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大清铜币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流通时间较短。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组部院各衙门,将户部更名为度支部,所以正面有度支部的大清铜币更是凸显珍贵。这枚己酉度支部大清铜币“川”字当制钱十文铜元保存完好,品相一流,包浆自然,存世稀缺。被誉为中国近代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大清铜币十文(度支部)此枚钱币钱面中央为“大清铜币”四个汉字,内嵌一小字“川”代表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侧为年份“已酉”,边缘中间分别“度支部”,下端为“当制钱十文”。
钱背中央为蟠龙,上端是“宣统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CopperCoin(大清帝国铜币)”字样。钱币经过岁月的洗礼后,依然保存较为完好。如用手去触摸,可以感受到清凉的表面凹凸有致的龙纹与铸字,质感相当好,整体美观大方,字迹清晰,工艺精良,包浆自然。背面是一条栩栩如生的神龙。度支部非“户部”。在清光绪三十二年,改组将户部更名为度支部。相比于“户部”之称,“度支部”存在时间十分短,已酉年为宣统元年,因此历史意义十分重大,此版宣统年造度支部大清铜币存世较稀少,收藏价值相对较高,潜力无法估量。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开始,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铸造时间始于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流通时间只有十余年。其中四川造大清铜币有一特点,与其他铜币不同,它所造钱币侧面印有“度支部”字样。1904年,仿湖北省铜币式样,将“四川官局造”五字改为“四川省造”四字。1905年七月,清政府通令各省将所铸的“光绪元宝”铜币,统一改为“大清铜币”,并要在币的中心加铸阴文或阳文的各省汉文简称,四川省即铸有中心为“川”字的当五、当十、当二十等三种铜元。同年九月,清政府的户部改名为“度支部”,但各省铜元局所铸的“大清铜币”币面纪铭仍一直用“户部”字样,唯独四川所铸宣统元年大清铜币的纪铭改为“度支部”。以致四川铜元成为全国铜元特点之一。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