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加上一层透明釉,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其属于釉下彩。钴料烧成后呈蓝色,着色力强,色彩鲜艳、稳 定,烧成率较高。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清时期青花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景德镇闻名于世,正是因为那千年盛烧不衰,永放不败的青花艺术。

明代宣德款青花缠枝花卉龙纹大盘
青花龙纹缠枝盘,布景疏松有致,瓷绘工匠巧妙地利用青花深浅浓淡的变化,釉面细腻光洁、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让人如痴如醉。盘中龙纹美得犹豫一幅油画,整体构图饱满,线条勾勒清新,笔法精妙,层次丰富,美得动人心魄,非一般匠人所能及也,体现出了此款藏品的极高的工艺水准。

明代宣德款青花缠枝花卉龙纹大盘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龙嘴翘如猪,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多见三爪,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

明代宣德款青花缠枝花卉龙纹大盘
青花深浓处有凝重感,细笔线条的描绘细致清晰,有的清新,有的深沉。此器保存完好,胎釉细腻,为宣德青花官窑的代表作。它不仅具有高贵和大气,而且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是从1999年开始对古陶瓷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一个产地和年代明确的古陶瓷标本数据库,主要解决古陶瓷研究方面的疑难问题,实验室进一步表示,数据库在2008年已经成型,又经过近十年的补充,除了柴窑和北宋官窑,典型窑口的标本收集工作已经完成,今后将逐步健全和完善。中科院高能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建立古陶瓷标本数据库的基本原则是:所有的标本必须是可以准确溯源的,收集的瓷片数量必须满足测量数据统计分析要求,这样数据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2018年4月4号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在北京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署了“古陶瓷成分检测评估合作协议”,双方同时宣布,今后皇朝遗珍古陶瓷实验室的陶瓷成分检测报告将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考古实验室联合出具。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