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游园罐是其代表。
珐琅彩绘采用的画珐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区。15世纪末,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初期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后来逐渐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随着东西贸易交往的频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台湾以后,禁海开放,西洋制品开始涌入,西洋珐琅便由广州等港口传入中国,并就地设厂研制,称之为洋瓷,宫中则称其为广珐琅。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发蓝”,是一种玻化物质。它以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加入纯碱、硼砂为助熔剂,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作乳浊剂,加入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锑等作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煅烧、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得到珐琅熔块,再经细磨而得到珐琅粉。将珐琅粉调和后,涂施在金、银、铜等金属器上,经焙烧,便成为金属胎珐琅。若以玻璃为胎,则称为玻璃胎珐琅;以瓷器为胎者,则称为瓷胎珐琅。
珐琅彩也为瓷胎画珐琅工艺、清代皇室自用瓷器最为精美的彩瓷.尤其到雍正时期清淡素雅.简约大器.留白层次多.又为清代精品之精.此瓶一对. 口径约5.3cm;高约20.4cm,洗口直颈.直腹去圈足内以蓝料书“雍正御制”胎质洁白细腻.且胎质薄可透光.此瓶以黄绿釉为底.以珐琅绘制锦鸡.山石、花树、皆以写实风格而绘制.栩栩如生.配以诗文.“朝朝笼丽月.岁岁占长春且落款“佳丽”“旭映”为珐琅彩绘专用画师.此瓶如诗如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