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论丨董其昌之“南北宗论”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重要的美学思想“南北宗论”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在其著作《画旨》中提出,其观点为:“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驌,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一作研,乃误)之法,其传为张躁、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101.9 x 54.7cm 绢本青绿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55.9 x 81cm 绢本青绿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借助禅家的南北宗,对于唐代以来的绘画进行了解读、总结;以禅家的“南顿”和“北渐”的思想理念,在其绘画美学里将“文人画”归属于“南宗”,其主张顿悟;而将“画青绿的画家”归属于“北宗”其主张渐悟;实际是将唐以来的画家通过他们的身世经历、绘画时的笔墨技法以及绘画风格等等,分为了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两个不同的体系。

赵伯驹 宋代 《九成宫图》

66 × 36cm 镜心 绢本设色

王维 唐代《雪溪图》

36.6 × 30cm 绢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董其昌的“南北宗”观点里:北宗的主要画家是“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驌,以至马、夏辈。”

而南宗“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一作研,乃误)之法,其传为张躁、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南宗画始用渲淡,以淡雅的画风见长,而北宗画重着色、重青绿。

王维 唐代《江干雪霁图卷》

28.4 x 171.5cm

日本京都小川家族藏

荆浩 五代 《匡庐图》

185.8 x 106.8 cm 绢本水墨

“南北宗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山水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清代的画家影响深远,比如清初的“四王”深受董其昌摹古绘画理念的影响。

董源 五代 《夏景山口待渡图卷》

50 × 320cm 绢本淡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米友仁 宋 《云山墨戏图》

21.4 x 195.8cm 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

巨然 五代 《秋山问道图》

156.2 x 77.2cm 绢本水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但“南北分宗论”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士大夫画家,在其“南北宗论”中带着明显的崇南而抑北的思想,推崇南宗文人画而贬低北宗职业画家,进而造成了后来的一些画家苦于宗派之争,在一定成度上局限了绘画的创作。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