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汪紫菱
WANG ZI LING
1988年生于湖南,现工作和生活在英国伦敦。
2010-2011年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纯艺术系,获硕士学位。
2006-2010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学士学位。
《秋风徐徐来》
In the middle of an autumn zephyr
硬化丙烯
112 x 62 x 4.5cm
2021
汪紫菱创作自述
我感兴趣的是,如何通过重新组合绘画的空间形式,来探索我们对外部环境结构的认知。
我认为创造或重组绘画的形式结构,会因为改变了平面的观看方式,而转换个体对空间的体验。时间和空间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的,当观看方式和顺序发生变化,视觉空间的秩序也会随之改变。
于是我发明了一种脱离背板的硬化丙烯材料,它使平面的图像变成三维的雕塑绘画,这种组合方式不仅便于材料和物体之间的连接,并允许我探索二维图像和三维空间之间的交点,以挑战二维绘画空间的观念。我在图像和结构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图像和结构互相作用,探索绘画结构的可能性,以及根据及其内在逻辑所创造的秩序。
我尝试创造一种在没有画布的情况下将颜料悬空在画框内的形式。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固化了丙烯材料像浮雕一样加强了图像的体积感。通过有体积的实空间以及对应的虚空间之间的比例,尤其强化了视觉体验中空白的虚空间部分,探索视觉是如何作用于图像的补缺关系 。通过缺失的空间,我将艺术家的引导角色转变成了观者立场的促进者,因此观者自己的视角成为整个图像的内在部分。
我同时还创造了另一种图像的观看形式,我采用“连画”的结构,在两幅或者三幅画中间创作图像。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鼓励观众从一个图像到另一个图像,从一个时间点到另一个时间点,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这种观看过程与不同的观看逻辑和期望相互作用,画之间的连接部分,在观看过程中作为时间的“过渡”叙述, 使画面的时间和空间产生了一种交接式的秩序,这种秩序的建立依靠的是从画框之内延伸出来的图像的关系,需要依靠观者的联想和信息补缺完成。
装置绘画作品《画泉》是2021年的一个实验作品。通过做这个作品我加深了对时间流逝的意义的理解。时间的作用从来不是从一个起点直接到另一个结束点,这中间有太多的看似没有结论而只是“经过”的时间。每一次的经过就像是一次结构上的衔接,就像泉水是如何汇集的,以及山峰是如何形成的,时间在被衔接的过程中构建了外物的空间,空间作为体积结果赋予了时间意义 。
作品展示
《得见冰雪颜》
Emerging from the frozen veil
硬化丙烯
110 x 78 x 4.5cm
2021
《陌上花开》
In full bloom
硬化丙烯
110 x 78 x 4.5cm
2021
《暮雪千山》
Thousand layers of snow
硬化丙烯
110 x 110 x 4.5cm
2020
《山行几里》
Returning to the mountains
硬化丙烯
110 x 110 x 4.5cm
2021
《不知何处》
Absence of presence
硬化丙烯
110 x 110 x 4.5cm
2021
《谷峰之间》
Between valleys and peaks
硬化丙烯
112 x 58 x 4.5cm
2021
《化春》系列
Spring turning
硬化丙烯
48 x 65 x 4.5cm x 3
2021
《化春》一
Spring turning No.1
硬化丙烯
48 x 65 x 4.5cm
2021
《化春》二
Spring turning No.2
硬化丙烯
48 x 65 x 4.5cm
2021
《化春》三
Spring turning No.3
硬化丙烯
48 x 65 x 4.5cm
2021
作者:中华艺术宫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