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花说画:弗里达∙卡萝(下)——情人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144ff006f7607e25de5c213b4e9d8a66.jpg

《镜框》卡萝自画像1938 局部




花说画:弗里达∙卡萝(下)——情人们


花花



亚马逊网去年上架了一本关于墨西哥超现实主义女画家弗里达∙卡萝的书, 标题为 《心,弗里达·卡萝在巴黎》,作者是一名法国摄影师兼电影制片商,叫马克∙佩提特金(Marc  Petitjean)。他说写这本书的原由是十年前一位墨西哥作家不知通过什么渠道联系到他,问他是否知晓他父亲和弗里达∙卡萝的关系,是否可以提供一些细节,如果他有印象的话。好奇加商业嗅觉驱使马克花了近十年时间,对卡萝进行了精心细致的研究,尽极所能地从蛛丝马迹和想象中挖掘材料,最终拼拼凑凑地写成这本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4b2f7b18436f727a6f4d82526839a0f1.jpg

《心,弗里达·卡萝在巴黎》 马克∙佩提特金著 (法语版)



卡萝十八岁的一场车祸后的二十九年里,她做了三十二次手术,加上两次流产,一生经受永无止境的伤痛,但她硬是把自己短暂的生命过得可以说是达到了令人无法企及的极致——无论是艺术还是爱情。她的苦痛成就了她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而风靡世界;她的奇特又浪漫的爱情经历更是增添了她人生耀眼的炫丽色彩。


我们先跟着马克的书《心,弗里达·卡萝在巴黎》一起回到遥远的1939年寒冷的一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3b066eb2750ecafd01038a66b35c6126.jpg

卡萝与毕加索1939 巴



巴黎画展



那一年卡萝在轰动纽约曼哈顿的个展之后,受到了远在法国巴黎的超现实主义先锋派诗人安居雷∙布里顿(Andre Breton)的邀请,便一鼓作气,将画展余下所有的画随身带上,飘洋过海来到巴黎。


但让她大失所望的是,不知是诗人说说而已还是办事不牢靠,说定的画展根本就没有说定这一回事。卡萝住在他家等了十天也不见有画展要开的音讯,又得知布里顿把她的画扔在海关不管,愤怒之下断然搬出了布里顿家。好在这时她已经结交了好几个包括毕加索等在内的艺术界大腕,其中还有一个是大腕中的大腕——现代艺术的颠覆者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在杜尚的帮助下,她的画被救了出来,画廊也最后落实——一个小画廊接下了她的画展,卡萝的心总算放松下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85f2394f652e0dc2eb6ff535b8046034.jpg

帅气的杜尚



当时有一个年轻的民族学学者米歇尔∙佩提特金(Michel Petitjean)正在为这个画廊打工,他鞍前马后并且非常热情地为卡萝的画展做了许多细节上的事情,让卡萝省心不少。然而,诗人布里顿还要横插一杠;展厅已经比原先计划的要小很多,他还坚持要塞进自己访问墨西哥时收集的民俗手工制品私货,且认为这些美丽的民间工艺品和卡萝的画放在一起展出将相互辉映。卡萝本因一系列的不顺而沮丧,无心争论,便随其安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44d1664a36a9f2a29193b655de79e9a3.jpg

年轻羞涩的米歇尔∙佩提特金



她的沮丧其实早在从出走墨西哥去纽约之前就开始了。她挚爱的丈夫——一代壁画大师里维拉-迪亚戈频频与其他女人 “打情骂俏” 不算,竟然还出轨于她的亲妹妹克里斯提娜,那是击溃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曾在日记里气愤地把里维拉描绘成一个丑陋的胖子,居然这么一个熊样的男人还频频背叛她。然而,她终究还是伤心地画了一幅日后成为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的画:《记忆,心》。



那一年,为画廊打工的米歇尔29岁,卡萝32岁。法国小伙子很快就被身着拉美服装像孔雀一般灿烂的卡萝迷住了。一个不懂法语,一个既不懂英语也不懂西班牙语,但这并不影响两个年轻人坠入爱河。浪漫的插曲让卡萝振奋起来,把没有里维拉的孤独、办画展的不顺统统抛掷脑后。然而,过度的欢欣加上长时间的劳累,卡萝因急性肾炎被送进医院。出院时,杜尚把两个恋人安排到他朋友的公寓里,这让他们更是如鱼得水。但是,卡萝却在写给友人的信里称:“她在巴黎没有恋情,心里只有她的里维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386beeaf7b70d088e28a51e957de29f2.jpg

邀请卡萝来巴黎办画展的安居雷∙布里顿



短暂的恋情于两个月后卡萝离开法国而终止。画展结束,卡萝和米歇尔一起在画廊里包装要带回去的画。一时兴起,卡萝让恋人挑一幅画留念。并不谙绘画的米歇尔偏偏挑了一幅卡萝的重磅之作,即今天我们所知的 《记忆,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f71b14dc41d35f78b5af00b3001f4548.jpg

《记忆,心》 卡萝作于1937



相别于圣·拉扎尔火车站

  


这幅画在纽约没有卖掉,在巴黎又没有卖掉,而卢浮宫出人意料的收藏了她一幅画,竟然也是有眼无珠地略了这幅而选了另一张平平之作。好像是命里注定这颗巨“心”要长期落入无人知晓之地。当初它还没有名字。当恋人问起画名时,卡萝顺口说道:叫 “记忆” 或是 “心” 吧。一九三九年三月,他们于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挥手道别之后,两人从此再没相见,而这幅日后举世闻名的画作也就永远地留在了法国巴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a9741b4989eb7ae386610e7ffa5350f7.jpg

《记忆,心》 局部 (1)



“记忆” 或 “心” ——后来被定为《记忆,心》—— 叙述了卡萝自己的过去和当下的事件,炽烈而伤感的情绪满满地表现在画布上。画中的细节——人物、裙子、地上的巨心、戳穿她心口的车祸的铁棍、以及铁棍顶端的小丘比特,点点滴滴地记载着她的心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3d49db87e11af5dc7c6fb4d006189d54.jpg

《记忆,心》 局部 (2)



《心:弗里达·卡萝在巴黎》的作者马克∙佩提特金,也就是米歇尔∙佩提特金的儿子说,那幅画一直挂在他家的墙上,从他儿时到成人,从没离开过。画布上传递的信息永远 “让我惴慄:画面清晰地勾勒出一颗巨大的、流着血的心躺在沙滩上,还有一个没有手的女人,她的身体被一根金属棒刺穿,眼睛似乎在盯着我看。这使年少的我惶恐不安。” 成人后,尽管知道了卡萝在世界画坛上的名气,但却从来不知晓这幅画与他父亲之间真实的故事。 


1992年,老米歇尔觉得来日不多,便托人把画拿去佳士得 (Christie’s) 拍卖行拍卖,结果相当惊人:一笔$935,000巨款 “飞来横财”地落入了从未投资过艺术的耄耆的口袋。当拿到这张支票时,不知老米歇尔眼前是否闪过五十多年前的影像?不管怎样,他把这个留念保存了长达半个世纪。然而,剃头挑子一头热,卡萝在有生之年只字未提这段恋情,所以,连后来关于她的传记里也未提及到,直到小马克写了这本书。



蓝屋之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70e57afcf4a6406cdcaa6b700afdec44.jpg

卡萝和托洛茨基 1937



虽然伴随着对丈夫不忠的愤懑和对付车祸带来的肉体上的苦痛,卡萝的 “艳史” 却曾从未断过。最臭名昭著的一次是和那位被斯大林追杀而逃亡到墨西哥的苏联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列夫·托洛茨基(Leon Trotsky)。因为里维拉和卡萝都是共产党员,也都是托洛茨基主义的追随者,于是便通过墨西哥共产党联盟,于1937年1月收留了寻求避难的托洛茨基夫妇,并安排在卡萝的 “蓝屋”(即现在的弗里达-卡萝博物馆)住下。


婚后的里维拉和卡萝夫妇大多数时间保持着各自的独立住处和画室,卡萝的居所兼工作室漆了成蓝色,所以被称为“蓝屋”。自然而然,卡萝担负起照料托洛茨基夫妻俩的起居生活。日久,鬼使神差不知是谁对谁生了情,反正两人就开始偷起情来了。这个恋情的发生其实是掺伴着卡萝对共产主义的烈火般的热情和对托洛茨基的敬仰崇拜。但不到半年,这种由政治热情引起的情欲便消退了;卡萝开始厌倦了与这位尽管是她崇拜的 “老人” 之间的不伦关系,而且还因为这一切都是在托洛茨基妻子的眼皮底下,有亏伦理,便断然关上此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456bd8d2ec315b3191264e167c50f9b7.jpg

《献给列夫-托洛斯基》 卡萝作于1937



于同年11月,托洛茨基生日之际,卡萝送了一幅自画像给这位精神领袖。画布上的她身着墨西哥节日盛装,站立于两边扎起白色帷幕的、像舞台也像闺房的中央(隐秘地表达着某种亲密的意思),手上拿着一张纸,纸上写着:“献给列夫∙托洛茨基,用我全部的爱”。柔和轻淡的暖黄色调非常符合画中人的坦然、自信、和迷人。事实上,卡萝在写给许多人的信里,最后都会附上 “用我全部的爱” ,这可能是拉美人文化习惯(?)。所以这幅画看似定情物,实则是一封彻底了断的绝交信。然而,卡萝的丈夫里维拉最后还是知道了此事,一怒之下,便把托洛茨基夫妇赶了出去。托洛茨基离开蓝屋后,一边东躲西藏,一边继续搞他的革命活动,最后,在1940年8月,被一名苏联特工暗杀,地点离蓝屋仅几间房子之隔。卡萝还因此(作为嫌疑犯)蹲了两天监狱。



墨西哥历史壁画浮雕项目



除了和托洛茨基这个奇特的 “艳遇”外,她的情人多为艺术家,其中有著名的日裔美国雕塑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和匈牙利裔美国摄影师尼古拉斯∙穆瑞(Nickola Muray)。


一九三六年,已经小有名气的野口勇应邀从美国前去墨西哥城创作浮雕壁画。这是一个政府的大型项目,题目是 “墨西哥历史”,一共招募了十人,七个墨西哥艺术家三个美国艺术家,野口勇是其中的一个,而整个项目的负责人里维拉。即便是在里维拉的监督之下,一见钟情的事还是发生了。野口勇与卡萝相识时都已是墨西哥艺术界的热门人物,也是正值里维拉出轨于卡萝的妹妹那一段时间。不知是否是出于报复,卡萝毫不犹豫地就投入了野口勇的怀抱,享受了一段短暂但充满激情的恋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a1e805271ff5c61f6d72b092ffc57f1a.jpg

英俊的日裔美国雕塑家野口勇



野口勇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英俊男子,对卡萝来说无疑是一道闪电。为了方便在一起,两人暗地里租下一套公寓,并订购了家具。不巧家具店老板认识里维拉夫妇,便不假思索地把家具运往里维拉的住处。这样一来,东窗事发。里维拉尽管自己随意出轨,但还是醋意大发,挥舞着长枪去威胁雕塑家,要他保证离开自己的妻子,否则将他开除出眼下的艺术项目。野口勇口头上答是答应了,但在卡萝一次动腿部手术时,他还是忍不住去医院探望,正巧碰上里维拉。这次,里维拉露出了别在那硕大的腰围间的小手枪,说,再出现在他老婆面前的那一刻就是你小子吃枪子儿的时刻。真是官兵放火而百姓不可点灯。因为里维拉的火爆脾气和那把手里的小枪,野口勇最终选择了离开卡萝。以后他们之间保持着通信往来,直到卡萝去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a12c2921f686ce0158eba35f4969cf3b.jpg

位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哥伦布教学楼街边的野口勇作品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在美国的日本人被关进亚利桑那州的集中营。野口勇因为是美日混血,不是被拘留的对象。可是他为了美化集中营的环境,竟做了一名自愿被关押者,但此举两面都不讨好,一个月后被赶了出去,他的举动被当局怀疑为间谍活动而被审查。卡萝知道这件事后通过信件安慰这位遥远的昔日情人。她肯定是想再见这位才貌出众的雕塑家,但命运无法改变。顺便一提,野口勇的雕塑遍布世界,却有一件作品却鲜为人知;它是一件永久性室外雕塑,有两个部分,材料是深色花岗岩,并装置水循环系统,紧贴着雕塑外形缓缓流下。作品完成于1978年,安置在芝加哥艺术学院教学大楼外的哥伦布大道边。这件作品谦逊不争而化入周围环境,甚至让人不觉得是一件雕塑,禅意十足。



不被忘却的影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1cc64771ceb36a914fb66d04fef48edc.jpg

摄影师穆瑞



卡萝和摄影师尼古拉斯∙穆瑞之间没有激烈的故事情节,所以时间最长。让我疑惑的是,里维拉和卡萝到底是谁先出的轨?按照一般的说法是,里维拉的行为不检点让卡萝伤透了心。可是,遇见穆瑞时,卡萝与里维拉才结婚不到两年呵。穆瑞的形象高大英俊,且文武双全——他在纽约大学教摄影,是彩色照片发明之前的彩色照片——三色碳纸晒印的大师,他的名人肖像摄影赫赫有名;从好莱坞明星泰勒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同时,他还是一个击剑高手,曾代表美国队参加奥林匹克,一生获金奖无数。


穆瑞性格温和,却会因为卡萝而离了自己没结多久的婚,希望可以和卡萝永久相依。两人断断续续地持续了十年之久,终因穆瑞发现卡萝不可能离开里维拉而彻底放弃。在一封给卡萝的信中,穆瑞无奈地说:“虽然我愿意保持现在这样的三人关系,但事实上,我必须承认,其中只有两人的关系——你和里维拉,我并不存在。” 一九三九年,卡萝和里维拉解除了婚姻关系,穆瑞一阵兴奋,以为终于等到了那一刻,但仅仅时隔一年,她与里维拉又复婚了。穆瑞在绝望之余匆匆也结了婚,但与卡萝始终保持着友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442ae691f715c10e4f8186af69fb1db3.jpg

卡萝与·穆瑞



在长达十年的恋情里,穆瑞为卡萝拍摄了无数照片和影片,它们以后都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现在那些看了就令人难忘的卡萝肖像,多出自于穆瑞之手。话说回来,虽然他在当时也是个榜上有名的人物,但不是因为卡萝的话也许早已被人忘却。现在只要人们讲起卡萝,穆瑞这名字也就被扯了出来。一段恋史留下一些流芳百世的作品也不算枉费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dae161f4701381f3ed0ce489eecf06ea.jpg

《弗里达-卡萝 经典 - 黑白版》 穆瑞摄影 

波士顿美术馆藏 1939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c90b6950f1ee3b46a049a32490f88def.jpg

《带着洋红长围巾的卡萝 - 经典 第二版》 穆瑞摄影

彩色照片发明前的彩色照片 穆瑞摄影制作 1939



记忆,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e205920b3bbc27cae564dd107f2d705e.jpg

《佛里达与里维拉-迪亚戈》 油画 100cm x 78.7cm 卡萝作于1931 

旧金山现代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2f5122302acc20a39578ee9dcd7fd5b6.jpg

《佛里达与里维拉-迪亚戈》 局部 卡萝作于1931



然而,再多的情“帅哥” 也不足于替代一个她心中的秤砣 “大胖子” 迪亚哥∙里维拉。初次遇见里维拉时,卡萝还只是一个十五岁的中学生,里维拉已经三十五岁,并是一个名气响当当的画家。她在二楼的阳台上看着下面正在校园里画壁画的大个子(那时还没有很胖),对旁边的同学说:我以后要嫁给他。卡萝二十二岁那年,里维拉硬生生地辞去第二任妻子,把她娶回了家。婚后,尽管两人都不守 “夫妇之道”,频频寻欢,但却在各自的作品里频频地出现彼此,没有 “第三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eb44aaff1cd42dcd8589f4fbf4b93f9f.jpg

里维拉-迪亚戈与佛里达-卡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a302504f39835ce0bdb84a74be48245c.jpg

《迪亚戈和我》 卡萝作于1949

    


弗里达·卡罗曾在她的日记本中写道:“我的生活中发生了两次重大事故,一次是可怕的车祸,一次是遇到了迪亚哥·里维拉。” 也正是这两次重大事故写就了她丰富而灿烂的一生。然而,她在日记里留下最后的话是:“我希望离开是快乐的,我希望永远不会回来。” 合上日记本的当晚,她便永远闭上了眼睛。都说她的死亡原因是因为呼吸受到了阻碍,也有说很大概率是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更相信后者。卡萝去世后,里维拉保存了她的所有遗物——从家具到锅碗瓢盆、丛画到她的艺术收藏、从衣服到梳子,甚至头上戴的花饰。它们全都一件不漏地留在蓝屋里。三年后,里维拉也辞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3e550bcba9fa6f2a812a8bd6322a13a9.jpg

《镜框》卡萝自画像 1938



一九三九年的三月,法国巴黎已是初春。卡萝把一小片 “记忆” 留给了巴黎的米歇尔∙佩提特金,带着 “心” 回到了墨西哥。



花花于阿吉吉卡,墨西哥

2023年1月1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e4cb49b36fc9201e3fa0dbacd72600df.jpg

《心,弗里达·卡萝在巴黎》 马克∙佩提特金著 (英语版)




About RHAA    关于亚洲艺术研究所


亚洲艺术研究所(RHAA)成立于2008年8月,它是一所在美国伊州注册的非盈利艺术机构,坐落于芝加哥。亚洲艺术研究所以提高美国民众对亚洲文化艺术的认识为使命,并致力于促进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对话与交流,增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文化艺术在国际上的认同。亚洲艺术研究所与芝加哥艺术学院、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等学术教研机构展开广泛合作,策划和组织以当代艺术史,理论和批评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2012年5月,亚洲艺术研究所画廊正式开放,至今已举办了30多场当代艺术所关切的主题艺术展览。亚洲艺术研究所将持续关注来自于亚洲的新兴当代艺术家,为其提供专业的画廊展示空间及交流机会,使亚洲当代艺术的杰出创作成果进入美国公众的视野。同时,亚洲艺术研究所还主持学术研究书籍出版等公共项目。 


The Research House for Asian Art (RHAA) is a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 (501-c3) . It was founded in the summer of 2008, and it locates in Bridgeport neighborhood in the city of Chicago. The mission of RHAA is to promote awareness of Asian culture and accelerating ongoing art exchange between East and West. RHAA organizes art exhibitions, symposiums, and other activities such as art appraisal, art/design consultant, art book publishing, etc. Every year, RHAA invites unique artis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n Asia such as Korea, Japan, and China, to show their artworks together with American artists. RHAA is especially keen on promoting young and emerging artists both from Asia and 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301/a866790828966b2b57e199c9c3182ce1.jpg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