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现场&视频 | 雷双:光影之灵

2023-09-22 06:45

2023年9月16日,《光影之灵——雷双近作展》在北京锦都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锦都艺术中心主办,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荣剑先生策展,展出雷双老师近三年创作的18件最新作品,这是锦都艺术中心继2015年9月举办《和声——雷双抽象表现艺术展》后第二次为雷双老师举办的个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6ba77b063e494b93d5d90fa05e0dbd0b.png

现场合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1ccb86faf5b1e3abf36ccde33217d0b1.png

研讨会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aad47a1f63a29a436b795ddb5431c61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351cb8782595aec7b563cc61a4e9c643.png

展厅现场

策展人荣剑博士将此次展览定位为学术性展览,选定的展览作品集雷双老师近年最新创作的多个代表风格系列精品,集中呈现了雷双老师不断突破自我的最新艺术创作成就,并为展览策划组织了新颖的高水准的“跨界艺术研讨会”,从社会人文多个角度来审视评价雷双的艺术,让艺术同社会来一场对话,希望以此能让展览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一种有社会人文高度的艺术表达。

对话

雅昌艺术网:首先请您谈谈此次展览的规模是怎样的?以及此次展览您想要表达或者传达给观众的是什么?

雷双 :“雷双近作展”大都是近两年的作品,与之前我的几次以大尺幅为主的个展不同,这次一米的较小尺幅占了展品的一半。这些作品就像果实,它们的重要性已经由果子本身转移到观者咀嚼的过程及产生的滋味。这时作者的创作意图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观者对作品所形成的多样性理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4350ceb07621cfaae4c72ce288f27dd0.jpg

 时间之镜(三)2023年146x114cm 麻布油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e4bb7d7ab72ddc5ff21559a3d39614f4.jpg

 时间之镜(二)2023年146x114cm 麻布油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d93b0f1e99fbf893a4794e9814c006bb.jpg

时间之镜(一)2019年146x114cm 麻布油彩

雅昌艺术网:在展览中可以看到您的作品中,花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比如向日葵、玫瑰等,对您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雷双:多年来,我将创作的题材限制在植物花卉这一领域。因将自己投射在画作的主题之中,它们成了自我的所有可能性的载体,在这个意义上也可将它们视为我的自传性作品。人们还可以通过我的画面将自然物与人做一种循环的理解。在我的意识里,人与自然是应该融为一体的,人类的精神从根源上讲难道不是大自然绽放的奇葩吗?我的作品大多属欲望与死亡这两个主题。欲望是充盈和完满,死亡是空虚和低落,二者相互交错。欲望与死亡是人生最重大的问题,于是它们成为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欲望是思想的生命”,“死亡是我们醒时所见到的一切”。而福科将死亡变为一种与生命共存的力量,即一种在死亡主义背景上的生命主义,就如我的欲望之花有时开放在死亡的背景上,从而让它彰显出思想的生命向日葵这个“客观对应物”激发了我多层面的体验和表达,它既是我热衷于形式经营的对象,又与主体心灵相互感应、契合,是内在、外在世界的相互打开;二十多年来它一次次引领我由它来进入未知,从而有可能面临新的天地,这是它吸引我的原因。这些年,我总是以如此热情又痛苦的方式来理解并抓住它的形象或使它变形。到底是它的本质在我身上显现还是我的本质通过它去体现?我也说不清。我只感到对向日葵重新命名的喜悦就是最好的回馈。

这次展出三幅《生命之光.时间之镜》,一幅《蓝与黄》。在向日葵这面时间之镜中,反映着宇宙所有的秘密,并使人体验时间的悲欢,展开生与逝的思索。我的向日葵系列,既有内在的火焰燃烧,还有精神清澈的显现,那是源于一个经历过隆冬而身上依然葆有夏天的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38bb0bd3bf97cb4200647ecf3a0ada53.jpg

向里尔克致意的玫瑰之十二2020年100x80cm麻布油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239d332b7f4c874abd7fb87bd68c4b4e.jpg

向里尔克致意的玫瑰之十一2020年100x80cm麻布油彩

玫瑰系列始于2005年。此次展出的是近两年画的。从艺以来,我好像没有在阅读中去寻找过形象,而是一些文字塑造的形象、概念沉于心中,作画时与它相遇。比如“玫瑰”与里尔克的诗相遇,才有了“向里尔克致意”的玫瑰(至2011年我扩展开来画这个系列)。“玫瑰,哦……纯粹的矛盾,在如此众多的眼脸下,能超然独自地安眠,也是一种喜悦……”(里尔克自撰墓志铭)因玫瑰这个“神奇的明珠”在诗人里尔克眼中始终是一块冥思凝神的基石,他自撰的“玫瑰”墓志铭诗句也成为人们企望对诗人存在和本质进行破解的密码。我的画面上有着多重眼睑的玫瑰,那玫瑰眼的面孔上仿佛有诗人的魂灵在闪现。我用绘画的造型手段去体现"纯粹矛盾"的玫瑰,它是否能为故去的诗人做一个存在和本质的解密?哦,在这些天才诗歌的背后,歌手早已“超然独自地安眠”,但愿他在睡梦中能看到,有一个后来者,听到了他的“媚叫”,循着他的歌,用他看重的艺术形式——绘画来呈现那众多的眼睑,体现那纯粹的矛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6a7b81242b059444775ba49d712963bf.jpg

光寂三联(2019-2020)146x342cm麻布油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46e08a5ded31dce1b0863ef0951523fb.jpg

光寂两联2021年 100x160cm麻布油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624cb36fd6b81d95439d851688b708e8.jpg

光寂三联(2019-2020)146x342cm麻布油彩

雅昌艺术网:《光寂》系列创作,在表达上和您其他作品不太一样,请您谈谈这个系列的创作?

雷双:在“光寂”之前我已经有相当长的抽象艺术实践(始于2004),但2016年开始的“光寂”系列更具理性精神的体现。《光寂》的灵感来自变幻的天象。是由客观对应物所激发出的对“未知”的体验,是对无限与绝对的眺望,是在有限的时空中回荡的无限的呼唤。回想创作过程,与其说是我在塑造,不如说是受造——经由这些形象,作者有了新在。那塑造与受造的过程中,不论是画面的构筑还是心灵的激荡、彷徨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险境迷途。

这个系列的创作实践从一个方面证明了人的意识结构本就应对着宇宙的无限维度,无限可能。就如顾振清先生从我的光寂作品中看到的是人与数学结构、自然规则与宇宙秩序的一种共振;“宇宙意识就是以这种信息的非物质方式、能量的超时空方式与人觉醒中的个体意识发生波动关联和同频共振。换句老话说,雷双一起心动念,就惊动了十方神煞、万千宇宙。” 关于“光寂”王端廷先生以为这种理性主要体现在对螺旋形几何曲线的运用,并说这是中国所有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中非常独特的一种形式;“我仍然要强调抽象艺术的标准,强调抽象艺术的理性。从这个角度来讲,雷双的‘光寂’系列给中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提供了一个新的面貌,这是一种突破,她通过这样一种几何形的方式,为抽象表现主义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

雅昌艺术网:您的绘画语言非常的独特,画面给人一种能量向外喷发的感觉,不管是向日葵还是玫瑰,感觉是一个能量体,这方面您能否谈谈?

雷双:我的画作有着生命的风格,于是那生命可能性的创造使画面的种种元素呈现出“非有机体生命的力量”。我赞同罗兰巴特说的艺术风格不是刻意的选择而是从作者的身体和经历中产生。于我来说,激发我的首先是满溢的生命感和力感,在即兴发挥中保持对生命的热情,以 “写”的直觉进行一种自由抒发,使瞬时性的生命姿态呈现于画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bcbcd5388a55671f11d049e91bc7fc05.jpg

舒卷开合任天真 80x100cm 2021 年油彩丙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432fa631e4a9aaf07903ce82d39c327d.jpg

风动2021年80x100cm丙烯油彩

在我这里,画面的经营是为了寻找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我希望每一幅画都要成为一种新的解决,这是画画最吸引我的地方。艺术家是什么?那就是内在的天赋与艺术语言之间相平衡。“我们精神的最高品质,仅仅只是孕育一种形式的能力。”我的绘画语言有着内在的生成机制,它不断转换基调,那是从生命的感触中生长出来的。

作为艺术创作者,我很看重私属化的形式语言,它呈现出与别人的差异性。我特别记得陶咏白先生在2015年锦都举办的《雷双抽象表现艺术展》上指着我的那些画说:“不觉得那些画是西方的谁的,也不觉得那是中国的某个人的。”是的,我自以为在我的画中看不到别人的影子,这一点被陶先生识得,真让我感到得意。

我的创作常处于艺术与现实的紧张关系中,这恰是它如此吸引我的原因,它使我的感受力持续保持着而不至衰退。弗莱说“正是想要达到对不同原理进行完美综合的决心,或许使得塞尚的感受力保持如此高昂的紧张,从而阻止他重复自己,使每一幅画都得成为一种新的探索。”我的画面中的形象不仅来自现实,更来自想象性的感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c12bc35896828422a85c6257741635b0.jpg

长风 2021 146x114cm

创作过程中,身体和语言存在一种有机联系,生命的能量和力度就形成画面的张力和“势”。我以为,画面的动感需要有笔触的动态,要有一气呵成的视觉效果,而大幅面的画有时需好几气才能呵成,就要不能断气地贯穿一致,才可能“动”得起来。做到这一点不但要有驾驭画面的经验,还需要元气充盈的状态,“气”就是生命力啊。

尽管技巧语言很重要,它是创作的先决条件,但是一个作品的内涵却取决于创作者的情感、心灵和头脑。

雅昌艺术网:您当下,在创作中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雷双:这个问题其实在以上的回答中也可以找到答案。现在让我用一句话来说吧;我不在绘画中思考,我在绘画中生存——尽管自由生成的思想常常赋予我灵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