市场上,娄的藏品屡屡引发极大关注,如2013年嘉德上拍的张大千1965年作《乙巳泼彩》镜心 以高达2702.5万元成交;2016年嘉德又推张大千1972年作《远浦归帆》镜心以1872.5万元卖出,如此高价见证了大千与家厨娄海云非同一般的友谊。
张大千与李顺华、陈雪梅夫妇用餐
▍李顺华(1934年生)
别名李庬,号大胡,鉴藏家,江苏无锡人。1934年生于上海,现居美国纽约。祖父与父亲均为古董商人。父亲李凌云与张大千之兄、著名画家张善孖友善,通过张善孖的引荐,李凌云与张大千也日益熟络,并培养出深厚的友谊,从此也引申出张、李两家几代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谊。
左:张大千1966年作《蔬果八开册页 》
(2012年匡时国际1035万元成交,2020年永乐1265万元成交,赠李顺华);
右:张大千1949年作《仿陈老莲觅句图》立轴
(2013年匡时国际1897.5万元成交,李顺华夫妇)
1953年李顺华从上海来到香港,一年后,接受父亲的建议,赴南美跟随张大千学习古礼、书画、鉴赏、烹调。也许性格使然,李顺华与大千先生尤为投缘,经大千先生的点拨,李在绘艺、鉴赏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后来无论是大千赴美还是八德园落成,李与张始终保持着交往与联系。大千每赴美国画展,李均代为安排行程及展览要事,他亦常携家眷赴巴西,聆教诲,临真迹。“随侍杖履”数十年来,李顺华、陈雪梅夫妇先后收藏张大千书画百余件(套),而大千先生相赠之画,或为同游所感所记、新岁补壁,或为授业示范、同好雅赏,不胜枚举,却是件件精品,无一件敷衍了事,草草应付……亦师亦友亦子侄,就这样,李顺华先生在张大千身边整整三十年,翰墨因缘就在这样的来来往往中积淀下来。
左上:张大千《峨眉瑞雪》镜心
(2013年北京传是333万元成交,赠李顺华);
左下:张大千1969年作《夏山图》镜心
(2021年保利241.5万元成交,赠李顺华);
右图:张大千1969年作《夏山图》镜心
(2021年保利241.5万元成交,赠李顺华)
2000年后,李的藏品多次在各大拍卖会上亮相,如张大千1966年作《蔬果八开册》在2012年匡时国际以1035万元成交;张大千1949年作《仿陈老莲觅句图》立轴在2013年匡时国际以1897.5万元成交;张大千《峨眉瑞雪》镜心在2013年北京传是以333万元成交;张大千1969年作《夏山图》镜心在2021年保利以241.5万元成交……目前,李的藏品价格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即便是小品价格也很贵,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张大千画给他的作品之精。
张大千与摩耶精舍四大护法合影,
左起黄天才、张大千、沈苇窗、羊汝德、徐伯郊
▍ 摩耶精舍四大护法(徐伯郊、羊汝德、沈苇窗、黄天才)
这是1976年张大千移居台湾后,有人将徐伯郊、羊汝德、沈苇窗、黄天才合称之为“摩耶精舍四大护法”,意指大千除亲人门生外最重要的“门下行走”,也是张大千海外四大代理人。四人中徐伯郊(1913—2002年)是“香港十大收藏家”之一,长期在香港银行界任职;羊汝德(1926—2010年)是台湾《国语日报》的社长,书画评鉴家;沈苇窗(1918—1995年)是香港《大人》《大成》杂志的主编,可说是最捧大千的人;黄天才(2024—2022年)是“中央日报”驻日特派员、社长,“中央通讯社”社长,他们分别负责处理大千在台湾、香港、东京、大陆等地事务,同时,由于四人都爱好书画、戏曲、美食,与大千相当投缘,关系极其密切,一直是摩耶精舍的座上宾,他们得到大千馈赠的作品不仅多,而且精。
左:张大千癸卯(1963年)作《仿王蒙青卞隐居图》立轴
(2018年嘉德香港472万港元成交,赠徐伯郊);
右:张大千《飞景夫人像》镜心
(2013年佳士得68.75万港元成交,赠徐伯郊夫人)
张大千壬戌(1982年)题旧作《临敦煌佛像》立轴
(2009年嘉德336万元成交,赠羊汝德)
目前,四人收藏的作品有不少流入市场。如张大千1982年题旧作《临敦煌佛像》立轴(赠羊汝德)在2009年嘉德以336万元成交;张大千1972年作《七十四岁自画像》立轴(赠沈苇窗)在2017年嘉德以334万元成交;张大千1963年作《仿王蒙青卞隐居图》立轴(赠徐伯郊)在2018年嘉德(香港)以472万港元成交;张大千1964年作《兴平揽胜》立轴(赠黄天才)在2011年嘉德以495.5万元成交……
左上:张大千壬子(1972年)作《 七十四岁自画像》 立轴
(2017年嘉德334万元成交,赠沈苇窗);
右上:张大千 1982年作《降福驱邪》镜心
(2018年广州崇正287.5万元成交,赠沈苇窗);
下图:张大千1950年作《粉荷》镜框
(2019年佳士得125万港元成交,赠沈苇窗)
左:张大千1964年作《兴平揽胜》立轴
(2011年嘉德495.5万元成交,2010年北京诚轩235.2万元成交,赠黄天才);
右:张大千 1977年《水殿暗香 》镜心
(2018年保利172.5万元成交,赠黄天才夫妇)
今天,张大千作为海内外市场的风向标,各大拍卖行都会把征集大千画作作为重点,而寻觅大千馈赠友人之作又是重中之重,原因是大千送人作品往往是最用心的精彩之作,几乎每一件作品都有令人回味的故事和题材。
方闻先生(1930—2018年)
像2011年嘉德上拍的张大千1968年作《爱痕图》镜心,是赠送好友方闻(1930-2018年)的。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当时的方闻还是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学者,张大千在美国举办巡展之际,方闻为之奔走相助,两人结缘。巡展结束后,张大千将这件在纽约、波士顿和芝加哥等地巡展过的《爱痕图》赠予方闻。
张大千 戊申(1968年)作《爱痕图》镜框,尺幅76.2×264.2厘米
(2010年嘉德1.008亿元成交,赠方闻)
2011年方闻依然拿出《爱痕图》交嘉德拍卖,获价1.08亿元,不仅创造了当时张大千作品的市场新高,而且开启了近现代书画亿元价格的新时代。据悉,方闻将这笔拍卖所得用于建设浙江大学艺术博物馆,着实让人敬佩。
何浩天(右一)陪同张大千参观画作
同样,大千在台湾的好友何浩天(1919 -2009年),浙江诸暨人。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大千回台定居后,彼此交往尤见密切,相交甚深。七十年代中期何担任馆长期间,先后为大千先生举办多项展览,均轰动一时。他策划付梓的《张大千书画作品集》共六册,已被奉为圭臬,对播扬其艺术起莫大的推动作用。
左:张大千1981年作《泼彩荷花》镜框
(2017年佳士得4280万港元成交,赠何浩天);
右:张大千1975年作《泼墨山水》镜框
(2017年佳士得970万港元成交,赠何浩天)
1991年,年逾古稀的何浩天踏上阔别40余年之久的故土,看到家乡诸暨阮市镇没有一所像样的幼儿园,他毅然决定,自己投钱筹建。但是当时,他所有的钱都投入藏书楼,已然囊中羞涩。于是,何浩天想起张大千曾赠送给自己的两张画作,最终,他决定让画筹款。于是将《泼彩荷花》作价3万美金、《泼墨山水》作价2.5万美金卖给台湾从云轩堂主张福英女士,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了家乡人民。应该讲,90年代五六万美金也是非常可观的一笔资金。前几年,这两件画作已在佳士得露面,其中张大千1981年作《泼彩荷花》镜框2017年在佳士得以高达4280万港元成交,另一件张大千1975年作《泼墨山水》镜框2017年在佳士得以970万港元卖出,轰动拍场。拍出如此高的成交价不仅是对张大千画作价值的认可,也是对何浩天先生所作所为极大的认可及赞赏,更是人文价值的淋漓体现。所以,从这些动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海内外各大拍卖行争相把大千作品列为拍卖台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未完待续)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和拍卖图录
2022年11月26日写于上海五栖斋
作者:朱浩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