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明代瓷器工艺的时代特征表现在:常见窑红;釉底有缩釉、窑缝;罐类多见接口,器足根尖如鲫鱼背;多为釉底,少见砂底;底少有粘砂、跳刀痕;初有圈,砂底细腻光滑。
明代瓷器的青料,也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明代瓷器青料有两种,一种是国产青料,有浙江土青、平等青(陂塘青)、回青(佛头青)、石子青等;一种是进口苏麻离青。
了解明代瓷器工艺的时代特征,应重点研究明代瓷器工艺出现的一些新的特点。如法华(又称珐华)是明代中期以后在晋南一带盛行的具有特殊装饰效果与独特民族风格的日用器皿。藏13品51征72集84免17费7,法华器的胎与琉璃器完全一样,釉的配方也和琉璃器大体相同,只是助熔剂有差异:硫璃以铅作助熔剂,而法华所用的助熔剂是牙硝。
《南窑笔记》说:“法蓝、法翠······本朝有陶司马驻昌南,传此二色,云出自山东琉璃窑也。其制用涩胎上色,复入窑烧成者。用石末、铜花、牙硝为法翠,加入青料为法蓝。”
这里的法蓝、法翠很可能就是指法华的蓝色和孔雀绿色。法华的装饰方法,是采用彩绘中的立粉技术,在陶胎表面上用特别带管的泥浆袋,勾勒成凸线的纹饰轮廓,然后分别以黄、绿、紫釉料,填出底子和花纹色彩,人窑烧成。
山西所制的法华器,一般都是小件的花瓶、香炉、动物之类。景德镇在嘉靖前后也仿制法华器,但它和山西法华不同。首先是景德镇用瓷胎而山西法华用陶胎,因而烧成的温度就不一样。景德镇的器物有饰以花鸟、人物的瓶、罐、钵等。在器物的底色上,琉璃一般是黄、绿二色,但法华则以紫或孔雀绿为主,缀以黄、白、孔雀蓝的花纹,就更能突出艺术效果。
左:明宣德 青花葡萄纹花口盘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右:明宣德 青花葡萄纹花口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德化窑的白瓷在宋代已有生产,但成为全国制瓷业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是在明代开始的。万历十四年(1612年)刊刻的《泉州府志》说:“磁器出晋江磁灶地方,又有色白次于饶磁······又有白瓷器,出德化程寺后山中,洁白可爱。”
左:明永乐 青花葡萄唐草文轮花盘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右:明永乐 海水葡萄纹大盘 英国大威德基金会藏
关于德化的古代窑址,福建省博物馆于1976年再次调查,据现有资料,明代的窑址计十八处:在浔中公社的有祖龙宫、屈斗宫、岭兜、后窑、西门头、大草铺、后所;在三班公社的有内坂、新乾寨、窑垅山、桐岭、旧窑、新窑、啤坝窑;在刈坑公社的有石坊、双溪口、苏田;在上涌公社的有许坑林等。
作者vx:13517284177 藏品交流免费送拍可联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