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3-08 08:34
现代书法实验教学法研究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
王冬龄
借鉴“多学科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模式,通过综合利用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等四门学科的互动互补关系,试图将现代书法艺术教育建构成一门交叉性的艺术人文学科。
现代书法研究方向博士生培养方案的思考
王冬龄
中国书法教育虽然历史悠久,但将书法教育纳入现代高等院校学科教育,却是近几十年的事。出于汉字书法母国的书法教育却滞后于日本而产生的刺激,及对书法人才后继乏人的忧虑,在潘天寿、陆维钊等人的努力下,浙江美术学院率先在1963年招收书法本科生,1979年又率先在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首都师范大学率先招收博士研究生,并于1998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教学点,这样短短的几年健全与完善了高等书法教育体制,应该说这是中国艺术教育上的一次飞跃。
毫无疑问,博士教学是最高层次的教学,不仅要对书法本体、方法论、美学进行研究,同时也应对书法创作理论及当下书法发展予以关注与讨论。博士生的研究方向,不仅可以侧重于古代书史、书论、书家流派、美学、文献的理论研究,同时应重视对书法教育的当下性、现代性及前瞻性研究,为此,在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招生简章中,第一次明确了“现代书法的创作和理论”方向。
“现代书法的创作和理论”作为博士研究方向在中国美术学院首先推出,是顺应书法教育反战形势需要的举措。我院是在蔡元培先生直接扶持和关怀下建立的,他手书“国立艺术院”的石匾,一直安置在我们的校园中。蔡元培先生对学术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及“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教育主张,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我院有两个文脉,一个是林风眠先生的“中西融合”,另一个是潘天寿先生的“中西拉开距离”。这两个文脉的存在,使我们从事书法教育更有底气。但同时这两个文脉也要求我们以现代的理念来演绎,使之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鼓励教育创新、与时俱进同样是高等书法艺术教育的准则。中国书法教育本身有一定的地域性、局限性、特殊性,但它也不可避免要逐步加入到当下现代化转型及全球艺术多元化格局的发展潮流之中,作为最高层面的教育和艺术研究,必须具有当下性、前瞻性及共同性。必须对“现代书法”的现状与发展、弊端与意义、现代与古典等诸方面予以学术关注和深入研究。可以说现代书法史21世纪中国书法教育面对的重大课题,任何回避与轻视都只能说明其学术胸襟的封闭与狭隘。
由于现代书法界缺乏健全的体制,又没有建立严谨的学理分析和系统归纳,有时显得较为幼稚,所以也无法和当代其他人文学科研究相呼应,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做好当代书法研究的基础工作。首先系统梳理已有的成果,深入分析内在的理念支撑,清醒认识人文背景转换后将面临的观念和技术上的挑战。出于这样的初衷,中国美术学院于2002年成立了“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美术学院将在现代书法的研究、教学领域起到规范化和专业化的作用。现代书法作为一种与其他艺术的融合和
课程介绍:
王冬龄/道德经/书法
王冬龄/书为其人/书法
交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应保留传统书法的精神和精髓,但在艺术创作的观念和表现形式上直指现代。在此意义上来说,现代书法是传统和现代的交融与发展,是传统书法的现代化展现。事实上,不应把现代理解为西方化和西方现代,将传统理解为一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东西。现代书法创作和理论的博士生教学就是要在学术层面上对中国书法的现代及传统作深层次的诠释,并对中国现代书法的生存状态及文化价值作纯粹学术的论证,在此基础上构建21世纪书法艺术的创作模式与理论框架。
另外,我们强调了创作与理论并重。目前欧美国家将艺术创作学科的最高学位定为硕士,博士完全属于理论研究范畴。出于培养创作与理论都有建树的专业人才的目的,避免理论研究的空泛与脱离实践,重视创作的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说在书法创作上没有丰富的时间经验,没有深刻感受但其中的甘苦,要取得优秀的学术理论成果也是不大可能的。任何新艺术的萌生发展,最强的理论力量是具备原创性的艺术创作自身,纯理论是给其创作的阐述与学术定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辩证互动,而又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更关注艺术教育的前瞻性,推重探索,推重具有原创力的书法创作实践,因为这才是艺术发展的真正推动力。
强化现代书法的创作与理论研究,是为了推动中国传统艺术有内至外的现代转型,这是自愿自觉进行的,必将成为一种模式,因为它主要不是受西方外来艺术的胁迫。书法和绘画不同,它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西方艺术的观念与技巧,无法直接改变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而是要受到书法艺术的种种制约。中国书法的灵魂就是“书写性”,而这种书写性依赖的是中国毛笔与汉字的造型。中国人经过3000年的书写时间,已将书写性发挥到极致,也使古典书法艺术达到一种圆融无碍的境地。因此将书写性提高到书法本体的高度是及其必要的。
汉字是中国书法书写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汉字除了自身多姿多彩的抽象构成的形式美外,这种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是一种独立意义的符号,每个字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而不同的人对每个字又赋予了其特定的涵义与情感色彩。可以说汉字与书写性共同铸造了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同样是书写性与汉字,古典与现代的重要区别在于:古典书法更强调“人写字”,苏东坡所谓“苟非其人其书不贵”。现代书法的观念则是“字写人”,书法是作为现代人的个性表现,艺术风格的张扬,作品是第一性的。
我们的“现代书法”的“现代”,是从民族性出发的现代,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知识更新、科技进步、观念改变以及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需要。既然是艺术,就应当重视当下人文与艺术人性化,让中国书法体现现代人的艺术观念与精神风貌。如果我们站在人类文化的精神财富的高度看中国书法,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资源,博大精深、生机勃勃,在近日仍然很值得开发利用。从这层意义上开说,中国书法的传统不能仅仅着眼于表面的书风流
王冬龄/希言自然
派、点画结字上,而更应从中国艺术精神、书为心画、书写性方面理解。中国书法能充分体现中国艺术精神,所谓中国书法传统也是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的。如果我们不能对这一点有相当的认识,这就使高等艺术教育失去活力而停滞不前。从事书法艺术教育事业的书法教师与单纯的书法家不同,书法家只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某一传统风格作到极致,“独善其身”就可以。然而执教者必须在建构中国书法艺术教育体系中添砖加瓦,不负社会的重托而“兼济天下”。
现代书法的创作和研究需要我们建立连接现代与传统的跨学科交叉的现代教学模式。中国书法教育比美术教育相对滞后,而博士生现代书法的研究方向,在目前国内外高等学府中相当阙如,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所以我们的教学属于实验教学。它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更具有一种挑战性。我们的教学是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并重,我们强调两者的原创性、现代性、前瞻性,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方面力求区别于目前传统的书法教学。我们培养的目标不仅仅是书法理论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是艺术创作的精英,而且还应具备较全面的艺术素养及适应社会发展的组织、管理能力。
为了加强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的课程设置在保留一些书法专业的基本课程外,同时还增设了一些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新的课程。
史论方面除了中国书法史和中国美术史的课程外,增加了日本现代书法及西方现代美术史。日本现代书法史重点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前卫书法的兴起以及他们对洗发膏的影响,井上有一、手岛右卿、武士桑风等人的现代书法创作的意义。而西方现代美术史则重点在现代抽象表现主义范畴,以及强调线条、书写性,关注东方精神的大师,如克利、米罗、马蒂斯、波洛克、塔比埃斯的艺术分析研究。
理论方面除了中国古代书论之外,加强现代书论的梳理和研究,同时开设中国和西方美学的课程,还应该加设一些艺术比较的研究课程。
艺术创作方面,传统的真、草、隶、行与篆刻都必须学习,当然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所侧重。我们还要加强手工的制作能力,开设的选修课不单纯是中国画,鼓励学生选修版画、陶艺、设计课程,我们也开设试验水墨、材料的分析和制作课程。
教育实习方面,除了要求进行传统书法教学实践之外,同时也对现代书法实践教学及西方留学生的教学展开实践和研究。
综合方面,展览策划是个新的课题,这也是书法界最缺乏的一个范畴。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但我们对汉字的形态研究,特别是对汉字从审美和创作角度的挖掘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决定开设汉字形态学课程。这个课程是从传统的文字学发展而来,但重点不在《说文解字》对字意的诠释么认识纯粹从文字的造型结构上下研究功夫,汉
韩天雍/独获
现代书法实验教学大纲
科目名称:现代书法实验教学
授课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
前言
以现代书法研究与创作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程贯彻中国美术学院多元激荡、兼容并包、合而不同的开放的艺术教育方针,以培养受教育者艺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现代书法课程应面向学院全体学生,以分层递进、多点渗透的方式,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艺术实践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程,使受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书法文化传统;发展其积极主动思维与创作的能力,扩展知识层面,使他们能够适应当代人文、艺术学科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教学目的
现代书法研究与创作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受教育者对现代书法乃至现代艺术的兴趣,同时对以中国书法为核心的原生态文化艺术具有更坚定的信心。使学生掌握现代书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自主创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艺术学习策略;培养实践、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增强跨文化、跨学科意识,为学生的综合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借鉴“多学科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模式,通过综合利用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等四门学科的互动互补关系,试图将现代书法艺术教育建构成一门交叉性的艺术人文学科。
1、掌握现代书法基本技法的实施过程。
2、理清各时期关于现代书法的不同概念。研究在现代艺术背景下的现代书法发展史。
字的结字变化,正是训练“抽象构成”最好的材料。线条学,中国书法对人类艺术的贡献在于它细腻而又信手万变,富有情感、灵性和具有生命的线条。艺术考察、固然中国的博物馆、碑林,西安和曲阜应当考察,这些课程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还希望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到欧洲进行段去艺术考察,直接感受一下西方艺术,这无疑对我们思考中国现代书法有很大的启发。
总之,培养现代书法研究方向的博士生,不仅要打好传统书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更要关注理论和实践的创造性,因此西方美学、西方现代艺术史以及实验水墨、材料分析、展览策划、设计、雕塑等都应该是学习范畴。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不是单纯理论型的人才,而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只有如此,理论和实践相互印证与启迪,才能达到真正的学术高度。我们的教学立足于人文关怀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深化,并参照与吸取西方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关注书法本体,关注中国书法现代化,关注中国书法与教育在未来人类文化中的作用与价值。
白砥作品
郑一增/非汉字书写之一
3、具备现代书法的理论批评能力。
4、开展现代书法美学研究
现代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够较全面理解现代书法乃至现代艺术的意义与内涵,充分领略东方造型艺术的独特魅力,具有较强的现代书法创作能力。能从基本文献与艺术品中获取所需信息,就现代书法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作出全面的分析判断。对书法艺术乃至现代艺术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艺术实践与研究,发挥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同时应具有坚定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并具较强的参与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现代书法创作实践
1.现代书法创作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规范:现代书法创作是什么?现代书法创作的技术要素与创作理念。现代书法创作的构思理念与方法,创作方案的制定与评解。现代书法材料、技术手段、特点分析与演示。
2.现代书法创作的准备阶段:工具材料准备。创作方案的制定、评析与讨论。
3.创作的展开。
二、现代书法理论研究
1.现代书法创作的发生、发展、风格与流派、文本与图式、技术与观念、形式与精神、创新方向与发展趋势的总结、评估、批评及预测。
2中国书法的传统与现代研究: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学术思想史、现代书法和书法学科建设及类书法研究、中国书法作品的幅式与材料研究、现代书法发生发展史、现代书法的流派与主义批评。
3.现代书法与当代艺术的交流及现状评估:现代书法与当代艺术的交流、中国现代书法与日本、韩国现代书法的异同、现代书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对话能力研究、现代书法创作与研究现状评估、现代书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关系。
4.现代书法教育研究:现代书法实验教学研究与可行性分析。
5.现代书法美学研究。
四、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艺术观。现代书法教学应以受教育者的艺术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材料和艺术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新的文化与艺术,同时热爱和弘扬东方文化的优秀传统;发展学生健全的艺术人格。
2、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意识到,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并不存在绝对的错误,只存在技术层面上的失误与不完美,要根据这些失误与不完
美的类型,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创作与研究方法。
3、突出现代书法的实践性,尤其着重鼓励、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丰富书法表现力与思想性的能力。应适当扩大创作信息的输入量,通过大量书法艺术实践活动,例如举办现代书法展览和参与现代艺术展,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能力。
4、鼓励多种艺术学科的交叉实践扩展书法艺术实验的深度和广度,并给予必要指导和帮助。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拓研究渠道。利用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及资料等资源,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尝试开发现代书法教学软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五、教学评价
对学生现代书法学习的评价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协作完成。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基本技能和运用现代书法艺术语汇的能力,以及表现出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中应占一定比例。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艺术创作的激励作用。采用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形式。
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应指包括作品展示、论文等在内的期末评定等。
王天德/中国服装No.04-D09/丝绸、墨、焰
韩天雍/逍遥游
徐庆华/东坡词意
周鸿图/玉壶买春
张浩/科隆大教堂
鲁大东作品
张爱国作品
花俊/国字无边
白砥/击
张爱国/大开通系列之一
鲁大东/刻·写
白砥/舞鹤
宗绪升/No.2
孙炳哲/地天泰
徐庆华作品
白砥作品
花俊作品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冬龄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