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李可染 江山览胜图
设色纸本 立轴
癸丑(1973 年)作
92×62cm
RMB 9,000,000-11,000,000
题识:江山览胜图。写桂林月牙山襟江阁一景。一九七三年,可染。
钤印:可染(朱)、语不惊人(朱)、河山如画(白)
出版:1. 《侨岷华园藏画》第 288-289 页,(台北)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1994 年。
2.《嘉德二十年精品录1993-2013·近当代书画卷(四)》第1620 页,故宫出版社,2014 年。
3.《江苏历代人物传记丛书·李可染》第 175 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年。
说明:此作品为1990 年11 月荣宝斋(香港)拍卖会第40 号拍品。
写生观察景物时,要把临摹前人得来的一套方法放下,要从对象中去挖掘新的表现方法。临摹的目的是吸收前人的笔法、墨法、构图,以及对艺术的观点等。但古法一定要和客观事物相印证,艺术才有生命力。
写生要防止公式化,接受传统要防止接受没有生命的公式。程式要和现实结合,不然就没有生命。
—李可染《桂林写生教学笔录》
一幅画要笼罩着一种气氛,有了气氛才能活起来。齐白石说“笔笔相生,笔笔相因”也是为了一张“画”的气要贯连,“气”要贯连才有力,才能生动。画人并非画跑的人才生动,静止的就不生动,打盹也可以画得很生动,生动就是“气”要贯连。中国水墨画从来讲究气氛,如说“山中有龙蛇”就是贯气;又说“苍茫之气”、“含烟带雨”、“挥毫落纸如云烟”、“试看笔从烟中过”等等,都含有这个意思。
—李可染《山水画教学论语》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即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活不起来。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李可染《漫谈山水画》
山水画最重要的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没有感情就没有意境。画之前,首先研究意境,然后研究技法。意境的产生和认识生活的深度是有关系的。
—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
1959 年李可染赴桂林写生。面对任何一个新对象,李可染都敬若上师,写生态度如学生临帖,极为恭敬严谨。此行之后,他反复画了大量的桂林山水,作品中多有杰作。可以说,桂林山水对於李可染而言就是一种永远散不去的情结。自从1959年的《桂林春雨》开始,李可染开始大量创作以桂林山水为母题的作品,直至其艺术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张写生稿,或者一个来自生活中的印象,可染先生往往要画出数幅画稿,反复试验好几种形式。在试验中完成由写生向创作的转变,在变化中寻求不同意境的营造。数十年的反复创作,李可染一直在寻找他心目中的桂林山水,推敲最能表达桂林胜景的完美构图,锤炼最能胜任桂林山水雨雾烟岚的笔墨。所谓“采一炼十”就是这个意思。
局部
《江山览胜图》有李可染自题:“写桂林月牙山襟江阁一景。一九七三年,可染”。据此可知,本幅当为依1959 年桂林写生稿为蓝本而画。月牙山苍秀蓊郁,墨色浓重而滋润,山质则坚,山气则润,准确表现了漓江山水的特色,笔端既有力量又充满韵致。构图上左实右虚,实多虚少,虚实尽妙,这种构图比较险峻,充满力感。本幅一改李可染早期豪放不羁、率真洒脱的画风而为沉雄凝重、意境深邃的青绿山水,作为画面主体的月牙山深厚无比,山石用积墨、破墨交递画出,笔法层层叠进、交错生辉,令人称奇。
局部
本幅中映照物象的光线并没有特定的来源,此即为“李家山水”的一大特点“逆光”。来源不明的光线照亮了山岩的边缘,可看出坚凝的青石,感到草木的湿气。昏暗处由墨色层层积染而成,似茸茸草木和树丛; 清明处笔触清晰,又和昏暗处的笔墨交接在一起,显得层次丰富。如果和辗转临摹的山水相比,《江山览胜图》来自写生,有深切的实感做后盾,新鲜而充满情感; 如果和李可染自己的桂林写生或真实景物相比,则可看出画家的视角、取景、描绘有很多的创造。换言之,此时可染先生笔下的月牙山襟江阁,完全脱离了写生的状态,而真正成为画家的心中江山。
10月22日-11月15日,202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全国精品巡展将走过深圳、南昌、合肥、南京、北京,为五城的藏友和艺术爱好者甄选90余件秋拍精品,涵盖中国书画、瓷器杂项、佛像、古籍等多个门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