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返虚、积健与象外、环中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第一曰“雄浑”,其中最为关键是“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和“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两句不唯“雄浑”,一般的写诗作画,都是关键。

  “积健为雄”,积强健而成为雄,进入至大至刚之境,这是一边说。“返虚入浑”,返而求之于虚,一物不著,自到浑然之地,这又是另一边说。如此两边说,是“诗品”的一般语法,读来如行山水间,时时感受乾坤辽阔。“返虚入浑”是对心来说,“积健为雄”是对手来说。多年画葵,葵愈画愈重,手愈画愈狠,笔力变得几分浑雄。但葵的沉重又往往让葵止于其自身,难入浑成之境。心中景物愈重,总体之意就显呆滞。所以“返虚”很重要,虚去景物的执着,而让雄气上到手上来,心与物进入一种浑然相叠的境域,两边说又汇成一道。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此一“外”一“中”将那可见与不可见的世界一网打尽。象外,迹象之外。绘画是要将人们的内心提升上来,化作可见可感之象。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各类景物之象,历历在目。世界图像化,指的是将世界看作图像。“超以象外”,正是要我们不可贪恋于迹象,不可滞留于物表,超越到迹象之外,超越到自然浑成的境界中去。这与上边所说“返虚入浑”之“返”正好应合。“超”与“返”,突破于归皈,对于我们企望进入的诗性世界往往是相辅相成而一体的。由于能“超”,绘画的世界至大而无可限量。“超”是关键,但并非目的。“超”,至于广大,但要知“返”,广大才能有基本的向度。人贵知“返”,“返”需要心力、胸襟、见识,但同时又心力板滞不得,胸襟填实不得,见识堆砌不得。唯如此,无论怎么“超”,放马天外,逍遥云渡,却都回得来,都能重新立定在心物相冥相和的核心之处。这恰就是“得其环中”。“环”是天下事物的规律,万事万物,千奇百怪,“荒荒油云、寥寥长风”,最后总在事理之中。但要极尽突破,又能摄入环中,却需要积累,需要功力,需要笔头下的力量。这又回应了前面所提到的“积健为雄”。

  笔贵能积,积而为雄。心贵知返,返而入浑。黄宾虹山水画笔墨贵在能积,积而雄强,积而温厚体滋。更可贵者,在他的心中已将自然山水与前人之境化为浑然一片,当其像春蚕似地倾吐出来的时候,总让我们感受到心贵能返、笔贵能积的妙意。这里边,正有一种以“艺”的方式、从绘画的方式来承接天意的“惟精为惟一、充执其中”的识度,这也就是我们躬耕艺行而直接体验着的“环中”。

  让无边的艺行返回人心之中,从而际遇存在,领受真义,是诗品一开始就要说明的道理。

  2008年8月

  于满陇桂雨

作者:许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