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到宁波朱金木雕艺术馆来看创新设计的非遗展

当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碰撞,会产生怎样的创意与灵感?当古老的技艺与当代的审美融合,会产生怎样的艺术作品?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朱金漆木雕创新设计人才培训》成果展在朱金漆木雕艺术馆展出。来自全国的30位学员,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将朱金漆木雕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设计制作出了四十多件(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家居、文房、文创、装置、漆画等多种样式,原来古老的非遗与现代感毫不违和,还可以互为彰显,原来非遗还可以这么时尚,让大红漆成为时代的“多巴胺”。该展览由浙江万里学院主办,宁波朱金漆木雕艺术馆承办。


致力朱金漆木雕传承与创新

河姆渡文化中出土的漆碗和船桨,证实了中国最早的漆木器的故乡在浙东。宁波朱金漆木雕作为根植于浙东地区优秀而古老的技艺,集木雕、髹漆、妆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孕育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价值魅力,在浙东地区的木结构建筑、佛教造像及器用陈设等被广泛运用。著名的十里红妆、千工床、万工轿、万工船等,自宋代至明清,形成宁波传统民俗,堪称绝妙的民间工艺精品。2006年,宁波朱金漆木雕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该国家项目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朱金漆木雕传承与创新,推动传统工艺产品特色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本项目旨在培养一批艺术理论扎实、创新理念和设计能力突出、对传统朱金漆木雕技艺能够继承并再创造的高端工艺美术创新设计人才,在跨界、交叉与融合的多元领域开展专业性教学、研究与创作,进一步实现朱金漆木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培养有潜力与实力的青年创意力量。

据项目负责人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吴敏介绍:“我们这次从全国100多位学员遴选了30名年轻学员,他们均具有一定的工艺美术功底,比如漆艺艺术家、建筑师、文创设计师等,有高校教师10 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4人。师资团队涵盖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校教授、博导,文化机构研究馆员、一级美术师等活跃在创新设计研究的一线专家。”

专家团队包括:首批非遗宁波朱金漆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陈盖洪,非遗传承人何晓道,非遗传承人黄才良,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明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德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副主任程向君,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郑巨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夫也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创意设计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李加林,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孙守迁,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导王汇文等。



“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课和实践操作。在理论课上,大师先给我们介绍了朱金漆木雕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让我们对这门手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后,大师详细讲解了朱金漆木雕的制作流程和工艺特点,包括选材、雕琢、打磨、上漆、装饰等环节。除了技巧和制作流程,这次培训还让我了解了朱金漆木雕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朱金漆木雕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体现。”学员程志远觉得收获很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波朱金漆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陈盖洪表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学朱金漆木雕的人还比较多,我当时也带了不少徒弟。现在年轻人学手艺的真的越来越少了。非遗如何传承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在国潮流行,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吸引年轻人去了解并热爱非遗,更重要的是如何和当代的审美能够结合起来,这个项目非常好,开放性地吸纳年轻人学习并设计制作,并进行巡展传播,给了非遗传承和创新新的思路。”

非遗传承需要跨界融合

“追求文脉的设计,在当下最受欢迎。”万里学院胡庚申博士告诉记者,这次参加学习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行业跨界的身份加入其中,一方面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学科知识的碰撞,产生新的创意,同时也可以产生反哺作用。

目前非遗的存在方式主要是三种:一种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工艺美术中设计的一面逐渐分化出来,变成了设计;另一种跟艺术理念相结合,变成了一些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大多数是以工艺美术的复古品类继续存在,甚至被市场淘汰。

记者在现场感受到了活化的融合。红色的大漆和金箔是朱金漆木雕的主要元素,而且也因为其喜庆的颜色而大多用在传统婚庆中。《多巴胺-婚庆》将传统的大漆做成了红唇状的梳妆台和化妆盒,仿佛热烈的爱情。其波纹的曲线仿佛水的波纹,寓意宁波的地域特色。其实,玛丽莲梦露般红唇的形状,更有着当代的审美,这不就是最流行的“多巴胺”吗?


作品《福·缘》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它的外形酷似我们生活中的包袱,上面的绸带状的金箔非常有肌理感。取谐音“包福”,寓意福气满满,象征平安和富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着热情、活力和吉祥,而金色则代表着尊贵、富饶。红金大漆盒子不仅是一个实用的收纳盒,还可作为家居装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既保留了传统的大漆工艺,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


作品《纹化》使用“指纹”这一大众化通俗化的符号形式来表达朱金漆木雕器物文化的抽象属性,将视觉焦点转移到朱金漆木雕工艺背后的手工艺人。视觉显性化的器物往往让人忽略了隐匿在“物”背后的“人”之作用。实际上工艺背后“人”的巧思之心才是关键性要素。这一设计意象强化了“朱金漆木雕”与其背后“人文精神”的互动关系,也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阐释了对朱金漆木雕这一文化符号的价值认同。


毛伟峰是宁波本土优秀的漆画艺术家,获得过不少国家奖项,他说:“通过这个项目的学习,不仅提升了自己在朱金漆木雕艺术上的技能和水平,也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这次他的作品之一《丰收之门》,用了我们常见的蔬菜南瓜的造型,金色被掩藏在底部和顶端,再饰以螺钿粉,以丰富的细节展示了南瓜的外观和纹理。"丰收之门"不仅是一个雕塑作品,它更是一个象征,一个对丰收和生命力的赞美。它提醒我们大自然的循环和生命的连续性,让我们对自然和生活充满敬畏和感激。茶则取材于校园里的落叶,收集后自然干燥,然后采用传统的脱胎法做成茶则,叶子自然卷曲和虫蛀也形成独有的面貌,朱红的颜色让茶则成为茶桌上一抹亮色,是实用器,更是生活的美学。



中式美学生活起源于古代的宋朝,而朱金漆木雕也起源于宋朝,兴盛于明清。在当下,我们也许可以放慢脚步,以当下的审美去赋能传统非遗之美,从大漆温润的质感中品味经典之美。古书有云“制器尚象,载道垂戒。器以求象,象以求意,晓理法而不说”,让曾经时尚了千年的朱金漆木雕重新融入当代生活,让“过时”的大红漆成为时代的“多巴胺”。

来自艺术宁波专栏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