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季涛:市场的常青藤,张晓刚的艺术演变

2023-02-27 11:04:28 季涛 

​近日,著名艺术家张晓刚将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一个题为“蜉蝣”的艺术展,首次集中展示他近三年来的绘画新作,展品包括有纸上油画、布面油画、装置和绘画手稿在内的五十余件新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cde57e29b24b878723dc6b3a13c26b7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6fb6ed549d0c031224529da641c0a5ea.png

张晓刚 《蜉蝣日记:2020年2月22日》 纸上油画、纸张拼贴

54 x 73 cm 2022

提到张晓刚,人们马上会联想起2006年3月30日纽约蘇富比的一场拍卖会。在那个“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上,上拍并成交了多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张晓刚1998年创作的一幅作品《血缘:同志第120号》以97.92万美元拍出了全场的最高价格。这场拍卖将中国当代艺术整体放到了国际艺术与收藏界的聚光灯下,这一天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崛起的标志性时间。张晓刚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也会被载入到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一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fbffb2419f5a3104ad4dcc5770bfe605.png

张晓刚 《血缘:同志120号》 布面油画

190cm×150cm 1998

一、从喜爱表现主义到超现实主义间的转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c3bf056f23bc6e60e6fb5e97df8adde3.png

张晓刚出生于昆明,自小喜爱画画。他后来的绘画生涯也许与他打小就有的独立、任性的个性有关。他学习绘画的整个过程似乎一直得不到父亲的理解和支持,而他也我行我素,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他1977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在校期间,张晓刚如饥似渴地学习和模仿欧美曾经的各种艺术风格。当时,他的同学们正热衷于“伤痕”反思类题材的绘画,张晓刚似乎对此兴趣不大;他创作了《天上的云》、《羊群远去》等草原组画作品表现出个人对大自然及草原生活的向往,而这与学校主张的“乡土写实”的艺术风格也不相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2be838122adda55d6d65910c0566b218.png

张晓刚 《草原组画:天上的云》69.4×118.5cm 布面油画 1981

毕业后他回到昆明工作。一次因胃病住院,使他开始思考生存、死亡等问题。他在医院里画下了自己在似梦非梦无意识中出现的形象,这些小素描被他取名为《黑白之间的幽灵》。出院后他又画了系列油画《充满色彩的幽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3a354963de02cfa32817c07747dfb60d.png

张晓刚《充满色彩的幽灵:子夜》布面油画,850x1000mm 1984

1985年之后,国内正值新潮美术风起云涌的时期,张晓刚先后创作了《遗梦集》、《月光下的山丘与生灵》和《生生不息之爱》等作品。他此阶段的作品中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特征十分明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ac710735ba3cc2db99d67797c7e0551a.png

张晓刚 《生生不息之爱》 布面油画 125×97.5cm  1988

1992年是张晓刚艺术生涯的转折点。过去的他一直推崇德国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从美院时期起,表现主义一直为他所喜爱。虽然后来也曾探索过超现实主义等艺术形式,但他一直保持着对表现主义的热爱。这一年,他终于如愿前往德国及欧洲各国游学考察。三个月中,他参观了大量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但这次欧洲之旅最终使他很绝望,他意识到,表现主义与德国人的文化根基息息相关,这种风格不属于自己,他觉得自己永远也画不出独具个性的表现主义作品。张晓刚决定放弃掉一直钟爱着的表现主义。

欧洲归来之后,由于找不到创作灵感,张晓刚有半年时间没有作画。直到1993年秋,他从北京回到昆明老家,父母相册中的旧照片唤醒了他儿时的记忆。照片反射出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记忆,也是整个群体的记忆。这启发了他的新绘画主题,他开始创作“血缘大家庭”系列。这一脸谱化肖像题材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印记与时代性。张晓刚在创作中既保留了超现实主义的痕迹,又展现了中国特色的艺术语汇,在用西方语汇表达中国当代情感的过程中,完成了时代语言的跨文化转换,显示出他个人的当代艺术特征。

1994年,《血缘大家庭》作品首次参加了“第二十二届圣保罗双年展”,并获得了铜奖。这为张晓刚及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国际舞台带来了荣耀,也强化了他继续沿着中国式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前行的信心。在此后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张晓刚不断地在这一主题的外延和内涵方面进行着拓展与挖掘。

二、伴随着艺术市场的成熟一起成长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画廊的建构还不十分完善,藏家常常都是直接找画家买画。当北京出现拍卖行之后,画家又开始直接通过拍卖的方式来进行推广与变现。1994年3月,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举办了成立后的首场拍卖会。这场拍卖只设两个专场:中国书画和中国油画。其中国油画专场的51件拍品大多为传统写实风格,张晓刚1992年的作品《创世篇》也被收入,或许因为他作品的风格并不很抽象与前卫。当时稚嫩的国内艺术市场还不太能接受过分前卫的作品,也没有“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创世篇》最终拍出了2.53万元,在整个专场的成交价格中并不算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da3974c0f62fa7bd8bb80fdd24a0fdb9.png

张晓刚 《创世篇》 布面油画149.5×120cm 1992

张晓刚后来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成功,与90年代末许多海内外艺术推手对他的提携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他们分别将张晓刚的作品带到香港汉雅轩画廊、香港少励画廊、巴黎法兰西画廊、新加坡斯民艺苑和纽约Max Protetch画廊等多地办展。他的许多作品因而被海外大藏家和艺术机构所收藏,这就为张晓刚2006年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的腾飞做足了铺垫。

2006年以张晓刚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在纽约蘇富比一夜成名后,第二年张晓刚作品的价格纪录又被推上了2000万元。2007年,张晓刚1994年亮相嘉德拍场的那幅《创世篇》又出现在了纽约蘇富比现场,而且拍出了306.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93.77万元)高价。相隔13年,作品从从国内冲出到国际,增值了1000倍。实际上,张晓刚的艺术市场一直有不错的表现,与其作品不断重复出现在拍场上,“复拍价格”总在增值是分不开的。

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风暴”,波及到了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以及艺术品市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也因此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都出现了下滑。而此时的张晓刚开始忙于配合刚刚签约的佩斯国际画廊在世界各地巡回举办个人画展,补上了当年在一级市场代理上的短板,也为其作品的国际市场进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艺术创作上的坚守与创新

根据雅昌艺术网的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张晓刚经各大拍卖行拍出的作品中,53.66%都属于“血缘大家庭”系列。下面列出的张晓刚当今最贵的5幅作品中的4件都来自“血缘大家庭”。

第一名,《血缘—大家庭2号》,202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成交于9803.5万港元(约合8352.58万元人民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7ffc8fc267bd43c74e3c1ce4f8a63517.png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2号》 布面油画180×230cm  1995

第二名,《血缘:大家庭12号》,2021年北京永乐春拍拍出8119万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c69f7bdb7515ab7edd60d3decccc1dd6.png

张晓刚 《血缘:大家庭12号》 布面油画 150×190cm 1995

第三名,《血缘:大家庭三号》,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拍出9420万港元(约合7441.8万元人民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b8dc931a9aa52f6f9b80f8c80b42a3cb.png

张晓刚 《血缘:大家庭三号》 布面油画 179×229cm 1995

第四名,《生生息息之爱》三联画,201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以7906万港元(约合6650万元人民币)成交;

第五名,《血缘:大家庭一号》,2011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拍出6562万港元(约合5520万元人民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99c76c8b35ad101a67b3ea21a07b5580.jpg

张晓刚 《血缘:大家庭一号》 布面油画 150×180cm 1994

“血缘大家庭”成为了张晓刚的标志性“脸谱”,也成为他和藏家们的“摇钱树”。这种情况对于画家的艺术生命有着“两面刃”:一方面,市场相对稳定,画画相当于“画钱”;而另一方面,成为艺术家进一步发展创新的阻碍。艺术家的创新缺少了动力,新风格也不容易被市场所认同。张晓刚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找我要《大家庭》的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如果我只是去满足他们的要求,我可能就没有时间去让自己的艺术向前发展,这样对艺术来讲肯定是有害的。市场是在买你过去的东西,但其实看的是你现在的东西,如果你现在没有什么创作的感觉了,市场也不会相信你”。

张晓刚作品拍卖成交额一览(1994-202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a0049f1777b56c4e3d894f1a51f41dc0.png

雅昌艺术网制图

张晓刚开始致力于开拓自己的艺术新路。2003年之后,张晓刚画“血缘大家庭”比较少了,他开始画《失忆与记忆》系列。2006年,这个系列又深入到一个新主题:《里与外》,通过空间来表达人生存的环境和缺失的心理,继续探讨自我和社会的复杂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8cad3e782c6490fd0ad7ef6024aa67b6.png

张晓刚《失忆与记忆:闭着眼的男孩》 200cm×260cm 2006年

近些年,张晓刚又在尝试从画面内部的形式搭建,扩展到材料的运用。2018年以来,他开始将纸本油画与各种不规则的纸片相拼接,交叠式的空间,既体现在作品的叙事结构上,更表现在形状、材质、空间的复合关系上。画的似乎是一个记忆的虚像空间,而材料又让人感受到事实空间的存在。例如,在作品《浴缸》中,画面上绘制的瓷砖和拼接的纸张,有着相似的面积和形状。它们同样以格状的方式在墙面分布,尽力的模仿彼此,时空混合,难辨真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3fef7db0b665c1aa2729210d3543dd4b.png

张晓刚《浴缸》 纸本油画、画报、棉线拼贴 144 x 203 cm 2018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8d87c431d0504fe7834a8bc052a25057.png

张晓刚 《蜉蝣日记:2022年5月7日》 纸本油画、纸张、杂志拼贴

76 x 96.5 cm 2022

这次他在龙美术馆举行的“蜉蝣”艺术展,则以全新创作序列“蜉蝣日记”作为展示和叙事主线。蜉蝣是一类原始而美丽的昆虫,是起源于距今2亿年以上的石炭纪时期的有翅昆虫。张晓刚在这个主题上,继续探索图绘与书写、线刻间的交界地带,将形象、痕迹和叙事整合进同一个内在性的空间。每件作品都经过他手撕纸张再行拼合、穿刺、刻写和浸染等复杂程序,纸张在作为媒介的历史同时,化身为某种对书写痕迹的“增补”和对画面叙事的现实延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1a625270a7ed01486dd8e19643efd1b8.png

张晓刚《蜉蝣日记:2020年7月10日-对话》

纸本油画、纸张、杂志拼贴 2020

“蜉蝣”艺术展的另一重心是布面油画“舞台”系列和“光”系列,与纸上作品形成尺幅对比和内容呼应。作品《舞台:城堡3号》接续和发展了2008年前后张晓刚以非现实风景为主体的创作序列,以长达6米的画幅容纳来自神话、臆想、虚构和现实的局部线索,如同展览标题“蜉蝣”所暗示的,艺术家将短暂的人生视作茫茫历史中转瞬即逝的一刻,观众通过观展也许能重新获得同内心世界以及逝去的往昔岁月的连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2/3e8ca4fa864e03bfdf5325e48ab512b7.png

张晓刚,《舞台3号:城堡》 布面油画、纸张、杂志拼贴260 x 600 cm 2020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