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霍香结书画品鉴会在宋庄采薇阁书店举行

2018-10-11 15:01

时间:2018年9月29日下午三点

地点:北京宋庄采薇阁

学术主持:徐忠平

主持:刘海博,谭永虹

嘉宾:玲子,彭启彬,王子虚,何金时,申占君,阿山,邱怀毅,雷刚,魏海波,飞了,察一迈,张一辉等

摄影:飞了,金燕。

媒体:艺栈网

2018年9月29日,中国宋庄艺术节开幕当天下午,“旃檀林”——霍香结书画品鉴会在宋庄采薇阁书店三楼开幕,与其他场馆车水马龙不同的是,开幕当天仅邀请嘉宾进行观摩,然后展开了一次长达两个小时的闭门交流会,然后才对外开放,本次展览时间长达一年。学术主持徐忠平先生,会议主持刘海博,谭永虹。嘉宾玲子,彭启彬,王子虚,何金时,申占君,阿山,邱怀毅,雷刚,魏海波,飞了,察一迈等,总共十六人。

霍香结,别署萧乾父,2004年入驻宋庄,平素以著述为主,间以笔墨宣情,日积月累,墨稿盈笥,本次展览以其历年所作山水作品为主,与会画家、艺术家、学者就霍香结文人画道路的创作进行了探讨。

画家霍香结

主持人刘海博先谈了自己的感受:“我跟霍老师比较有缘,是在不认识他之前,我已经收藏了他一批作品,最初我看到他的作品感到特别惊讶,每一根线每一个点都是他自己的笔墨语言符号,文气十足,才情是笔墨遮盖不住的。我特意邀请王子虚、何金时、郝中豪等画家朋友来看,都对霍老师的书画作品评价很高。有请子虚老师及其它几位朋友谈谈对霍老师最新作品的看法。”

王子虚:“我是从还海博那儿看到那一批作品,才知道宋庄有这么一位先生,一开始只听说您是写书的,不知道书法好,画画还这么好。今天过来匆匆的看了一下这批作品,比海博那批要高级得多了,看来你还是把好东西留下了,这批更好。你的意我还是体会到了,书法还是小技,背后的文化才是大道,所以要想搞得更深入更深刻,还是要把文化搞得好,你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我这一点很有体会。海博收藏我的一张作品,还让你为我题字,真是很荣幸,那个时候我们还不认识。”

画家王子虚

学术主持徐忠平先生作了最长发言,截取其中一段,他说:“我和乾父交往这么多年,他在我心中就是一个大读书人,背后修仁德的一个君子。为什么这么说,我也接触过很多的学者,许多的大学教授,他们身上没有这种内里的和我们情感上的契合力,他们往往板着一副面孔,摆着专家学者的样子,但乾父的学问用的常说的话博古论今也好,文之八极也好,他不显露,但是这么多年一本接一本的书,这么年轻读这么大量的书,做这么多的书,我感觉所谓像易经上文里面说‘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这还是通神灵的人。

“看他的画,我对他的画一直不了解,前年在湖南他顺手写了几幅字,我觉得他的笔性让我大吃一惊。他做书做学问那么大,没时间练我们的功夫,字很难超过我的,这是开玩笑的。但是他的画我逐渐看到了,上半年我在家里看了几幅水墨,我拍了好几张片子,他确实不按照画家的常规出牌,他画面通透,大块假我以文章的感觉,舍我其谁,因为他没有专业的束缚和障碍,所以他大块大块的往上画,把心中块垒浇上去就完了,我觉得这是他最大的特点。因为他是读书的,他是学者,所以他的气息是很浓的,不可能不好,他占有这样的最大的先天优势。”

“一说起来我们过去看历史的画家,说画家之后,人家背后都说通音律,通经史,像傅山是个大医者等等,过去是这么介绍画家的。现在介绍画家是说你出生在哪儿,你在哪儿当过什么官,你上过什么学,完了,没了,学问这一栏是空白。为什么当代的画家都走不远,因为学问这一栏是空白,我觉得我们在这里要聊的是通过乾父给我们的启示,通过画画以后,我们怎么向你做学问,这个道场,如果将来大家都在宋庄,每周半个月你来一次,为什么“采阳”这么写,给大家讲讲。文字里面许许多多的古代留下来的密码,只有你能给我们解释出来,这是一个具体的修行过程,乾父将来做这个贡献。”

“你的画里呈现的灵透、义气不用说了,我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建议,你以你的笔性,以你的眼光,你在画画的时候,把古代的你喜欢的这些画家往画旁边意临,不断的意临,这样你就走到了古人的境界里去了,和你的学问又可以加紧一层的紧密的东西。当然我看了你那幅画,那个角落里山峰那一点点,你可能控制不住自己要透露着自己的情怀,但是我觉得这正好和你意临放在一起了,意临有个好处就是我们还是离不开古人,尤其作为你这样的画家,更不需要去展览、卖画等等,马上立起一个山头立起一个样子给大家看我是一个读书什么的,不着象。通过意临古人的方式,你的画的味道、感觉,还有呈现的东西肯定有另一番境界,这是我对你个人的建议。”

“你的书法笔性、结体都没有大的问题,但是你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往里面耗,但是我觉得你可以有一个你有特点的东西在这个时代里拿出来,“采阳”这种写法就不断地写,给大家经常出对子,给大家解释解释,我们不就学习了。得有人有这个通道翻译出来,要不然古人就不能起来给我们解释,你这里能解释,但你自己偷偷自己玩也不行。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把古人的精华、神髓,留给我们的好东西重新激发,变成我们本上的营养。”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