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天上掉不下个林妹妹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是越剧《红楼梦》里贾宝玉初见林黛玉那一刹时不由自主吐出的一段唱腔,表现了贾宝玉为林黛玉的美貌所惊讶,不知所措的心理。看到傅榆翔的作品,我脑子里总是会联想起越剧《红楼梦》里的这段唱词,这不仅因为傅榆翔的作品始终是以天空为背景,传递着破天而降的意向,更因为他画面的主体,人物也好,动物也罢,均都脱去了现实的外衣,呈现出荒诞的意味,让我也有了一种惊诧之感。

“把地上的问题写在天上”(王林语),这是“85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一种集体叙事,既包含了对现实的超越,也包含了对现实的启蒙。所以,“85时期”这种带有形而上意味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并不少见,艺术家对荒诞感的挖掘的确在那个时代诱发过我们对现实更加深刻的思考。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变以及国际视野的扩大,这种“处世之高”的忧患意识被抽离了思想的土壤,中国当代艺术由此转变成与现实社会的角逐,虽然创造了许多鲜明的中国符号,但在思想领域却越来越贫瘠,也越来越没有惊讶可言。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物极必反的悲剧?但我知道对现实的批判如果不拉开一个语言的空间,就很容易成为一块硬币的两面,而演变为现实的附着物。所幸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界还能有傅榆翔这样的艺术家,还有他坚持站在形而上的高点上向我们阐述世间的种种“异化”现象,由此,不但保住了“85”以来思想启蒙的薪火,更重要的是他从中发展出一种独有的语言方式,丰富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表现层次。

傅榆翔的作品是以单色的黑白为主调,语言极其简炼,除了一个白底的天空,突入眼帘的要么是一些剥了皮又插上假翅膀的动物,要么是一些孤零零的人或者飞行器之类。总之,透着一种末日的凄凉感,加之黑白效果的渲染,很让人联想到但丁的《神曲》中印刻的一些铜版画。那是一个由“地狱”、“炼狱”、“天堂”三篇组成的史诗,但丁通过对这“宇宙三界”的描写,暗示出人类应该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的考验,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终达到真理的境界。傅榆翔以单色入画,刻意加重画面中的悲剧气氛,是不是也有但丁的意思呢?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但丁发现了人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挣脱地狱的黑暗,傅榆翔也绝对不会相信天上真能像掉林妹妹一样掉下个救世主。上帝管上帝的事,撒旦管撒旦的事。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傅榆翔很清楚地知道,向天而歌不是为了自我逃离,而是为了借助于一面形而上的反光镜,来警示我们这些误入迷途的生灵。

2008.8.30于通州

作者:杨卫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