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巴黎时装界凯撒大帝,Channel、Fendi、Chole和Karl Lagerfeld的艺术总监卡尔·拉格斐对当代艺术的保留态度,对现代艺术的钟情痴迷,他的不刻意占有,他的安静与轻盈,都从某个角度告诉世人,还有一种充满禅意的与艺术共生的可能性:过眼即收藏。
卡尔·拉格斐1938年(另有一种说法是1933年)出生于德国汉堡。14岁时全家移居巴黎,精通德、法、英、意大利和日语。 1955年,初出茅庐的拉格斐便在国际羊毛局组织举办的业余服装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年仅十七岁便成为巴黎时装大师皮埃尔·鲍曼( Pierre Balmain)的助手。后来事实才证明拉格斐叛逆的天才与年轻时的香奈儿(Channel)同出一辙,并将Channel王国领向另一个颠峰。此后,卡尔·拉格斐在1984年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2005年将此品牌已卖给Tommy Hilfiger)。
(拉格斐现在极少穿灰色了)
不过对拉格斐而言,艺术不只是时装本身。他还亲自操镜拍摄。起先为他的一个设计工作室拍摄宣传册,此后他便自己负责全部摄影广告的拍摄,这使得他的每一次宣传册都成了艺术作品。“我热爱生活,我对古董大宅特别着迷,喜欢将它们进行复旧维修,我还喜欢18世纪的家具,我喜爱收藏,还喜爱画插图,我已经完成了50幅图像,用来作为安徒生童话《国王的新衣》的插图。”
是的,作为一个收藏家,他曾经收藏古典艺术、现当代艺术和充满设计感的家具等。当别人问他最渴望的艺术收藏是什么时,他曾回答说:“布朗库西画的鸟”。(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为已故罗马尼亚艺术家,其雕刻作品最为人知,画作则以细腻线条与柔和色彩著称。笔者注。) 但拉格斐并不执着于这些念头。“ 我曾经有一些非常美的古典大师油画。但我后来把它们全卖掉了。但现在我有另一个收藏——并不是挂在墙上的那种——我真的为之着迷,是一些1905年到1915年的德国海报。这些海报是现代广告的开端,有些像大幅的波普艺术绘画,有着难以置信的色彩和现代性。其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独特产品:AEG(德国通用电力公司)电气设备、煤、巧克力,还有一些博览会和展览的内容。这些海报非常美妙,而且极难找到。”
(他收藏20世纪初的德国海报)
拉格斐对现当代设计领域的艺术品也颇有热情,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都有涉猎和收藏。譬如他喜欢法国十八世纪的设计师Riesener跟Tilliard。稍晚的推崇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建筑师”埃林•格雷(Eileen Gray)和法国装饰主义大师皮埃尔•里格雷恩(Pierre Legrain)的先锋作品。这两位也是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最欣赏的现代艺术大师级人物。看来虽然圣洛朗和拉格斐一辈子斗得死去活来,但在审美上却殊途同归。当代的设计师则青睐来自澳大利亚的马克·纽逊(Marc Newson)跟英国的扎哈·哈迪(Zaha Hadid)。“我从扎哈那里买下了她做的第一件家具,一个5米半长的大沙发。这都是20年前在米兰的事儿了。如果你问我什么是天才,我会告诉你是扎哈‧哈迪。”众所周知,Channel于2008年初春推出Mobile Art“流动的艺术”全球巡展(现因经济危机已经被迫暂停)的那个神似香奈儿菱格型手袋的白色拱形展示空间,正是建筑师扎哈•哈迪亲自设计的一座折叠和运输都方便的梦幻场馆。这并非哈迪的独创,拉格斐也有协同参与。其内展出的当代艺术作品,更是拉格斐品味的体现。
(拉格斐倡议,扎哈‧哈迪设计的流动的博物馆:用于Channel在2008年初春推出的“流动的艺术”全球巡展)
但他并没有像其他新贵那样“囤积”大量的收藏并在媒体面前滔滔不绝。“我会尽量试着不要对自己的收藏走火入魔。我确实很喜欢收藏,可是我不喜欢到处炫耀。”拉格斐的收藏观念与生活观一脉相承:生活是流动的,艺术是流动的,收藏也是流动的。不必刻意占有。在流动中与艺术共处就好。这颇有“禅”意的释怀至空,反映在他的时装设计里则是简洁、利落、低调又耐人寻味的格调。“我是一个时尚的人。我不断地变换衣服、家具、房子和艺术收藏。生活是流动的。如果事情不能变得更好,那么就该换掉了。在我的房子里,没有家的感觉。我没有那些感觉。我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很欧洲,思想自由,没有占有欲。但是,通常是在你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东西之后,会比较容易没有占有欲。”
(扎哈设计的椅子。扎哈是拉格斐非常推崇的建筑设计师。)
谈到当代艺术,他有自己的见解:“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后包豪斯、后70,后60,后什么什么。我之所以在Kreo画廊(巴黎的一家主营设计和当代艺术作品的画廊,包括家具、物件和灯饰等)买东西,是因为他们的艺术品有一种当下的声音,当下的气息。我喜欢观念艺术和大地艺术。我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詹姆斯‧徒乐尔(James Turrell,灯光艺术家),但不是指他为室内设计的灯光作品。” (James Turrell最宏伟的作品,是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把一座死火山作为媒介,观测宇宙星空的变化,于2000年底竣工。笔者注。)
当被人问起今天的艺术和建筑之间有什么区别时,他继续说:“从一方面来讲,建筑就是观念艺术。当代艺术的戏剧性在于它里面有太多自命不凡的思考,太多的谈论而行动却寥寥。这让当代艺术走上歧途。但是像詹姆斯‧徒乐尔这样的艺术家,从不解释。你直接就能感受到他的讯息。”
卡尔·拉格斐的不拘泥于占有的“过眼即收藏”,显然与他本人的独特气质息息相关。他是一位艺术家,他创作时装、摄影和插画,而收藏也是他创作的一部分而已。他的生命开放而达观,让人体会到虚怀若谷的大美。而前文中曾经提到的缪西亚·普拉达这位有权势又不失可爱的欧洲女性,在艺术里释放着她早年作为政治学博士的独立知识分子的激进野心。不甘于只是单向购买作品,一定要以自己的经济杠杆来参与当代艺术的大规模项目创作。而她的眼光和品位都经由“赞助”的角色而汇入作品中了。这也许是她对于自己不情愿接管家族产业的一种心理补偿。其各自的经历和人生哲学,让他们与艺术相处的方式也大相径庭,独树一帜。艺术并不是生活之外的累赘或附庸,而是人在满足了物质欲望之后自然而然会面对和考虑的问题之一。缪西亚和丈夫伯特利高调经营着Prada基金会,卡尔·拉格斐则低调享受着自己的收藏。适合的就是好的。
作者:杜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