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默默无闻的雕刻师傅,变成一个雕刻艺术家,从一个普通的工匠变成了一个技艺高超的思想者。1978年,朱铭在日本东京中央美术馆展出,作品“单鞭下势”被日本雕刻之森美术馆收藏。2018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单鞭下势”以1200万港币成交。
提起朱铭,多数人首先会想到他的“太极系列”,在亚洲的多个大城市都能看到这一系列的城雕。“太极系列”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中国功夫正如浪潮般席卷全球,带动了东方文化的崛起。朱铭创作的“太极系列”在此时应运而生,名扬四海。
北京诚轩2008年春季拍卖会第902号拍品
朱铭 太极系列——踢腿
1990-1992年 木雕 49×58×34cm.
出版:
《朱铭太极雕塑》,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3月,第58页
《诚轩拍卖十周年精品图录》,2015年11月,第54页
展览:
“朱铭—太极雕塑展”,2006年4月2日至26日,中国美术馆,北京
成交价(人民币):3,136,000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朱铭的“太极系列”从最初的摸索到技艺逐渐走向成熟,中间经历了多次改良,最终形成了抽象大写意的独特风格。
北京诚轩2007年秋季拍卖会第374号拍品
朱铭 太极系列
1991年 木雕 55×36×31cm.
成交价(人民币):2,688,000
20世纪70年代中期,朱铭的《乡土》系列雕塑作品首次展览,受到好评,被评论界认为是台湾乡土文化思潮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1976年,台湾的“乡土运动”已经形成一股风潮,各种对文化、社会的反省思考,充斥着文艺界。朱铭首展展出的作品,正是一批以简笔式的刀法,呈现了许多民间原本即已熟悉的题材,包括水牛、牧童、鸡、孔圣、武圣、鲁智深等。这批作品充分保留了传统木雕刀法的趣味,人物在似与不似之间,以简洁的造型利落呈现,一如中国简笔的水墨,含蓄中自有深韵。
北京诚轩2007年秋季拍卖会第375号拍品
朱铭 牛头
1978年 木雕 36.5×25×21cm.
成交价(人民币):750,400
朱铭对传统与乡土的创造性诠释,成就了代表作《太极》与《人间》系列,中外评论界评价甚高,认为是中国现代雕塑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曾多次在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及欧美等地巡回展出,有些作品被永久陈列于美国、日本及香港等地大型公共设施内。1999年在台北建立“朱铭美术馆”。
北京诚轩2006年秋季拍卖会第109号拍品
朱铭 人间系列·母子
2003年 木雕 53×20×21.5cm., 22.5×12×10cm.
成交价(人民币):308,000
这组木雕彩绘作品《母与子》是朱铭创作的“人间系列”作品,他以一种大削大砍的手法来塑造人物,雕凿的痕迹清晰可辨,人体的曲线都变成了折角,五官不过是几条凹陷的短线而已,尽管富于视觉的刺激性,但人体的体量与姿态却刻划得浑然天成,反而比精雕细琢更能显示其主观感受和阳刚气质。作者意欲突出雕刻的力度与速度,似乎每一次砍削之间,都不允许自己有思考的时间,而令感觉尽可能摆脱理性设计的束缚,最终达到他从传统中领悟到的“大匠不雕”的境界。
作者:北京诚轩拍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