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心所欲不逾矩,再读论语 - 心之所至,皆合大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012/d80492c702ed8c737dba627a97adc107/d80492c702ed8c737dba627a97adc107.jpg

 

从心所欲不逾矩 草书、朱文印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012/da10456d7fd9d2025d5fbacd79a18b60/da10456d7fd9d2025d5fbacd79a18b60.jpg

肖像印


孔子对自己人生的自传性总结,无论是自谦还是自负,这其实只是孔子的人生。很多人以为自己已经多少岁了,按“圣人”的说法已经怎么怎么样了,其实未必;

同样的道理,孔子的阶段分类法,未必就适合所有人,二十而立,三十而不惑未必就没有,学而不可迂腐,循规而不必墨守。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设定的最高境界。简单来说,怎样才能不逾越规矩呢?“规所以正圆,矩所以正方”,圆不正,以规正之,方不正,以矩正之;若方圆本正,自然不需要规矩正之,自然而然不会逾越规矩。

规矩在此是尺度规范的代称,尺度规范并非无理所出,规矩出于方圆,四时出于日月,仁出于爱人,义出于敬畏,礼又出于仁义,皆为正伪去偏的便宜法门,所谓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礼是成乎道德仁义的法门与规矩。

如果执念于这些便宜法门,为规矩而规矩,则又会言行相诡、缘木求鱼,“大道废,有仁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存礼仪、废仁义,画虎不成反类犬。

从心所出,皆顺乎大道,与规矩同源并驰,自然落子即是大道,又何必论及规矩。以神遇而依天理,庖丁解牛亦可养道,佛曰立地成佛,何须七十?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了解更多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