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是我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长信宫灯做成一位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形象,通体鎏金。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 相传该灯为汉武帝时皇太后窦氏为巩固家族地位赠与孙媳妇窦绾的,因曾放置于窦太后的长信宫内,故名为长信宫灯,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她面目端庄清秀,目光十分专注,头略向前倾斜,神情恭谨。宫女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衣袖袖口下垂成灯罩,巧妙地形成吸烟和导烟的管道,使油烟最后进入中空的躯体。值得一提的还有,宫女这种举灯的姿态,既生动地表现出宫女所特有的实际劳动情景,又巧妙地形成灯座,使灯有一个很好的照明高度。和铜雁鱼灯一样,长信宫灯的各部分也可以拆卸,有利于清洁,当然也可以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和照射范围。
长信宫灯是汉代造灯艺术的极品,它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其环保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