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揭秘《蒙娜·丽莎》微笑的象征性含义


此画真名久不闻
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是卢浮宫镇馆之宝之一,太为人们所熟知了,对于这幅画作的解读非常多。按照卢浮宫官网的资料,此画作的全称应为“Portrait of Lisa Gherardini,wife of Francesco del Giocondo”(弗朗西斯科·德尔·焦孔多之妻丽莎·盖拉尔迪尼肖像),或简称“La Giocondo”(焦孔多夫人)。意大利人或法国人在谈论此画时更多的是使用《焦孔多夫人》这个名称,《焦孔多夫人》以及它的全称,对于理解作者为什么把主人公画成微笑的表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蒙娜丽莎》或“焦孔多夫人”(意)达·芬奇作
 
一幅至今未交割的订制画
达·芬奇创作《焦孔多夫人》的最初原因是源自一位佛罗伦萨丝绸商人的委托,这位丝绸商人委托画家为自己的太太画一幅肖像,但画家却迟迟没有将画交付给委托人,他总是说要再完善完善。最后,画家将这幅需要完善的肖像画带到了法国。1519年,达·芬奇去世,这幅作品最终由法国国王François I(弗朗索瓦一世)购藏。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像  (法)让•克鲁埃作
 
经典的侧身坐姿
画面中的女主人公坐在凉廊上,背靠着凉廊的护栏,在画幅左、右两侧的边缘可以看到露出了凉廊的柱头。凉廊建筑犹如画框一样框住了位于画幅中心的人物。女主人公坐在凉廊的扶手椅上,人物呈四分之三角度侧坐,以山峦起伏的奇幻风景为背景,双手在近景处交叠,显得宁静安详。这种四分之三坐姿的肖像画构图影响了包括拉斐尔在内的后世很多画家。

对于《蒙娜丽莎》或《焦孔多夫人》历来有多种过度的解读,我们则从卢浮宫官网透露的达芬奇的初衷和技法,仅从两个主要方面来比较客观地诠释这幅作品。
 
一.解密高深莫测的神秘微笑
女主人公具有标志性的微笑其实是有着象征性的含义,它来源于这幅画的全称“Portrait of Lisa Gherardini,wife of Francesco del Giocondo”(弗朗西斯科·德尔·焦孔多之妻丽莎·盖拉尔迪尼肖像)和简称“La Giocondo”(焦孔多夫人)。女主人公丈夫的姓氏叫Giocondo,在意大利语中,giocondo一词是幸福快乐的意思,因此她微笑的表情也暗示出她丈夫的姓氏。因此,在这幅画中giocondo一词所暗示出的幸福感,就通过视觉表现被反映出来。这是达·芬奇描绘微笑的主观动机。
 
达·芬奇是怎样描绘这种具有幸福感的微笑呢?他采用了独创的晕涂法(sfumato)。“晕涂法”就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进行多层次的渲染,通过色调的微妙渐变,营造出女主人公眼角和嘴角模糊不清、雾状般的阴影效果,也因此成就了其似笑非笑,高深莫测的神秘微笑。
 
有学者用现代仪器对这幅画作进行了检测,显示结果表明画家先后对画面渲染了40多遍。

《蒙娜丽莎》或“焦孔多夫人”(局部)
 
《蒙娜丽莎》或“焦孔多夫人”(局部)
 
二.优雅自然的双手
这幅画另外一个欣赏的重点就是画中的双手。学过画的人都知道,手是最难画的。而《蒙娜丽莎》或《焦孔多夫人》的这双手被画家描绘得完美无瑕。细观可见这双手优雅自然,而且带有微妙的立体化造型,也就是具有微妙的“体积感”,不仅如此,我们还可感觉到这双手的温润感。所以,被誉为美术史上“最美的手”。
 
《蒙娜丽莎》或“焦孔多夫人”(局部)
 
女主人公那充满幸福感的微笑,以及她优雅温润的双手,足以令这幅《蒙娜丽莎》或《焦孔多夫人》永载艺术史册。

本文节选自“海外博物馆巡礼”第五讲 走进法国古典艺术殿堂——卢浮宫
主讲人:蔡虹
整理者:冯海啸 申明

作者:博物馆有得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