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北京画院2023学术年会&视频回顾 | 传统绘画学术研讨会(第一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cb6583049ea4ae264538d3987fea626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5c1423f4728982566f1d1b23406366d9.jpg

传统绘画学术研讨会

传统绘画学术研讨会由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承办,将为学界带来了中国古代书画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今年学术会议的一大亮点是以中国园林书画为切入点,汇聚了来自高校、文博系统及研究机构和不同地域的研究者,以各具特色的视角和研究风格带来一场园林书画的学术盛宴。与会学者将就图像呈现的园林盛景、名园古迹的历史追溯、园林型制和模式等跨领域问题进行思考,带来互不排斥,各有妙处的精彩发言。形成以“名园胜景”“图景互动”“画中园林”“融合跨界”为特色的研讨,为传统中国绘画研究贡献了崭新的视角和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第一场】● 

主持人|秦明

评议人|付阳华

主讲人 | 楼秋华 万新华 黄朋 李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86bf44e8a0fab7f9a55ea195b52bc858.jpg

主持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秦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da1364133bd0ba2b6e895707be2a2905.jpg

评议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付阳华

———————————————

 

楼秋华  丰格如君亦雁行——孙逸艺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06df5f42001db375cf3ba987867c2a86.jpg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 楼秋华

内容提要:孙逸作为“天都派”成员、“新安四大家”之一以及与萧云从并称“孙萧”,在明末清初画坛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然而,正如黄宾虹感叹“新安四大家,惟孙逸为最罕,流传精品,当时已不多得。”黄戉在乾隆四十四年的一则题跋中,也为未曾见到孙氏力作而有所遗憾。由于其传世作品极少,史料难觅,过往亦少有相关研究。因此,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追溯,试图稍稍呈现孙逸艺事真面目,兼及鉴赏、研究诸问题。首先,从不同角度对孙逸生年作出推论,认为他出生于1610年稍前,年约五十便已去世。并提及数方用印,应有“坚白斋”“灌园”诸号,藉此表明其被友人视为“太初以后山人少,丰格如君亦雁行”的个性形象。其次,梳理孙逸名下十余件(套)存世作品,呈现其在二十年间的画风变化。早期多取法吴门文征明诸家,盛年时期致力于师法倪黄,兼收并蓄,至后期开始自成一家,而具有鲜明的新安画风特征。通过作品与文献的双重观照,大致呈现孙逸生平艺事。同时考述一些作品存在真赝之别,论及诸家鉴定之得失。第三,张庚《国朝画征录》误录之后,个别文献将康熙《歙县志》诸图绘者吴逸与约半个世纪以前的孙逸相混淆,一误再误。黄宾虹曾数次予以指正,并认为古今书画鉴赏之难,考据亦不易云云。后来,汪世清也对张庚此误加以考述,甚至有人将之视为汪氏典范之作。其实,不仅《歙县志》记载一直清晰无误,冯金伯、彭蕴璨诸辈在各自著述中也已略去了张氏之误论。这一纷乱的局面至此或可趋于平息,也为当今相关研究提供某种反思之可能。从清初的龚贤到乾隆时的张庚,直至民国年间的黄宾虹等人,约三百年间,均将孙逸视作重要名画家之一,其画史意义不容忽视。

 

万新华  玉延秋馆藏《明清文人十像册》摹绘追踪—从法式善摹制李东阳像说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da6b6870f53469e5465eb17bf4951af2.jpg

江苏省美术馆研究官员 万新华

内容提要:法式善博学嗜古,热衷于寻古、访古,每见前贤肖像,“不啻饥渴寤寐从之”,并请人摹绘。嘉庆十二年法式善得见《五同会图》《遂园禊饮图》,遂邀请扬州画家朱文新摹制,以为膜拜瞻仰,进而追求心灵慰藉。玉延秋馆旧藏《明清文人十像册》无名无款,向来不被重视。然通过梳理,其图像来源、摹绘时间、作者等若干细节露出端倪,能有益地补充了法式善的绘画生活图景。

 

黄朋  倪瓒的困局和漂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6989215b2c1497e68fce2a06283f217a.jpg

江苏省国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黄朋

内容提要:倪瓒(1306-1374),字元镇,号云林,本无锡贵公子,其家累代雄资乡里。云林的前半生富贵优雅,后半生困顿漂泊。他的形象在身后渐渐变成了一个传说——关于他的书斋多么奢华,藏品多么宏富;关于他如何清高、有洁癖;关于他如何预言有灾祸降临,提前躲避;关于他如何成功避祸后泛舟于五湖三泖间,逍遥度日。云林渐渐化身为隐逸的偶像,他的事迹在明代嘉万间被编成《云林逸事》传播,成了后世文人在困局中赖以寄托的慰藉,他的画作更是片纸为人宝爱,甚至“江东人家以有无定清浊”。然而,历史的真相是怎样的呢?本文聚焦云林最后二十年的漂泊生涯,试图去探究云林的真实处境和心态。

 

李军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清代苏州的收藏家及其生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edd64e1aa81b851c690274616a04d208.jpg

苏州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研究部副主任 李军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特展的回顾与反思,以清代苏州地区的潘氏、顾氏、吴氏为代表的收藏家群体作为对象,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揭示清代苏州藏家的收藏活动的概貌,以及收藏对藏家生活的影响。“足吾所好,玩而老焉”的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时,清代苏州的收藏家们展现一些共性,但具有各自的特性。通过抽样调查式的研讨,为研究清代私人收藏活动提供一个例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