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自然性、神性与人性

  葵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南方的葵往往三两簇,立在田边地角,墙根背阴处,那浓重的黄花,令人眼亮。黄花经历整个夏季而入秋,愈进深秋,愈让人感到殷切。

  葵总让人想到某种自然的神性。它扎在土中,始终朝向太阳。天地中某种看不见的宿命,深深地牵引着它。葵正是被这种光、这种宿命所塑造。所以,只有凡高这样的太阳之子,才能领受这种宿命,活画出葵的精神。

  葵又花果同体。在花盘中托着千百颗籽,让籽受着光的抚育,整个成长成熟的过程被照耀着,让生命成为可见。于是,收获成为一种担当,丰硕成为一份命运的重量。

  葵又总让我们想到人。那一张张可见的花盘,仿佛通神的脸,带着宿命的表情和意识。“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太阳”(宋·刘攽);“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宋·司马光)

  古人常谓“向之者诚也”。葵花的向日而倾,总让人想到忠诚、守约、坚持的品性。而现实又往往是“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唐·刘长卿)这份忠诚在诗人们的笔下,又与天地无情、万物有命相牵连,葵自然地承载着浓浓的悲剧色彩。

  我喜欢老葵。2003年在土耳其马拉马拉海湾平原上的那片老葵,始终留在心中。在那片葵原中,自然性、神性、人性交叠在一起,让我经历了一回动人心魄的远望。“秋”就是揪,揪心之揪。乐府诗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那一望无垠的老葵,与大地同色同体,凝成一片苍然的废墟,仿佛有一种历史,隐在大地之上,正期待着拯救。

  面对这样的葵园,我们自己正被转换成一份拯救的力量。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正如葵园那般经受着一场拯救。

  2008年7月13日

作者:许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