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泉炉
龙泉炉
明天启,高28厘米,口径27.5厘米,足径22厘米。香炉筒式,直腹,下承三足,底出脐。通体施龙泉青釉,釉色深沉,釉面开片较大,脐底刷一层酱色的护胎釉。外壁一面暗刻两朵折枝花卉;一面暗刻长方形开光,开光内暗刻铭文:“处州府龙泉县北隅柴□社供奉,弟子杨思礼、妻王氏、金娘,喜造炉、屏壹副,献奉保福寺天台普陀山观音佛母娘娘位前,祈保夫妻诺老,子孙昌盛,家门迪吉,财途□茂,福甚远大。天启五年十一月吉日。”(天启五年为1625年)元代龙泉窑香炉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制,它在原有三足炉的基础上,在器物底部多加一层而略高于三足。我院收藏的明代龙泉炉大多继承元代香炉特征,多为悬足炉造型,纹饰绘有云龙、八卦、缠枝莲等。此炉胎体厚重,釉层略厚,透明度较高,纹饰刻划简略,为明龙泉窑典型器物。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
元,高7.5厘米,口径42.9厘米,足径29厘米。盘敞口,浅腹,坦底,圈足。里外施青釉,底部无釉,露胎处呈火石红色。盘心模印云龙纹,内壁刻划花纹。此盘器形较大,胎体厚重,釉呈青黄色,在较厚的釉层下模印的云龙纹清晰可见,据此表明这是元代龙泉窑青瓷的典型器。龙泉窑青瓷自宋代发展到元代虽然烧造地区扩大且产量巨增,但已无法烧出南宋时期的梅子青色。为弥补青瓷呈色的不足,元代龙泉窑青瓷常采用模印、贴塑、镂雕等工艺手段作装饰,以追求图案美和造型美

龙泉窑青釉划花执壶
龙泉窑青釉划花执壶
元,口径8.7厘米,足径11.5厘米,高32.7厘米。壶盘口,细颈,圆腹下垂,细长流,流与壶颈之间连一曲形扳,曲柄,圈足。通体施青釉,釉下刻划庭院蕉石等花纹,若隐若现。壶体高大厚重,造型端庄沉稳。此壶为龙泉窑制品,釉色莹润,青翠欲滴,造型为玉壶春瓶形,具有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明,高36.4厘米,口径18.4厘米,足径15.5厘米。
尊口沿刻菱形纹,沿面刻卷枝纹,外环凸起乳钉纹。颈中部凸起,上半部刻缠枝花卉纹,下半部刻缠枝如意云头纹。肩上刻钱纹。腹部刻缠枝菊纹,辅以叶纹,空间饰篦划纹。近足处刻菊瓣纹。里外及圈足内均施青釉。圈足宽厚。此器纹饰精细生动,釉色莹澈明洁,清新雅致,是传世明代龙泉窑瓷器的珍品。其造型摹仿石榴的形状,但不拘泥,而是结合瓷尊造型的特点,力求使造型附合瓷器的特有本色。明代龙泉窑的生产仍很兴旺,成为景德镇以外较大的窑场。明初的龙泉窑瓷器在制作工艺上与元代基本一致,装饰技法以刻、划花为主。明代龙泉窑瓷器一般胎体厚重,造型雄浑粗犷,在明代瓷器中别具风格。其釉层肥厚,色调虽不如宋代粉青和梅子青那样青翠,却也保持了龙泉窑釉色淡青泛灰、明艳沉着的特色。

龙泉窑青釉凸花缠枝莲纹尊
龙泉窑青釉凸花缠枝莲纹尊
明,高33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16.3厘米。
瓷尊撇口卷唇,短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内凹。通体施青釉,器身满刻凸缠枝莲纹,腹下部至胫部刻菊瓣纹。足沿露胎处呈火石红色。此器胎体厚重,造型规整端正,釉色呈黄绿色,釉质光洁莹亮,透明度强,具有明初龙泉窑青瓷的典型特征。
(介绍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